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殿下收徒
(之前几次加更都主要是回馈起点的书友们,今天特别为QQ阅读平台的自由如风、腾飞_cD等书友们加更)
自从朱高煦决定让小梨离开罗家寨,搬到汉王府之后,小梨开始把自己原来的工作,分给几个最得力、也最信任的手下。这些人基本都是朱高煦从北平带过来的老人,最起码也跟随朱高煦六七年了。
但即便是如此,朱高煦还是让她们全部住到了老宅后面的几所寨子里,并且让暗卫队和情报司把老宅子附近几个核心的生产部门的安保级别,再次上升了一个级别。一是防止外来细作,二是防止内奸。
而最最重要的实验室及所有设备,则在反复清洗过后,被妥善的包装,然后打包带走。老宅后面的那所房子,又被恢复成了普通宅院的样子。
除了朱高煦、韦氏、小梨等等十几个心腹人员之外,没有人知道,这个小房子,曾做出过多么大的贡献。
十月初,这些搬迁工作,终于完成了。
现有的这些单位基本上都走上了正轨,朱高煦这段时间只需要偶尔出门一趟,其他时间都可以窝在汉王府里,享受了难得的闲暇时光。
趁着这个机会,朱高煦得以梳理了一下现在手里各产业的情况,并且规划一下未来的工作重点。
现在除了威清卫和平坝卫主要进行稻谷和大豆等农作物的种植之外,其他人员基本都是从事工商业、或者正在学习文化。
工业方面,有一些是生产基本生活用品,满足领地内百姓需要的;有一些是为了赚钱的;还有一些是为这些厂子做原料的,或者为未来的产业铺路的。
现在钢铁厂已经投产,铁匠们也在逐步完善所有手工工具,云贵商会甚至已经收购了堆成山的各种矿石。
但是,由于没有精确的元素检测设备,不要说各厂工匠了,就连朱高煦本人,也只能大致区分每种常见矿石的成分,而且对于各元素的比例更是无从得知。
这些当时是可以通过无数次实验慢慢得出大致的结论,但是一是过于耗费时间,二是也耗费矿石。
而且,实验开始和每次需要确定方向的时候,也得朱高煦本人亲临指导。这可不是长久之计。
现在,在罗家寨学习的孩子们已经超过了三千人,而参加过“职工夜校”的各单位职工,更是超过了万人。
罗家寨的“中等学堂”已经开办半年了,已经先后有五百多人通过了学堂的考试,加入了“中等学堂”之中,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十几岁的孩子。因为他们还未参加工作,而且也是接受能力最强的年龄。
虽然“中等学堂”的入学考试,只是简单地默写《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再加上一份《思想道德经》相关问题的考试。
但是能在半年之内就通过这些考试,就证明了这些孩子们不但用功,而且在学习上,还有一定的天赋。而且对《思想道德经》的理解,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而他们之中的佼佼者,已经在“中等学堂”中学习了一段时间,开始了解方方面面的实用知识了。
这天,朱高煦来到“中等学堂”,和严夫子等人商量收徒事宜。
现在朱高煦在罗家寨等地的威望可以说是相当高了,不少职工百姓都对他敬若神明。能被他收做徒弟,对于这些职工百姓的孩子来说,那是无上的荣耀,听到这个消息,严夫子等人也都感到面上有光。
来到罗家寨快一年了,严夫子等人自然知道朱高煦的才华,我的学生们成了汉王殿下的徒弟,那么四舍五入,我就跟汉王殿下是一个档次的存在。想想还真有点……大激动。
这个消息传开以后,“中等学堂”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们,更是“喜大普奔”。
古代的平民百姓,想要出人头地,要么从军打仗,成为一代名将;要么读书科举,从此走上仕途;至于造反当皇帝,除了朱元璋之外,有哪个皇帝是真正的平民百姓家庭出身的?
而明朝对于百姓户籍的限制,又非常的严格。这里的百姓及子弟们,绝大多数连参加科举的资格都没有。
科举进士通常被称作“天子门生”,而成为汉王殿下的徒弟,仅比“天子门生”低一级,更何况,汉王殿下还是那么的有才华,又爱民如子。
只不过,这一次朱高煦提出的选拔标准,让很多百姓心里不服。
因为进入“中等学堂”后,每个学生都选择了自己擅长和喜欢的方向,而朱高煦这一次收徒,主要的选拔标准是化工成绩,次要选拔标准是算学和钢铁。
这就让重点学习这些科目的学生,占据了极大的优势。而没有学过这些科目的学生,则没有任何机会。
朱高煦只好向大家解释,这一次的收徒,只是第一批,是未来要从事化工相关工作的。未来还会招收其他方面的学生。这些学生的父母才暂时没有了怨言。
但是即便如此,还有不少父母埋怨自家的儿女眼光不行,连汉王殿下靠什么发家,都看不出来。后续影响则是,学习化工等科目的孩子,出现了一个暴增。
经过笔试初选的五十名学生,参加了朱高煦亲自主持的面试。最终有二十人脱颖而出,成为朱高煦的“记名弟子”。朱高煦也鼓励了那些落选的学生们,让他们继续努力,并承诺说,这次收徒虽然是第一次,但绝对不是最后一次。
别看这仅仅是“记名弟子”,他们的待遇马上就得到了提高。
这二十名“记名弟子”,的月钱,就达到了每月五两。这个收入,可比很多单位里,除了一把手之外的其他干部们都要高。除此之外,他们还得以直接入住汉王府偏院,而他们的家人,也免费获得了杨庄村的一所小房子。
这些更被大家,看作是无上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