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朱高煦只想当个富贵王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5章 炼焦炉

制定职工养老金计划的时候,朱高煦也给手下的亲卫、暗卫和情报部门设置了养老金,而且是普通职工的两到三倍。

但是,这个计划并没有公开,而是由各个武将或者相关负责人层层传达,而且被列为绝密内容,任何泄露此计划的人,将受到严惩。

其实,只要不是脑子坏掉的军户,一般是不会把这个消息胡乱传播的。

理由很简单,明朝的军户,都是可以世袭的。

也就是说,等到现在的亲卫等人老了,他们的儿子就可以顶上他的位置。

只不过,在明朝中后期的卫所里,普通的底层军户,要遭受到各级军官的盘剥,这也导致了军户的大量逃亡。这种情况从朱瞻基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到了朱祁镇时期,就已经很严重了。

对于此,军官倒是乐见其成,毕竟,军户逃了,他们可以一边把原本属于军户的田地据为己有,一边吃空饷,简直不要太舒服。

以至于,到了嘉靖时期,戚继光去到很多卫所,竟然发现实际军户人数,还不到名册上的十之二三。

但是,在朱高煦这李,情况不一样。朱高煦给麾下的兵将,甚至普通的屯田兵的待遇,都是很高的。

再加上最近新添的退休金政策,这已经是除了大老板、领导岗位、科研岗位、顶尖的技术岗位之外,最好的工作了。

然而,刚才说的那几个岗位,都是需要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才能得到的。当兵却可以“世袭”。

在足够的利益和泄密会遭受严惩的双重保障下,这个秘密,至少在短期内,不会被大面积传播。

真的出了问题,到时候再想办法吧。

毕业季已经成为了一个常规盛事,具体的过程不再赘述。只谈朱高煦徒弟们的动向。

朱高煦让一批老徒弟,带一部分新徒弟成立了“煤化工小组”,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协助工匠们建设古代炼焦炉。

自从三号高炉投产以后,生铁的产量再也不是钢铁工业的瓶颈。相反,原来的两座老式炼钢炉,却显得不够用了。

于是朱高煦准备再建一座带古代炼焦炉的炼钢炉。

中国古代的炼焦炉,始于北宋时期的邯郸地区。这里发现了三座从北宋时期一直延续到元代的炼焦炉遗址。

此外,在山西稷山城关镇发现了一批金代墓群,并在其中发现了数百斤焦炭,这也证明了,在明代之前,中国人已经能烧制焦炭了。

《元代画塑记》一书中,也写明,元泰定三年画佛像时,曾使用了七百斤“燋炭”。“燋炭”这个称谓一直沿用至明代。

当然了,在各个地方,焦炭和炼焦煤还有其他名称。

焦炭曾经被称为“岚炭”、“蓝炭”、“枯炭”、“炼炭”、“旱炭”、“焦子”等名称。

而对于炼焦煤,山东人称“臭煤”,河北称“肥炭”,四川称“泡炭”,辽宁称“砟子”,其他地方还有“铁碳”、“毛炭”、“粘炭”等等不同的叫法。

把炼焦炉连接炼钢炉能从两方面提高炼钢产业。其一是炼焦炉中产生的气体,可以提高钢材的质量。其二是,把炼焦炉的产物焦炭替代普通的煤炭,也能提高钢材的质量。

这个说法乍一看有些不可思议,但是事实就是如此。这种手段,一直使用到现在的钢铁厂。只是现在钢铁厂的容器,密封度比古时更高,因此焦炉煤气和焦炭的利用率更高而已。

这种古代的炼焦炉,结构很简单,对于修建过炉窑的工匠来说,只要拿到设计图,施工方面完全没有难度。

朱高煦真正的目的是,通过对焦炭的不断使用,和反复改进炼焦炉,是为未来的煤化工产业走出的第一步。

虽然,真正的煤化工产业,是需要很多地方螺旋性提升,才能不断进步,最终实现的。这个过程在工匠们自行摸索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数百年。穿越者只能引领他们,尽量把每一步都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路总要一步一步走。有了炼焦炉,才能有更多、更好的钢材。而有了这些钢材,未来很多设备和工具才能更快的改进。

等到这个炼钢炉开始试运行,已经是九月份了。

因为小梨第二胎快要生产了,所以朱高煦再度返回了汉王府,一边休息一阵子,也是等着下一个孩子降生。

这一次,在难受了几个时辰之后,小梨终于达成所愿,生下了汉王第五子,朱瞻坡。

至此,朱高煦已经有五子二女。

之后的几个月里边,朱高煦再次当起了咸鱼,除了给徒弟们讲讲课,就是带着几个孩子玩,或者和夫人们做些不可描述的事情。

这段时间,朱高煦带的是物理班,重点讲授的是各种已有的金属以及合金的主要应用,以及其他的一些妙用。

在讲完基础知识后,朱高煦带领大家,开始试制双金属温度计。

双金属温度计,是根据不同的金属,膨胀系数不同的原理,制造出来的温度计。

这种设备,在后世的淘宝上,不到一百元就可以买到,但是在此时,依旧是一个大工程。

整个温度计制造,本身难度不大,最困难的地方就是仪表盘的精确划定。

而朱高煦生产的第一批产品,并不需要仪表盘。第一批产品,只要能现实温度是否超过某一个固定值就可以了。可以说是双金属温度计的极限弱化版。

但就是这种极限弱化版,在不少工业生产中,却有着很重要的用途。

举个例子来说,之前的炼锌炉,什么时候观察到蒸汽异常,再盖盖板并减小炉火,反反复复,在这个过程中,造成的材料浪费,和时间浪费,都是很大的。

而,只要给炼锌炉安装一个这种极限弱化版测温设备,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这种浪费。除了更省原料外,也能提高工作效率。

而这一切的代价,只是在获得最佳的温度计材料和刻度之前,需要反复试验。

至于未来的仪表盘,可以慢慢来。

这样子,经过几年的试验,就可以获得多款,适用于各种场合的双金属温度计,虽然,他们的精度,可能比后世的同类产品,要差上一些,这些都可以在未来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