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九龙拉棺
2010年,这注定是充满了血与乱开端的一年。
今日的泰山注定要被后世所铭记。三天前,江辰就来泰山等着星空中最神奇的航班,九龙拉棺。
这些年他一直在一个小世界之中修炼,修为已经到了道宫境。当年他在逐鹿古战场进入虚空裂缝,来到了伏羲,娲皇的传承小世界。
在获得这两位人族大帝的传承后,借助苦竹与造化神树两株不死神药的果实化开了苦海,从而迈入了修行。
这一修行,先天道体的神异就显现出来了,各种大道不悟自明,更是举一反三。让一旁望着江辰修炼的伏羲龙碑与造化鼎都感到惊讶。
随着修为不断加深,他已经到了铸造自己“器”的时候。他不打算如同伏羲大帝与娲皇一般铸造唯一器。
轮海秘境分为苦海,命泉,神桥,彼岸,四个小境界,而每个小境界都可以铸就一器。
但是却可集四个小境界为一体,铸造一件唯一的器。而对于江辰而言早在来此界之前他就已经构建出一件器的先天禁制。
第一器,世界海!第二器,万道符!第三器,彼岸桥!第四器,混沌门!
这四器,世界海代表物质根基,万道符代表万道演化,彼岸桥代表登临彼岸,混沌门代表万象归一,四器合一则是太虚龙门!
一念诸法生,一动诸法灭。
江辰开辟苦海,苦海之中衍生出三十六条神纹,江辰以心神为锤,不断地锤炼,硬生生地将三十六条神纹给锤炼成一滴水,然后在其中以心神勾勒出一枚枚禁制符文融入其中。
待到突破命泉境,又衍生出更多的神纹,以同样的方式,江辰的第二件器的粗胚也完成了。
……
经过几年的修行,他的四件器终于完成,他将四件器融为一体,顿时,太虚龙门散发出的波动,就让周边空间陷入凝滞状态。
最重要的是此时的太虚龙门还只是以神纹塑造,有形无质,也正好伏羲大帝与娲皇大帝给他们的传承者留下了不少仙料。
神痕紫金一方,天命橙金半方,光明白金半方,道劫黄金两方,世界石八块。
获得如此多的仙料,江辰便立刻开始祭炼属于自己“器”。
在他的苦海之上,悬浮着四件器物,一片巴掌大的世界海,一块类似令牌的天道符,一座通体流转彼岸气息的石桥,一座灰蒙蒙,涌动混沌气的石门。
心神一动,四件器物融合,一座太虚龙门浮现而出,古朴而自然,两根石柱上铭刻着天地灭而吾不灭,日月朽而吾不朽,门上牌匾上铭刻着“太虚龙门”
鸿蒙诸天无极造化升龙禁!
江辰不断以心神刻化符文,打入太虚龙门之中,重新排列组合,符文如海,阐述了三千法则运转天地造化的根本道理。
江辰将两位大帝留下的所有仙金神料以造化鼎释放的帝火熔炼,然后将已经熔化的仙料收入苦海,开始以心神为锤,锻造起太虚龙门。
经过数月的祭炼,一座古朴而大气的石门浮现,门内两侧是一座横亘天地间,被分成两半的太古神山,山势如亿万条真龙盘卧而成,一条望不到边际的台阶,仙山后则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混沌海,海中有恒河沙数的世界在按照玄妙的轨迹运转,这些世界形态各异,有的世界像一座雪崖,有的世界像一棵古树……
而在混沌海中央则是一株硕大无朋,生有十二叶的三十六品青莲统御诸天秩序,运转造化。
门外则是一座九层八角的石台托起整个太虚龙门,代表了九天八极,无穷广大的空间。
太虚龙门虽然炼成了,但是对于江辰而言,依旧还只是一个粗胚,虽然还只是一个粗胚,但是他还是想试试威力如何。
只见运转体内法力,涌入太虚龙门之中,顿时,只见万龙腾空而起,自太虚龙门之中飞出,直接将眼前的一块巨石轰成碎末。
收起太虚龙门后,江辰便打算离开这个传承小世界,临行前,伏羲龙碑与造化鼎收起整个小世界的所有东西与江辰一同离去。
在离开了传承地,江辰先是到了昆仑山带走了白虎不死药与何首乌,又在长白山带走了祖参,经过一番努力,他在地球的各个名山走了一遍,寻找到不少奇珍异宝。
在来泰山的前几日,他通过一些途径给华夏送去一些太虚道书中记载的科学技术。
……
其实他如果要离开地球根本不难,只要伏羲龙碑与造化鼎愿意,可以轻易撕裂空间,将江辰送往其他生命古,星,但是对于江辰而言,九龙拉棺里有一道天大的机缘,正是荒天帝留下的那篇经文。
要知道那可是仙帝经文,只要领悟了这篇经文,江辰就有了仙帝的一丝本质,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法。
在长生界修炼的那个分身在皇者之境已经走到尽头了,要想突破皇者之上,根本就不可能,因为在长生界根本就没有皇者之上的境界,而且他的法是以长生界的规则演化而出,就只能靠他自己去将那种法推演到皇者之上。
而想要将那种法推演到皇者之上何奇艰难,如果那么简单,长生界无尽岁月以来,那么多的皇者早就突破了。
这不,就在江辰还在想着事情的时候,自太空之中,如今这个宇宙最为豪华的航班终于到了。只见天边九条龙尸拉着一口巨大的青铜棺砸在泰山玉皇顶,露出其中的五色祭坛。
棺盖开启,收走了江辰与一众正在泰山游玩的人。
一进入青铜棺,江辰就开启了太虚道书的悟道功能,同时也唤醒了沉睡的伏羲龙碑与造化鼎,开始参悟着荒天帝留下的仙经。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前面几句还是道家的经意,后面的经文完全就是一部天书,从中江辰领悟到了构建,补全,生命,长生,映照,还有各种各样的道与理。甚至随着参悟得越来越深入,他从中领悟的道理也越来越多,短短数百字的经文,却仿佛凝结了诸天万古的苍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