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终身寿险作为一种以被保险人的身体和生命为标的的保险产品,一直以来,在人身保险产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1992年,友邦保险重回国内,开启了国内保险市场的新时代,其在国内销售的第一款产品,就是终身寿险。很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保险产品,比如教育金保险、婚嫁金保险、养老金保险等,大都指的是终身寿险。
2017年5月,中国保监会下发的《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保监人身险〔2017〕134号)提出“保险姓保”“回归保险本源”,具有强大保障功能的终身寿险再次得到大的发展。当前保险市场的主流产品——增额终身寿险也已从以前的银保渠道,扩展到了个险渠道。
终身寿险之所以能在商业人身保险市场上高歌猛进,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源于它的诸多强大功能,比如:
(1)高保障功能,典型的如定额终身寿险。通过购买终身寿险,客户只需支付较低的保费,就能获得较高的人身保障。
(2)投资理财功能,典型的如万能型终身寿险、投资连结型终身寿险等新型终身寿险。这类终身寿险具备基本的人身保障功能,但它更强大的功能在于,能帮助客户合理安排资金、持续积累财富。
(3)财富风险隔离、金融资产传承等法商功能,典型的如定额终身寿险。通过合理设置保单架构,可以使终身寿险实现一定的财富风险隔离功能;在传承财富方面,终身寿险具有增加所传承的财富、实现定向传承等多种传承优势,是财富传承规划时不可或缺的工具。
此外,还有一些终身寿险产品,兼具人身保障、投资理财、法商规划等诸多功能,典型的如增额终身寿险。
可以说,终身寿险不仅是一款产品,更是一个产品体系。通过配置合适的保险产品,合理设置保单架构,终身寿险可以满足我们从保障、理财到财富风险隔离、金融资产传承等各个方面的需求。
在终身寿险得到越来越多客户认可的同时,我们还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别买保险,保险都是骗人的。”这种声音为什么会出现,甚至得到不少人的认同呢?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客户自身缺乏对保险的正确认识。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带着偏见看待保险,偏听偏信周围人的道听途说或某些网络自媒体的夸大之词,对保险缺乏基本的了解。
二是保险销售人员业务水平不足。很多保险销售人员只会给客户讲产品,甚至有的连产品都讲不清楚、讲不准确,更遑论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为客户量身定制合适的保险产品了。给男性顾客推荐一件名牌女士连衣裙,这是导购的错,不是连衣裙的错。我们现在的一些保险销售人员,就是这样的“导购”。
2017年是保险行业的转型之年——趸交保险逐步退出市场,长期期交和保障型保险产品的占比逐渐提高。这就要求保险销售人员不能只盯着产品的收益,而要提升专业能力,更深入地理解保险的基本逻辑,只有这样才能在客户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复杂化的今天,站稳跟脚。另外,保险消费者如果想为自己和家人科学、合理地配置保险,也需要懂点保险的基本知识。
作为在金融行业深耕了二十多年的职业讲师,我经常面对来自保险行业的学员。授课时,经常有学员向我求助:“您能不能用简单、明白的话,把终身寿险给我说清楚?不仅我能听懂,我还能直接把您的话转述给客户,让客户也能听懂。”
平时,也有不少客户会问我:“老师,我该买什么保险?”“你觉得这款保险产品适合我吗?”“听说自己买的保险可以在离婚时不被分割,是真的吗?”
随着授课次数的增加,类似的问题不断在我耳边响起。回答的次数多了,我就想:何不把学员跟客户经常问我的问题收集整理出来,写成一本书呢?由此,就有了您面前的这本《终身寿险100问》。
由书名就能看出,书中收录了100个关于终身寿险的问题。这些问题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终身寿险销售中的常见问题,客户投保时经常会问到或需要关注的问题,保险销售人员对终身寿险的理解有偏颇、有误解的问题。
历时一年,反复修改、打磨。完稿之际,我坐在书桌前问自己:“我的这本书能给读者什么帮助呢?”
第一,我希望本书能够帮助客户买对保险。保险产品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在购买终身寿险之前,客户可以通读本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翻阅相应的章节。这样,保险销售人员推荐的方案靠不靠谱,以及他们说的那些专业名词到底是什么意思,自己也能心里有数。
第二,我希望本书能帮助保险销售人员更好地服务客户。服务客户时,保险销售人员如果遇到有关终身寿险的疑难问题,可以参考这本书的相关内容,或许就能茅塞顿开。在写作过程中,我力图把相关问题的内在逻辑和基本原理讲清楚、讲透彻。我相信,吃透了这些内容,保险销售人员在终身寿险方面的基本功就会无比扎实,就能轻松应对各种问题。
希望是美好的,我这两个美好希望能否实现,有待于正在阅读这本书的您,帮我验证。
保险市场一直在发展变化,各家公司的产品也在不停地升级换代,再加上本人水平有限,难免会有疏漏、不足之处,欢迎您批评指正。我的邮箱:13721026138@163.com。
王安石说:“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这本书有可能不够完美,但我可以说,为了让它完美,我已经“尽吾志”了。
最后,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得到了孙喜、金健、吕征、宋晴晴诸位老师以及电子工业出版社编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彭静瑞
202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