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数字化工厂的定义
数字化工厂(DF)是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中,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仿真、评估和优化,并进一步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数字化工厂是现代数字制造技术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具有其鲜明的特征。它的出现给基础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主要作为产品设计和产品制造之间的桥梁。
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通过统计技术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研发、计划、组织、生产、协调、销售、服务、创新等职能的管理活动和方法。
企业要想实现高效的数字化管理,一般来说要经历以下这五个步骤。
1.价值流程梳理
以精益生产为核心指导思想,运用价值流分析,对企业作业流程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诊断,对产品经原材料供应商、生产企业最终到客户手中的一系列活动,区分出增值与非增值的活动。再通过精益的工具减少、消除一切非增值活动,重新定义,重组作业标准、时间节点、数据指标,设计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取最大利益的价值流程。
2.人员设备全面升级
在价值流程梳理的基础上,对标行业优秀企业,设定安全(Safety)、质量(Quality)、成本(Cost)、交期(Delivery)等支持企业运作的经营指标,规范作业流程的标准化。同时企业的人员素质和设备(软硬件)必须全面升级。在人员方面,必须转变思想,必须丢弃旧的生产管理理念,学习并接受新知识技能,以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在设备方面,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软硬件升级,包括机器替换人工、设备改造、工艺重组等,或导入新的高级计划系统(APS)/MES等生产制造信息化系统等。
3.利用物联网技术
通过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新型技术,例如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激光扫描、电子标签等信息传感技术,将生产资源进行无线连接,实现信息交换和通信,采集关于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各资源要素(人员、机器设备、物料、方法、环境、测量)的信息,实时掌握并监控企业各方面的运行状况。
4.数据统筹分析
在物联网的基础上,企业实时采集来自供应商、采购、生产、仓库、物流、销售等方面的信息,形成企业级数据库,然后再通过统筹系统,及时进行识别、记录、分析、运算,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区别,最终形成各类图形报表,如客户订单及生产进度报表、生产工单及缺料信息报表、生产质量统计与分析报表、生产效率 UPPH(单位人时产能)统计与分析报表、OEE(设备综合效率)统计与分析报表、计时与计件工资核算报表、其他定制类统计与分析报表。通过数据统筹分析,将数据及时、有效、准确、透明地呈现给企业管理者,让企业管理者获得判断和决策的依据,达到在线敏捷应对,从而降低成本和减少风险。
5.建设在线数字经营驾驶舱
在线数字经营驾驶舱以物联网形成的数据为基础,以精益生产思想为企业管理核心思想,通过详尽的指标呈现体系,实时反映企业的运行状态,并最终以驾驶舱仪表盘的形式,将实时采集的生产经营活动数据,通过图表建模与对标分析,体现为各种常见的图表(直方图、品质报表、效率报表等),形象化标示企业运行的关键指标,直观地监测企业生产运营现状,并可以对异常关键指标预警和挖掘分析,使企业管理者对经营状况了如指掌,能及时做出智慧决策,及时防范有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数字化工厂也不等于全自动化工厂。数字化工厂的价值,并不是用自动化设备完全取代人,而是用自动化设备来帮助人。数字化工厂的另一个重要价值是提高效率,通过提高效率,实现在不增加人工成本的情况下增加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