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还是不拔?
下一步就是去做CT。“不能直接拔出来吗?”实习医生一边推床一边问。
“先不解释,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CT结果一出来,喜忧参半。
喜的是钢筋进入颅内并不算长,大约5厘米。
忧的是钢筋刚好插入了人脑中最大的静脉——矢状窦。
不幸中的万幸,钢筋堵住了破损的血管,所以暂时没有剧烈出血。
钢筋刚好插在矢状窦上
“看过武侠剧没有,为什么中箭后一拔出来就死了?”我边看CT图片边说。实习生看着我,似懂非懂。
“因为一拔出来,这个血管喷血,按都按不住!”曾经手术中见过的一幕幕在我的脑海中重现。
我曾经抢救过一个颅脑大动脉损伤的患者,拔出破碎骨片后,鲜血直接喷到了手术室的屋顶上。当动脉血压达到150mmHg时,换算成水的喷溅高度至少可以达到2.03米。大动脉的血,可能会喷溅得更高。
如果钢筋的位置再低那么一点,插入脑干,患者就会当场死亡;如果钢筋再深那么一点,插破动脉,也可能会造成大量出血。
我的计划是:先打开颅骨,再拔出钢筋。
主任同意了,并且叮嘱我:“动作轻柔一点,不要着急!我马上过来。”
谈话签字进行得很顺利,患者的哥哥安静地听我说完,签字之后只说了一句话:“需要献血吗?我们的血型是一样的。”
危重急救最能体现综合性医院的底蕴:护士在一系列手术前的快速准备;麻醉科在艰难情况下完成的气管插管,并且严格监测患者的血压波动;血库确保我们能拿到足够的血液,在手术开始之前就把血袋准备在旁。
我们对钢筋进行了反复消毒,对患者立刻使用了抗生素,因为铁锈非常容易引发颅内感染。
开颅我已经做了千百次,但是带着钢筋的开颅还是头一次。当骨头开始松动的时候,钢筋也松动了,开始有鲜血涌出。
“快!”主任一边说,一边也加快了手上动作。
这个时刻,是躲不掉的。
拔出钢筋,鲜血涌出
颅骨和堵在血管上的钢筋一起被拔出来,大量鲜血喷涌而出。静脉血液的压力比动脉稍微低一些,但仍像湖水一样不停地冒泡,湖水下完全看不见。
“加快输血,稳住血压!”麻醉医生立刻做出反应。
好在我们已经打开了颅骨,有足够的操作空间,这时候就可以先压迫住这个和大拇指一样粗的血管。打扫好周围的战场,再去迎战大约2厘米长的血管破口。
“应该好点了吧?”我小声嘀咕。
稍稍松开一点手指的时候,鲜血再次喷涌。我赶紧用力压住伤口,在紧张情绪的加成下,手已经有一点酸麻了。
接下来,需要夹住血管,修补缝合。但是,我们还不知道破口到底有多大,整个血管是否被完全贯通。当时的情况,就像战场上的士兵刚从战壕中露出头,就被敌人凶猛的炮火给打回来一样。想要修复破损的血管,似乎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