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变了味的禅让制
在这世间什么最让人心动,最能让人欲罢不能,甘愿为它沉沦,也许有人会说是爱情,两心相许,白首天涯。这是理想世界的人们,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地》,那时的人们已经无欲无求,可以尽情的享受世间的一切美好,但在现实世界只有权利,才是最考验一个人的最基本人性,什么待我坐拥天下我便与你四海为家,什么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在古代君权制度下这不过是一句戏言罢了,王朝的更迭,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有大约有20多个朝代,500多位皇帝,爱情在权利面前不值一提,更别说当上皇帝的人一生只心仪一人,虚设后宫,在中国历史上更是凤毛菱角。
说到禅让制,它的开创者是尧,他将自己部落首领的位子推给更有能力的舜,让舜继续管理这个部落从而使部落更为强大,而后舜在年老后又将自己的位子禅让给禹。尧舜禹这三人并没有一点血缘关系,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禅让制。而后孔子便以尧舜禹这三人的故事周游列国,向列国诸王宣扬这三人以天下安宁,而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大爱行为,提出君主当以贤德者居之,不计个人得失,广纳天下贤才的儒家思想。这种思想的确很好,但后世的君主谁又能甘心将自己的位子让给别人,可谓是卧榻之侧其容他人酣睡,极大权于一体的君主,是绝不允许其他人再去挑衅自己的权威,觊觎自己的位子,不然朱熹老夫子在《程朱理学》中提出的“三纲五常”也不会让后世君主如此推崇。
中国历史上几次著名的禅让:西汉的孺子婴禅让新朝的王莽、汉献帝禅让于曹丕、北周静帝禅让杨坚、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这些著名的禅让,难道真的是当权者心甘情愿的吗?不过是形式所迫,当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与对方相较,那个人手握重兵,享有绝对的话语权,当下的统治者已经名存实亡的时候,禅让是最好解决办法,但这种禅让却与当初孔子提出的思想背道而驰,这种以绝对武力胁迫的禅让,实际是不光彩的,很容易被后世所诟病,禅让后,被赶下高位的人,结局往往也不是太好,基本上也逃不过被杀的命运。
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禅让都是被逼与无奈,可是究其根本,不过是军权大于皇权之后的篡位,这种篡位在绝对的高压态势下,被粉饰成一种美德,就拿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让于北齐文宣帝高洋这事来说,高洋自己都是一个昏庸无道之人,跟贤德者根本就挨不上边,高洋上为后做了多少的荒唐事,可谓是罄竹难书。
所以说禅让制当初的想法是很好地,可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随着当时环境的改变,随着有心之人的利益变化,禅让制也变了当初的味道,禅让制说起来也是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步,有些腐朽的王朝在禅让制下,被另一个贤明的君主所取代,让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融合,实现了真正的大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