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启示
时间犹如流水般匆匆而过,转眼间,杜疾已成为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和其他孩子一样,他理所应当地上学,期待着老师的表扬和鼓励。然而,他的渴望远胜于其他孩子,因此在那个本应充满嬉戏打闹的年纪,他却异常努力,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尽管他如愿以偿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事与愿违的时刻也难免出现。有时考试成绩未达到他的期望,他便会感到万分难过,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努力。我们成年人心智比较成熟,看得开,自然知道这些是万万不可的,三年级没必要这样较真,以后的学徒生涯还早,杜疾的母亲知道这个道理,他不想看到儿子对自己的失败斤斤计较,便对儿子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下次一定行。”
打鸡血有时会适得其反,大人们却不明白这个道理。
“失败?下次?”江文的话没有起到理想中的作用,反而起了反作用。杜疾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第一名夺回来。
很快进入下一轮测试,杜疾在学业上表现出色,凭借优秀的成绩,他获得第一名的名次,并赢得了老师的表扬,他洋洋得意。接下来的几年里,杜疾保持了这种优秀的表现,即便偶尔出现失误,他也并未受到责怪。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杜疾逐渐形成了自负的性格。即使考试成绩不佳,他也会寻找各种借口,而不会反思自己的问题。在不断的赞美声中,杜疾渐渐迷失了自我。这种自负的心态反而成了滋养罪恶的养分,让他越来越无法正视自己的问题。最终,这些养分生根发芽,成为了他身患心理疾病的基础。(从三年级暑假开始,杜疾就已经承受过疾病的折磨,心理疾病的成因多种多样,可能与环境因素或遗传因素有关。我想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会对杜疾身患心理疾病的原因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江文第一时间察觉到了儿子杜疾的转变,他试图引导杜疾走向正途,期待着这只迷失的羔羊能够知返。然而,江文发现他自己还无法成为引导杜疾的牧羊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儿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随着时间的推移,江文已经无力回天。回想起这些年陪伴儿子走过的路,江文深感自责。他一心只想让儿子成为人中龙凤,却忽视了儿子的身心健康。他认为是自己的过度期望造成了儿子性格上的缺陷,而杜疾也同样这样认为。
如今,江文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内心的愧疚和痛苦让他倍感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