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邀请,完美人际关系的起点
我们先一起分析一下什么是“沟通邀请”。沟通邀请可能是一个问题、一个手势、一本书或是轻轻的身体接触。任何希望同对方进行情感沟通的行为都可称为沟通邀请。对沟通邀请的回应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人际关系关键词
沟通邀请
任何希望同对方进行情感沟通的行为都可称为沟通邀请,可能是一个问题、一个手势、一本书或是轻轻的身体接触。
最近,在华盛顿大学,我和我的研究团队发现,沟通邀请的过程对我们同他人的关系至关重要。例如,我们发现婚姻面临破裂的夫妻中,占82%的时间里,丈夫拒绝妻子希望进行情感沟通的尝试。而婚姻幸福的夫妻中,丈夫拒绝妻子沟通邀请的时间占19%。婚姻出现问题的夫妻中,占50%的时间内,妻子对丈夫发出的沟通邀请置之不理。而幸福的夫妻中,妻子拒绝丈夫沟通邀请的时间只占14%。
此外,对比婚姻幸福与婚姻不幸的两组夫妻后,我们还发现了另一个重要的现象:共进晚餐时,10分钟内,幸福的夫妻彼此产生联系的次数高达100次,而婚姻不幸的夫妻彼此产生联系的次数为65次。从表面看来,100次同65次差别并不太明显。但是,如果把10分钟换成一年呢?婚姻幸福的夫妻比婚姻不幸的夫妻多产生联系的时间都能写完一本长篇小说了。
我们还发现,夫妻间多进行情感沟通好处多多。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回应对方沟通邀请的人在争吵中更容易用幽默、感性的方式解决争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尊敬对方,热情地回应他人的沟通邀请,对方对他们的好感仿佛银行里的存款不断地增加。一旦发生争吵,存储的好感开始发挥作用。对方可能在潜意识中想:“他现在快把我气死了!但是,看在他平常总是耐心地听我抱怨工作的份上,这次我就原谅他吧。”“她简直把我逼疯了!不过,平时她总是对我说的笑话放声大笑,算了,不跟她计较了。”
幽默、感性地解决争吵十分重要,它能避免冲突继续恶化,加深双方的了解。在争吵的过程中,不逃避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可以顺利结束争吵,修复受伤的感情,建立对彼此的正面认识。这种沟通的方式需要慢慢修炼,需要在日常千万次的情感沟通中正确处理对方的“沟通邀请”才可获得。
如果总是不能积极地回应对方的情感沟通邀请,结果会怎样?我们总是忽略他人的情感沟通邀请,并不是蓄意而为,更不是恶意为之,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没有意识到对方需要我们的关注。尽管如此,一旦养成忽略他人的沟通邀请的习惯,结果却是致命的。
我在戈特曼研究所时见过很多这样的案例。很多找我咨询的人认为自己非常孤独。尽管他们的爱人、朋友、孩子、父母、兄弟姐妹和同事整日围绕在身边,他们依然觉得孤独。与亲朋好友的关系日益淡漠使得他们既吃惊又失望。
“我真的很爱我的妻子,”一位咨询者向我描述自己的婚姻时说,“但是我们的婚姻生活有时特别空虚。”他觉得往日的浪漫与激情在渐渐消退。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时刻都有机会密切同妻子的关系,重拾浪漫。同其他情绪低落、孤独的人一样,他并没有刻意忽视或拒绝妻子的情感沟通邀请。因为情感沟通邀请非常简单,十分微妙,听话人有时根本意识不到对方在尝试与他进行情感沟通。
忽略伴侣情感沟通邀请的人在工作中也会四处碰壁。刚进入新的工作环境,他们可能与同事的关系进展顺利,不过由于他们往往只关注眼前的工作和可能导致同事间关系破裂的不利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们发现自己并没有获得升职,在某些重大项目上也没有发言权时,他们既失望又懊恼,觉得同事和老板都背叛了他。
这些人对朋友和亲人同样十分失望,他们总觉得非常失落,认为朋友、兄弟姐妹甚至自己的孩子都不可信,对自己不忠诚。深入研究后,我们发现这些人总是倾向于忽视他人发出的沟通邀请,渐渐地,对方不再尝试,最终他们失去了亲朋好友的支持。
研究表明,不能恰当地回应沟通邀请的人同他人的争执也比普通人多。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只要他们意识到对方的情感需求,争执往往不会发生。生活中,很多争执都是因误解和疏离而产生的。如果双方及时沟通,大多数争执都是可以避免的。可是总有一些人选择争执,而不去沟通,这种争执往往导致婚姻破裂、父母子女关系恶化以及其他各种人际关系的破裂。长期生活在争吵环境中的孩子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往往面临更多的困难,争吵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不利。缺乏归属感的人在工作中往往更容易感到孤独和不满,也更缺少安全感。这些问题容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压力,导致各种生理和心理问题的产生。
我们的研究成果表明,这些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分析发现,能正确地提出沟通邀请并对他人的沟通邀请做出积极回应的人,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希望本书能帮助你建立完美的人际关系,过上称心如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