打造个人IP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目标:你要成为大IP、中IP还是小IP

一、IP的四个量级和相应的根基

简单来说,IP的量级就是粉丝量,粉丝的多少决定了IP的量级。你的能力、成绩、优势、特质等就是你的根基,是支撑你成为一个IP的内核。

我们要先从整体上了解一个IP发展的路径和遵循的规律。我自己将IP划分为四个量级,分别是超级IP、大IP、中IP和小IP。

虽然大部分人都是从小IP、中IP起步,但每个人都有机会做成大IP或超级IP。做IP本身就是一件具有很强积累性质的事情,只要持续好好做,就有很大的可能成功。

这四个量级的IP对粉丝量都有什么样的要求呢?他们的根基又分别是什么?我们从高至低逐一讲解,其基本上符合十进制,也就是10倍粉丝量的差别。

(一)超级IP

超级IP指的是1000万及以上粉丝量的IP,如李子柒、董宇辉、俞敏洪等,这些都算超级IP。

有些IP可能有过亿的粉丝,这种我们也暂时都归类到超级IP里,如梅西、这样的人,他们可以算是超神级IP。但是这里我们不去做更多分类,最高的一个级别就叫超级IP。

一般来讲,超级IP是指某一个行业中传奇大师级的人物,是这个行业里金字塔尖的存在。

举个例子,直播带货发展了这么多年,也没有几个像董宇辉这样的人出现,把销售做成了讲课,把直播间做成了课堂。有很多人即使没有购物需求,也愿意天天待在直播间。本来很多家长反对孩子看直播,但在董宇辉出现后,他们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甚至和孩子一起看董宇辉的直播。如果成为这样的超级IP,就是在这个行业里顶尖的存在。

再比如李子柒,在拍摄田园类短视频的领域,她就是一个顶级的存在;哪怕在她停更之后,也没有人能够替代她。

如果董宇辉将来不做直播了,基本上也不会有人能够替代他;又如足球领域中的罗纳尔多、梅西等,他们都是不可替代的。可能后辈里也会人才辈出,但是他们这样的存在,本身都是无法被替代的。这就是超级IP的量级以及它需要的根基。

也许你靠包装策划可以成为一个小IP或中IP,但是想成为一个超级IP,没有这样的根基就不可能实现。

(二)大IP

大IP是指粉丝量级达到100万及以上,但是不超过1000万。

举个例子,抖音上“金枪大叔”有300多万粉丝,他就可以算是一个大IP,在知识或营销这样一个垂直领域里他会被广泛讨论,但是并不是像超级IP那种现象级的存在。

刘润也是,他在公众号上的核心粉丝应该不到300万,也算一个大IP。他是在知识圈、商业圈、咨询圈里较为活跃,并且常做相关内容的跨年演讲。

大IP一般都是在一个领域里被广泛熟悉,但是没有成为现象级或被全民讨论的程度。

那么成为一个大IP,需要什么样的根基呢?

它不需要你在一个领域里是金字塔尖的存在,但需要你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像金枪大叔、刘润,他们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专家,他们不能被称为大师,更谈不上是传奇人物,但至少都可以被称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金枪大叔是营销界的专家,他参与了很多特别有名的营销项目,如铂爵旅拍、BOSS直聘等。刘润作为知识付费界的代表,“5分钟商学院”这门课是知识付费界销量最高的课程之一;他的作品《底层逻辑》也是一本畅销书;他的年度演讲在圈子里也被广泛传播;同时他也给很多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是该领域的专家。我自己算是一个在写作、个人成长和新媒体领域的专家。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大IP,那么你在根基上就要做到一个行业的专家水平。如果你达不到专家的水平,就更难做到百万级别以上的超级IP了。

(三)中IP

中IP就是在大IP的基础上再降90%的量级。也就是说,只要是粉丝量在10万至100万之间的IP,暂且都归类到中IP的范围里。

中IP是整个IP界的中流砥柱,单个中IP的影响力不是最大的,但所有中IP加起来的影响力也许是最大的。因为很多人都拥有几十万粉丝,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虽然好几个中IP的粉丝量可能也赶不上一个大IP,但可能每个领域里都有上百个中IP。

对很多人来说,成为中IP可以作为三年之内要实现的目标。

中IP是有机会成为大IP的,但是大IP发展成超级IP却非常艰难,很多时候需要运气。

从我自身的经历看,我从小IP成为中IP的过程比较轻松,但我从中IP成为大IP却花费了差不多四年的时间。目前我也不敢奢望成为一个超级IP,因为我还不是一个行业金字塔尖般的存在。

那么成为中IP的根基是什么?与成为大IP相比,你至少应该是某个领域里的半个专家。

虽然你现在只是半个专家,还不够强大,关注你的人也没有那么多,影响力也没有那么大,但只要你足够自信,会写、会拍、会讲,那么也能号召你目前拥有的几十万粉丝,形成一定规模的影响力。

(四)小IP

什么是小IP?

这里就要用到大家都已经了解的一个概念——1000个铁杆粉丝。你有1000个铁杆粉丝,就可以算是一个小IP。这里并不是按照粉丝量减少90%这个标准进行划分,而是从商业角度进行划分。

小IP的核心就是拥有1000个铁杆粉丝。

二、关于量级和根基的两个重要认知

(一)根基不等于粉丝量

根基和粉丝量之间,是必要不充分的关系。

根基是粉丝量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如果没有对应的根基,就无法拥有对应量级的粉丝;反过来说,即使有了对应的根基,也未必一定能有对应的粉丝量。这其中的关键因素是内容能力。

举个例子,有的人在某一领域具备了专家级的水平,比如在写作领域,他的水平与我的一样;在商业领域,他的水平与刘润的一样;或者在营销领域,他的水平与金枪大叔的一样等,他在一个领域里与我们的水平是一样的,但是他却没有10万粉丝。这种情况就是他有成为大IP的根基,但是没有具备成为大IP需要的粉丝量,核心原因就是他没有内容能力。

这里我们讲的内容能力,主要是指在新媒体平台上做内容的能力。

举个例子,我非常喜欢蔡志忠,他绝对有成为超级IP的根基。他画了一辈子漫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他的漫画作品累计畅销千万册,我们这些十万级畅销书的作者难以望其项背。但是他公众号的阅读量通常只有几千,这其实就是因为蔡志忠的团队在内容能力、包装能力上仍有欠缺,没有把这个有根基的IP的粉丝量做到该有的水平。

从个人IP的根基来说,蔡志忠绝对不会比董宇辉差;但是董宇辉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内容能力却无人能及,所以他的粉丝量能到千万量级。

(二)量级不等于变现能力

超级IP一定比大IP的变现能力强吗?答案是否定的。

大IP刘润的变现能力可能与新媒体平台上的一些超级IP不相上下,即使他的公众号粉丝量还不到300万。因为他深耕的领域就是商业,所以他的商业变现能力非常强。

同样是公众号,我的公众号是个人成长领域的,头条文章阅读量一般在1万~3万;刘润的公众号内容是商业领域的,头条文章阅读量一般在3万~10万。他的粉丝量和阅读量差不多都是我的3倍,但是他的商业价值却不止我的3倍。

大IP、中IP和小IP也是一样的道理。

举个例子,江武墨老师就靠不到3000个私域粉丝,在一年的时间里转化了几十个年度咨询,做到50万~100万元的收入。从粉丝量级来说,他肯定算小IP,他的公众号、私域、视频号的粉丝量都没有达到10万;但是他一年的变现能达到50万~100万元,超越了很多中IP。

由此可见,量级不等于变现能力,其中拉开差距的是商业能力。IP的商业能力强,才是真的强。商业能力是一种更强大、更缥缈的能力,它也许不是直接地给你一块糖,但是你真正拥有了它,会发现自己凭借它能够赚到无数块糖。

商业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成的。不可能听了两三场直播课,就能掌握其中的诀窍;但是我可以保证的是,如果一个人可以坚持学习一年,一定会拥有巨大的改变。

我是2015年进入新媒体行业的,比较幸运的是,我进入的是创投行业,平时接触的内容都是与创业、投资、商业相关的。自那时起,我就开始看商业相关的内容,并逐渐发现人和人拉开差距的其实是商业能力,包括商业上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洞察能力等。

此处还是以刘润为例进行分析。比如同样都是有几百万粉丝的账号,没有几个人能像刘润那样有能力做年度演讲,还能获得众多赞助商的支持。说实话,即使我将来拥有两三百万粉丝,我也无法完成这种年度演讲,至少我现在的年龄和整体商业能力都达不到那个水平。

根基不等于粉丝量,要拼内容能力;量级不等于变现能力,要拼商业能力。

三、普通人的目标是什么

先说结论:普通人的目标就是从小IP做起,并持续地进行迭代。

(一)普通人应该从小IP做起

目标的合理性决定了是否有耐心、有信心地去完成目标。

很多人在开始做一件事时,都抱着极大的热情和极高的期待,结果做了没多久受挫了,就不愿意再坚持下去了。

你会发现有很多人想拍短视频,拍个5条、10条就放弃了;做直播,播个几场后发现只有个位数的在线人数,就放弃了;写文章也是,没写几篇就不写了。很多人之所以这么容易放弃,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目标不正确。很多人的目标是想一夜成名或飞速涨粉,但这都不可能。

我们在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我们可以想一想,上学的时候连考到班级的前五名都很难,怎么可能能够短时间飞速涨粉,成为这个领域里的大IP呢?高考时,费了很大劲都没考上理想中的大学,怎么可能做IP的时候就会一路高歌猛进呢?

我们应该像当年考试一样,先定一个小目标,然后通过持续的努力不断实现并超越。比如,你先做到能考进班里前二十名,再慢慢进入前十名、前五名。运用到做个人IP这件事上就是,你应该先想着如何通过一年的努力在公众号和私域把粉丝量做到3000~5000;或者如果你是做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目标可以定得高一点,比如一年做到拥有3万~5万粉丝。

我们一定要记住一件事:目标是用来实现的,不是用来吹牛的。我们制定的目标,不是为了让自己看着开心、显得自己多么厉害,而是为了实现它。假设你定了一个很大的目标——一年涨100万粉丝,你把它写到纸上,看着是很开心、显得很厉害,但是如果目标无法完成,就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定目标是为了实现它,所以别嫌目标小。

(二)IP可以积累叠加,上不封顶

为什么说定目标别嫌小?这里其实涉及一个做IP的认知:做IP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可积累、可叠加。

举个例子,假设你去搬砖,今天搬100块砖赚了一份钱,明天想再赚一份钱,就还要搬100块砖,以此类推,后天也一样;同时你今天搬了100块砖,明天再搬100块,花费的力气是一样的,不会变少。这种搬砖型的工作,就是无法积累和叠加的。

但是如果你做IP,就不是这样了。以积累私域优质铁粉为例,你今年成功积累了3000~5000个铁粉,明年不会清零,而是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慢慢积累,达到几万、几十万的粉丝量。像我自己成为一个百万级别的IP,就是这样一年一年积累的。

2018年,我积累了不到20万粉丝,之后几乎每年都会平均新增20万粉丝;到2020年时,我的粉丝差不多是70万,2021年又涨了20万,2022年也涨了差不多20万,2023年应该也是保持这个速度增长。我也是从一个中IP一点点叠加积累,才变成一个大IP的。

我们去做IP,一定要有长期意识并打造良好的基础,找到做正确的运营模式,然后以长期发展为目标,持续不断地积累。

像梅西这样的人,他们可以为四年一次的世界杯去努力准备;像吕小军那些备战奥运会的运动员,也是四年如一日地准备着。他们可以以一年为周期,甚至以四年为周期去努力,为什么我们总是想着这个月努力下个月就能有收获?我们能不能也转变成以年为单位去努力、去准备,然后再考虑收获呢?

运动员的青春比大部分人更宝贵,我们做知识产品可以到五六十岁、六七十岁都没问题,但是很多运动员只能做到三十多岁。他们的青春这么宝贵,都能够以年为单位去努力,我们其实更应该需要足够的定力和耐心。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认知:做个人IP,当粉丝量积累叠加到一定基数后,积累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粉丝增长的速度会根据基数不断变化。

四、成为超级IP和大IP的三种可能

一个人要成为一个大IP或者超级IP,到底有哪几种可能呢?我总结了三种。

(一)横空出世

从新媒体的角度来讲,横空出世指的是“先成事,再出道”。

举个例子,导演饺子就是典型的先成事,再出道,换句话说,可能他最开始也不在乎自己是否出名,追求的只是把事情做成。

谷爱凌也属于这类,她成为世界冠军后,才变得家喻户晓。当然在这之前,她也不是一个完全的普通人,但也不是一个大IP,至少在奥运会前,她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

这些IP都属于横空出世这一类。但是像导演饺子或者谷爱凌这类人,他们并不是以成为大IP为目标的。横空出世这条路,整体来说不太适合想做新媒体、成为大IP的普通人。我们只是需要理解有这种可能性存在即可。

(二)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普通人,也就是所谓的“养成系”。日积月累地做成一个大IP,指的是一边做事,一边做IP,二者互相促进。

我就是非常典型的日积月累型,我的100万粉丝是积累了五年才做到的。而且这五年还只是从我创业开始算,如果从入行开始算的话,那就是做了八年,是名副其实的日积月累,一边做事,一边做IP。

除此之外,普通人还得学会“脸皮厚”。我们要学会一边做事,一边宣传;一边做事,一边做IP。我从创业邦离开之后,进入插座学院,成为一名新媒体讲师,也是一边到处讲课,一边通过平台宣传自己。创业之后,我会把自己的经历以视频或文字的形式进行宣传。如果你做的事有助于你去打造自己的IP,那么你积累的每一点IP价值又能反过来帮助你把事做得更好。

(三)快速放大

快速放大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自身的内容能力,二是运营体量,也就是负责运营的是个体还是团队。要想快速放大,要么你有极强的内容能力,要么你的团队或公司能够提供强大的内容输出。

有些人既不是横空出世,也不是日积月累,但是一年就做到了几百万粉丝,甚至做到上千万粉丝,这种就是快速放大型的IP。

举个例子,董宇辉就是典型的快速放大型,他是被内容能力快速放大的一个IP。他的口才和能力肯定不是一天两天就有的,只是缺少契机。像他这样本身具有才华和能力的人也许会被埋没,但一定不会太久。

再比如在公众号崛起的卢克文、半佛仙人,他们都是自己有极强的内容能力,靠自己的内容能力把自己快速放大。

以上这些案例都属于被内容能力快速放大的IP。除了个人的内容能力,公司和平台也很重要。

整体来说,我们一定要有一种认知:我们都要从小IP做起,坚持日积月累;同时,不放弃快速放大的可能性,从始至终提升自己的内容能力。如果没有内容能力,要么自己会变得很被动,要么很难成功。如果没有内容能力,即便你是一个很厉害的专家,大概率也只能做一个小IP、中IP。所以,从始至终我们都要提升自己的内容能力。

如果有机会放大自己的IP,你一定要努力抓住机会,不要放弃。当你有机会被平台或运营公司放大个人影响力时,也一定要抓住时机,积累粉丝,提高影响力。

这里再补充一点:内容是捷径。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分享一个概念,姑且把它称为“粥左罗悖论”。

我们思考一下,是因为我的认知水平高、思维能力强,所以赚到了1000万元?还是我赚到1000万元这件事让我认知水平提高、思维能力增强的呢?

还有很多人会纠结,我要不要先去把事情做到完美之后,再去做内容、写文章、拍视频呢?否则就好像没有说服力。

如果你也有这种担心,就想想“粥左罗悖论”。你一定要知道,我写出阅读量超过10万的“爆款”文章时就是一个普通的小编。

假设你现在想做一个读书博主,你可能会担心:自己读的书也不够多,也没取得什么成绩,那么讲书是不是没有说服力?这时,你应该反过来想:如果我拍出了很好的关于读书的短视频,写出了很好的关于读书的文章,自然就会变得很有说服力。

这就是内容的魔法,内容是捷径,你把内容做好了,人们就会相信你有实力和能力。

“内容是捷径”所对应的另外一点认知是“实力是根基”。如果你想做得更大,必须根基牢固。

如果你不是纯内容型的IP,就要有实力托底。比如你是一个摄影师、插画师或赛车手,但如果你照片没拍好,插画没画好,车没玩好,那么即使你的内容做得再好也不行。

还是那句话,我们不能等着有了实力了以后再去打造个人IP,一定要记住内容是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