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一个科技帝国的崛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引言

2002年,时值我初中毕业。

在毕业的最后几周,我们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初中时代正接近尾声。这是暑假之前最后的一段学校时光,同学们在教室里无拘无束又略带严肃地探讨着未来,竭力掩饰着隐藏在少年内心深处的那份对于即将步入成年时期的不安、恐惧与无言的期待。

同学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谈论暑期的安排、即将步入的知名学府,以及是否需要参加补习班,以便为艰苦的三年高中生涯做一些准备。很多人本能地意识到,初中毕业将是对三年同窗情谊的考验。

我和其他同学一样,准备了一本精美的海蓝色同学录,腼腆地递给我的好友、熟人、老师和曾经迷恋的男孩,让他们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姓名、爱好和星座。在通信方式一栏,大多数人留下了自己当时的电话号码,而更时髦者,则留下了一串他们称其为QQ号的数字。

那时我还不知道QQ为何物,当时人们对QQ的认知度并不高。那时候,微软的Windows还不怎么好用,拥有个人电脑的人少之又少,史蒂夫·乔布斯(Steven Jobs)更尚未设计出苹果手机。那时候即便是北京,学生每周在学校能使用40分钟电脑的中学也不多,其他省份就更不用说了。“网络泡沫”这一提法也只是偶尔见诸报纸的国外报道。当时,整个中国只有不到2000万台计算机接入了互联网。

而接下来两年内,我也没有更多地接触QQ。当时的我正埋头苦读备战高考,每天仅睡4个小时,拒绝思考一切对提高应试技能无益的事物。然而,同全国各地的数百万人一样,在不知不觉中,我对QQ这个名字越发熟悉,它已悄然潜入了我的意识。从某种程度来说,QQ应该可以说是20年前唯一留存下来的东西。

十几岁的我还不曾费心思考技术如何改变和塑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如今,现代人已经将自我与社交网络、各种符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些网络和符号构成了人们现代身份的基础。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大型的科技企业。我们和它们的绑定如此紧密,当这些科技企业自身发展遭遇瓶颈,走向消亡,我们身份的一部分便会连同它们一并消失。

当年初中同学在同学录上匆忙写下的电话号码早已停用,那些带有“yahoo.com”或“hotmail.com”后缀的电子邮箱也早已作废,唯一还剩下的是QQ以及它背后的企业——腾讯。

腾讯的基础理念是专注连接,致力于将内容、信息和人联系起来,帮助10亿名用户建立自己的身份。

腾讯的故事,本质是一个企业如何长时间保持产品吸引力,如何避免如众多科技巨头一样被时代淘汰的故事。本书将为读者细致呈现腾讯的发展历程、成功经验,以及腾讯如何适应国内的企业环境,实现长足发展。

腾讯已经不再是20年前我初中时代那家默默无闻的公司,它已经成为广受国内外关注的知名企业。2017年,腾讯更是超过脸书(Facebook)一跃成为全球第五大科技公司。

然而,除科技界以外,却鲜有人知晓,腾讯的影响范围早已远远超出了其本土范围。通过《堡垒之夜》等游戏,以及好莱坞大片《黑衣人:全球追缉》和《毒液:致命守护者》等电影,腾讯已经成功吸引了全球范围数亿游戏玩家的加入。

如果说,有这么一款超级软件能够做到支持特斯拉(Tesla)、红迪(Reddit)、色拉布(Snapchat)和声田(Spotify)等最流行的全球商品和服务,能够整合瓦次普(WhatsApp)、贝宝(PayPal)、脸书、优步(Uber)、户户送(Deliveroo)、雅虎(Yahoo)、抖音的全部功能,那么这款超级软件就只能是腾讯推出的微信。

腾讯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尽管这种影响力还没有引起全球关注。

然而,这一情形正在改观。随着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全世界的注意力越发集中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华为与阿里巴巴,到人工智能监控领域的初创企业,中国的科技巨头一直以来备受全世界的瞩目。然而,在中国政府“遏制资本无序扩张”的政策背景下,科技企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其发展前景更是让人难以捉摸。

我之所以提笔撰写本书,就是期望能够挖掘中国最大的创业成功案例背后的故事。多年来,我曾无数次听到人们赞叹,中国如何培养出了最杰出的科技企业家,然而鲜有作家愿意向全球读者呈现这些创业成功背后的故事——当前的话语已经从迎合奉承转向了随意解构,人们动辄轻率地将企业的成功简单归结于政府的主导。

实际上,真相不止如此。

我期待通过本书,为读者打开一扇门,帮助读者更多地了解支撑中国创业领域和风险投资领域的企业家,剖析以技术和资本为基础的新兴成功阶层,更重要的是,解读一个在地理上距离欧美国家半个地球以外的企业所提供的技术服务同样影响着海外人的生活。我希望能够在集体记忆模糊之前,提笔记录下这个时代,以免错失了讲述创业勇士故事的机遇。

而且,人们也日益开始关注一个更为重要和有趣的问题:如何才能在当今中国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多年来,腾讯一直有意保持着低调。公司创始人亿万富翁马化腾,人称“小马哥”,一直有意回避媒体关注。马化腾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都扮演着幕后将军的角色。

正因为如此,追踪小马哥成了媒体热衷的一项运动。为了获取有关马化腾的一手资料,媒体不得不跑遍各个城市,跟踪他到各个会议和论坛现场,追问他的心腹,并数以百次地采访公司的高管和员工。腾讯业务广泛,涵盖游戏、金融、云计算、新闻门户、即时通信、视频以及电影流媒体和电影制片等多个领域。最近10年以来,我一直致力于报道中国及其繁荣的互联网行业,记录马化腾的成功历程,这让我得以近距离地观察并记录当今中国变幻莫测、激烈动荡的创业格局。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鼎盛时期,全国排名前十的富豪有一半来自技术领域。而他们的成功则是建立在打败成千上万同行的基础之上。

马化腾也试图开放姿态,与媒体接触。那是在2015年1月,当时腾讯风头正劲(从金融到游戏,再到好莱坞,在各个领域极速扩张,其估值甚至超过了亚马逊),我和另外几位经过精挑细选的外媒记者,得以有机会在腾讯的香港总部同马化腾近距离交谈。

马化腾准时走进会议室,他身形苗条,佩戴眼镜,端坐在宽大的董事会会议桌的另一头,似乎意图利用庞大的会议桌阻挡多余的询问。他头发经过精心打理,朝一边偏分,改变了过去凌乱的造型。从青涩的程序员到亿万富翁,他经历了多年的奋斗历程。他向记者讲述自己如何思考企业的发展,最关心的问题,以及腾讯如何在和众多其他企业的竞争中求得生存。

马化腾也通过同样的方式在全球舞台上获取了更大的影响力,例如请世界足球先生利昂内尔·梅西(Lionel Messi)为微信宣传代言,与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和埃文·斯皮格尔(Evan Spiegel)密谈,意图入股特斯拉和色拉布。通过这些方式,他成功将腾讯的触角伸入硅谷的支柱产业。他说中国在国际移动互联网产品和服务领域已经成为领军国家。那时中国每周都会产生2名亿万富翁。全世界共同目睹这个国度大踏步跃入了数字时代。在互联网爆炸式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增长了36倍,每3.8天就会产生一家独角兽企业,即成立不足10年且市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

中国有10亿名互联网用户。同时,更令全世界惊讶的是:国外有户户送,国内就有美团;国外有优步,国内就有滴滴出行(简称“滴滴”);国外有脸书,国内就有微博。一切人们能想到的国际互联网领军产品,在中国都有替代产品,并且其使用的便利性、设计的合理性、服务的优越性往往较国外产品更佳。

此外,中国有一款超级应用软件,更是如同一把瑞士军刀一般,卓越地整合了上述所有功能,这款软件就是微信。

2018年12月18日,马化腾获得由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改革先锋”称号,并获得改革先锋奖章,进一步彰显了中国意图成为互联网强国的决心。

中国有超过2/3的人口使用微信,微信集合了短信、通话、视频、游戏、购物、订餐和打车等各种功能,覆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有句俗话叫“鲤鱼跳龙门”。相传,黄河中的鲤鱼一旦逆流而上,跃过龙门就能变成巨龙。而如马化腾这样的中国互联网巨头过去20年的经历,便是新一代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本书记录了腾讯的发展历程,同时也记录了其数以亿计的用户的成长历程。而正是腾讯及其数以亿计的用户,共同缔造了一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