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我的第三本书《9节课,教你读懂孩子》完成于2018年,三年多虽然也没闲着,但不曾有过再拾笔著书的非分之想,并且拒绝了一些出版社的约稿,理由是年纪大了,不想再费那个脑子——很正常吧?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又有了“不正常”的念头了呢?坦白说,是两件事刺激和激发了我的写作欲望。
事件一 2022年9月开学季,在小红书上看到了太多老师在吐槽班主任工作,有的甚至到了诅咒的地步,把班主任这份工作说成了“人间灾难”,一旦被迫承担了就是一场“噩梦”,甚至发出了极端的声音“你要是恨谁,就诅咒他全家都当班主任”等等,还有一些所谓老教师出谋划策,教给年轻老师甩脱班主任担子的策略和办法,让我不理解,也接受不了!回顾自己30年的班主任历程,确实酸甜苦辣各种滋味都曾有过,但孩子们带给我的乐趣和成就感、价值感,使我至今幸福感满满!于是冒出了“把我30年班主任工作的切身感受传递给年轻老师们”的念头。
当时还只是念头,不是决心。
事件二 一个几次合作过的教育培训机构,我曾经应邀做过多次班主任培训讲座,《凭什么让学生服你》《让学生服,是今天的为师之道》受到了老师们的欢迎,效果极佳,合作也很愉快。后来再一次邀请我,并给出了课程内容要求,于是我精心准备了一个全新角度的话题《用智慧的爱点亮孩子的心灯,照亮他自己的路》,意在提醒老师们走进孩子们的内心,调动他们的自驱力。我认真备课,做好了文案,并提交给了主办方。说实话,我很重视这一节课,自认为是在教师培训中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不曾想文案提交后如石沉大海,再没有了动静,我也不愿上赶着追问,于是就此搁浅。虽然心有芥蒂,但也能理解,我一个普通老师,没有光环,没有名头,这些机构里有的是教授、博导、专家,不用我了很正常。时隔一年有余,这个机构突然找我,邀请我在“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发展力高级研修班”课程上做一次讲座,给我规定的题目是《班主任是我一生的追求——信念》。由于身体原因,那段时间已经在控制接课的频率,婉拒了线上线下的许多邀请,这个机构把我上次的文案废了,又重新给我规定了新的讲课内容,我有点抵触,感觉有点“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屈辱感”。可是看到这个命题,我又心动了,这正是我头脑中一直酝酿的、我想说出的话题呀!于是当即接受下来——因为这个内容与我已经冒出的“念头”吻合了。在备课时,我又自行加了个副标题,即:30年班主任,我没干够。这时候干劲和激情附体,认真备课,筛选案例,精心制作PPT,这中间伴随的是无奈——身体不给力、化疗反应、感染新冠肺炎住院等,两次推迟上课,因为跟我说的是一个月一个内容,共12位专家全年完成12节课,所以即使往后推一推,从我主观上来讲,我还是特别希望完成在“班主任特训营”上的这一堂课,因为这是我想向班主任们传达的肺腑之言。不过,后来我发现这个机构真的放弃我,不再联系我了。联想起在这之前我曾经被他们放过一回鸽子了,精心备课却白准备了,已经有点芥蒂,所以这一次在自责和抱歉之余,也就不再期待合作了,但我知道我还有用武之地。过后在我随意浏览自己的成果时,突然发现我自认为精彩的授课文案,不就是我出于非分之想要完成的这本书的框架和提纲吗?从一闪念到付诸行动,好像有一股外力在推动我,让我在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有限时间里,再为自己喜欢的这件事做点什么,为老师和学生们留下点也许还有用的东西,当然也是为我的教育生涯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正是这第二个事件刺激了我,也成全了我,让我下决心坐在电脑前,继续我人生的书写!
你们发现了吗?我的书的书名都很“俗”,说好听点叫接地气,《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凭什么让学生服你》,都是大实话,一看就没什么理论高度,这次索性一俗到底,就用《30年班主任,我没干够》——这也是我的心里话!用我的亲身经历和一个个小故事,串联起初心、征服、坚持、回馈、遗憾、无悔、交班七个章节,把我当班主任所获得的价值感、成就感、幸福感,呈现给我年轻的同行们!
当然,根据现在有些年轻同行们的心态,这也是一个找骂的书名,估计会遭到一些老师的排斥,我也不在乎贬低与攻击了,但是我坚信,热爱这份事业、爱学生的老师大有人在,谁觉得有用谁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