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估值与人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05年之前的A股

2005年之前的诸多行情,由于时代背景,很多后续难以重复。比如1996年之前没有涨跌停板制度、股票数量稀少,指数都可以在一周翻番;又如1999年,政策痕迹非常明显,基于非基本面的因素都可以发动一波行情;再如A股特有的“壳价值”也会随着注册制的推广逐步消失……因此,很多打法不会再现。

但有些行情会穿越时空,甚至会成为后续一些投资模式的范式。在我看来,2005年之前有以下三段行情值得深思。

1996年的家电行情

1996年,A股爆发了一波家电行情,龙头股是四川长虹(见图1-4)。

图1-4 1996—1997年的家电行情(前复权)

资料来源:同花顺,作者整理。

这波行情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可能是A股第一次基于产业逻辑的投资,也具备科技赛道的特征。基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国家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伴随着一些产业的崛起,股市也多有映射,这在美股过去百年的历史中非常明显。1996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6 000元,“三大件”进入家庭,渗透率快速提升。而彩电在当时是高科技品种,类似如今的新能源汽车,所以当年的家电股兼具产业投资和科技投资的特征。

四川长虹作为龙头股,一时风光无限。除权价从1996年年初的每股6元多涨到1997年5月接近70元,整整10倍,净利润翻了几倍,估值也扩张了几倍(见图1-5)。

图1-5 1993—1999年四川长虹的净利润

资料来源:同花顺,作者整理。

四川长虹踏准了当时的产业热点,按照今天的话说正是“处于一个良好的赛道”。并且,当时生产彩电并不容易,其核心部件彩色显像管更需要进口,因此当时的四川长虹类似今天的宁德时代,是科技股。并且,彩电代替黑白电视机比如今的新能源汽车代替燃油汽车的趋势更快、更确定。

即便如此,四川长虹后续一蹶不振,股价跌了85%。原因是彩电的技术路径发生变化,从显像管转向数码。这就是科技投资的问题,巴菲特在1999年的太阳谷峰会上对此有充分说明。科技推动未来,最终还会有一批牛股,但一将功成万骨枯,科技投资类似风投,胜率不高,赔率足够。但科技股是极端的成长股,成则改变世界,败则就此消失,其投资方法和传统的价值投资迥然不同。就历史而言,菲利普·费雪投资杜邦、陶氏、德州仪器和摩托罗拉,柏基(Baillie Gifford)投资亚马逊、特斯拉等经典案例都值得深入研究。

四川长虹之后,过去20年还出现了2013—2015年的“移动互联网行情”、2019—2021年的“新能源行情”,其大体思路和行情走势相仿,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2003年的“五朵金花”

“五朵金花”的行情至今仍为许多老股民津津乐道。所谓五朵金花是指汽车、银行、石油石化、钢铁和电力,更广泛的范围包括港口、高速等。这里除了银行、汽车,大多隶属中游产业和基建。彼时中国经济正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解脱出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地产红利开始释放,经济从底部起来,产能瓶颈凸显,煤电油运全面紧张(见图1-6)。

图1-6 2003—2004年的五朵金花

资料来源:同花顺,作者整理。

五朵金花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宏观投资的雏形。众所周知,上证综指从2005年998点到2007年6 124点的大牛市是“以周期品为主”的行情,这波行情的预演就是五朵金花。一般而言,周期行情和宏观走势息息相关。

实际上,中国经济从1999年触底,2003年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见图1-7)。只是当时的A股,很多代表行业的龙头公司尚未上市,A股表现和实体经济脱节。由于这批龙头公司早就在港股上市,所以香江彼岸的H股在2003年就步入牛市(见图1-8)。

图1-7 中国经济从1999年开始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

资料来源:同花顺,作者整理。

图1-8 2003年H股步入牛市

资料来源:同花顺,作者整理。

但无论如何,经济的好转还是在A股市场得到部分体现,那就是五朵金花。之所以是五朵金花,而不是煤炭、有色、地产、金融这些更加受益的品种,可能和投资者当时的认知有关。如果是今天的投资者,熟识宏观、货币政策和投资时钟,那自然会选择下游可选消费品和上游资源品,因为随着经济复苏,利润会迅速向两端转移而不是在中游停留,中游由于商业模式的缺陷是不值得投资的。但当时A股市场投资者显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五朵金花更像基于微观数据改善的自发行为,还不是基于宏观自上而下的指导。所以,五朵金花算是宏观投资的预演,2005-2007年的大牛市主角并不是它们。

自下而上投资的雏形

在2003—2005年的慢慢熊途中,一些基金经理靠五朵金花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而另外一些靠教科书式地自下而上挖掘,也找到了一批优秀的股票,包括贵州茅台、张裕A、苏宁易购、云南白药等。或许在一开始,这些股票存在争议,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批基金经理的眼光,A股自下而上的投资模式初露锋芒(见图1-9)。

图1-9 2003—2004年的优秀成长股(前复权)

资料来源:同花顺,作者整理。

观察A股多年,我总结了四种投资模式。

第一,自上而下、投资时钟和行业轮动。这种模式要对宏观非常熟悉,特别适合宏观上大起大落的市场,在2005—2011年的A股市场得到广泛应用,五朵金花就是首次试验。

第二,自下而上翻石头。这种模式在教科书上十分成熟,应用也非常广泛,当年挖掘的这批股票堪称典范,茅台更是价值投资的经典案例。

第三,赛道投资。由于中国是个发展中的经济体,并且工业体系非常完整,股票市场覆盖的行业也相对均衡(见图1-10)。

图1-10 行业结构相对均衡的A股

资料来源:同花顺,作者整理。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主导产业,比如1996年的小家电、2005年的汽车地产、2012年的移动互联网、2019年的新能源等。很多东西都是新事物,过往的景气度和估值参考意义不大,很容易走向泡沫,最终也可能变成一地鸡毛。

第四,主题投资和游资。由于A股的散户众多,主题投资和游资一直是经久不息的模式,在2005年之前更是如此,1999—2001年的“5·19”行情就是一个经典案例。前文没有展开分析,有两个原因:首先,我是学院派出身,对这种模式并不熟悉,不敢贸然总结评论;其次,从逻辑的角度而言,这种投资模式可能只在历史的某个阶段盛行,随着市场成熟、机构壮大,这种模式可能会被削弱,而另外三种模式都有成体系的逻辑套路,在未来会不断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