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长安空
徐庶清楚夏侯楙蠢猪一头定然不晓其计谋之深,但文氏兄弟却应该心里透亮。他么当然不相信夏侯楙的鬼话,要是汉军的主力到了,还特么用防火吗?直接攻城好不好!
但他们却不愿让夏侯楙看出他们不信,更不愿意在长安干这被人“问候”祖宗十八代的差事,所以也就装出一副惊慌之状,带着部下逃出了长安。
而长安的一众士族富户,为感谢徐庶的救命之恩,更为保住自己的家产,特地将家中的护院、仆人献上,让徐庶得到一支三千人规模的军队据成而守。
就这样,徐庶不费一兵一卒占据了长安,得了长安的府库、粮仓;其自领长安太守,让徐宠做了校尉,统领三千守军。同时,还不忘派绣衣使者持书飞报孔明!
当然,徐庶更知道现在还不是庆贺之时,费曜的四万大军还在向长安撤退,就他手里这三千连人都没杀过的军队,怕是一波进攻就得作鸟兽散!
区区数日之间,就是想临阵磨枪也不现实,徐庶能做的,就只能是将“虚张声势”进行到底了!
徐宠瞧着这些“乌合之众”有些牙疼:“父亲,这行吗?”
当然不行!所以,他决定长安的城门按照正常时段开关,每门城防只安排一百人马,城门之下的盘查人员,一律不得超过五个?
什么?
徐宠想不明白,城门四开,这不是就是给人家送人头吗?
咋地?老头子膨胀了?还是觉得费曜不敢杀进来?
徐庶没有解释,只是径直转身回到坐位,拿起长安府库的账册看了起了。
徐宠原地挠了挠脑门,他知道跟老爹的智力差的太多,理解不了老爹的妙计,为了不挨揍,徐宠还是拱手领命退了下去。
......,四日后正午,费曜的大军抵达长安城下,看到城头飘扬的汉军旗帜和徐庶,更是把牙都咬碎了!心里更是把夏侯楙和文氏兄弟的祖宗十八代全都问候了一遍。
而副将-郭真,见城头没有防备,也是勒马进言:“将军,让末将带人攻城吧!”
费曜想都没想,直接拒绝了郭真的建议。徐元直是什么,当年的新野之战,智算曹仁、夏侯惇两位大将军,乃是天下有名的智谋之士。
他一身儒衫,立于城头,城下只有熙熙攘攘几个兵丁,看似毫无准备,实则暗藏杀机。
再说,他手下的这些人,经历了多次的大战,早已身心疲惫,战力严重不足。且后面还有廖化、张翼、姜维三将紧追不舍。
这徐元直在此时故布疑阵,无非是想引他的攻城,然后与后面的汉军,内外夹击,全歼他的部队。真当老子傻呢,能就这么上你的当?
费曜勒马至城下,高声对徐庶言道:“反国之贼,我已识破汝计,休想诓骗本将!咱们来日方长,后会有期!”,说罢,费曜便下达了撤军的命令,所部军队向潼关方向撤退。
而徐宠见他们就这么撤了,更是啐了一口:“这个大聪明,脑子有洞吧,这就吓跑了?”
话音刚落,徐宠就挨了一记大脖溜!打他的,还能是谁,当然是徐庶。
这一次,徐庶没跟他卖关子,而是教了他一个乖。费曜不是呆,而是谨慎过头了。他深知徐庶的过往,更怕陷入内外交困之境,
徐庶也正是拿捏了这一点,才故布疑阵,赌的就是他不敢拿手中的本钱来冒险。
“对了!你给我机灵点!要是在孔明面前丢了为父的颜面,就仔细你的皮子!”
论智谋,论能力,徐庶自问不逊孔明多好,但说到养儿子、教学生,他可就差远了。南阳一战,诸葛乔奇谋百出,巧取武关,颇具儒将之资。
再瞧瞧自家儿子-徐宠,文不成,武不就,除了老实本分,一无是处。过去,在魏国,在人家眼皮底下,徐庶也就任由他发展了。
看着城头飘扬的汉旗在风中咧咧飞扬,想起意气风发的年华,及在魏国的蹉跎岁月,徐庶心中五味杂陈!
低头又看向手上的扳指,这是刘禅初次派人联系他时送上的礼物,上面还刻了一首诗:月过百灼金若壁,心受千锤坚如铁,看尽人间悲欢事,不觉又是新一年。
现在,他不需要再隐忍了,只需全力施为,沿着先帝、云长、益德的脚步,继续前行,兴复大汉,廓清寰宇!
看着严厉的父亲,说着说着就莫名的伤感起来,徐宠也是解下披风给父亲披上。
“父亲,为何伤感啊?”
徐宠少时在祖母膝下长大,没在季汉的阵营待过,他当然没有徐庶这样强烈的归属感,徐庶并不怪他。
关公败亡、益德惨死,夷陵一把大火,让身在魏营的徐庶对复汉大业忧心忡忡,既担心先帝之业无人可继,更担忧孔明独木难撑。
是刘禅改变了这一切,是这个少年帝王一举扭转了不利的局面。徐庶能再度成为汉臣,继续年轻时的梦想,也是因为他的缘故。
当年在新野时,汉帝还不过是襁褓中的娃娃,话都不会说,可现在,已然是成长为博弈天下的人物了,叫他如何能不感慨岁月匆匆,转瞬即逝。
等孔明大军攻下潼关,与武关一线连城一片,他便起身入川,去惠陵拜谒先帝,也去见见这个心智异于常人的汉帝。顺便把多年修撰的那十五卷理政之要,献给陛下。
“爹,您这就有点偏心了!”
那十五卷书,乃是老爹最宝贝之物,每一个字都是他亲自篆刻,从不假于人手。平时他想看看一眼,都是不允许的。这次从洛阳而来,金银宝玉皆弃如敝履,单单就把这部书带了出来。
徐宠还想着,哪天老爹稀罕够了,便会赐给自己,也让他学学治国理政的大道,将来入朝为官,也能搏一个光宗耀祖,让徐家成为顶流士族的一员。
徐庶瞥了他一眼,哼了一声:“你?徐家的祖坟还没冒那个青烟!”
话间,又背手看向西南,喃喃道:“那是帝王之书,且只有才能高绝之辈,方能成书中之事,造万世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