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要让他们逃回去一些
见滕毓藻走向门口,李耀庭忙掀开草帘子。
站在机枪堡出口,滕毓藻侧耳细听,果然,在“轰轰轰”的攻击租界的炮声中,隐约从北面传来炮响,听声音应该只有最多四门火炮在进行炮击。
滕毓藻挥手示意李耀庭可以出去了,转回身正要再点起一直香烟,李显策却疑惑地问道。
“大人,如果西摩尔果真弃卒保车,那么他离开的时间不会太早,最早也是应该在一个小时多前离开的,那时天正好黑下来,大白天他会担心被咱们的侦查人员发现。”
“也就是说,西摩尔如果真的先逃了,那他现在最多也只走了十多里,而且他带走的兵力也一定不会太多,从留下的联军敢对一团阵地发起攻击来看,留下的联军人数最少也要有千人,这就是说,西摩尔带走的联军最多也就是一千人左右。”
“要是时间来得及,咱们的那一个营和骑兵营能堵住逃敌岂不更好,为什么大人不准他们硬顶这股趁夜逃跑的联军?”
滕毓藻轻叹口气,苦笑着说道,“康年,我也想要堵住西摩尔,只是前锋军暂时还比不得咱们打上一场大战那是的力量。”
“现在,这一个营看着有一千多人,武器装备也要比那时的好,可上一场战斗都是咱们的那一营老兵,不敢说训练有素,至少都会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而现在咱们的部队,刚刚吸收了大量绿营兵,如果有战壕做依托,再加上人数和火力的优势,同一千多训练有素的联军尚可勉力一战,可要和联军仓促打野战,又是在夜里,我担心一交手他们就会被联军冲散了,那样咱们的损失可就大了。”
“再有,骑兵只适合白天作战,在夜里,战马根本跑不起来,他们如果不下马作战,只会成为敌人的靶子。”
滕毓藻说的是事实,李显策设想一番,不由面色阴沉地点点头,再没说话。
一直没出声的刘十九突然气哼哼地骂道,“他娘的,洋鬼子啥时候也懂得咱们的《三十六计》啦,竟然还跟咱们玩了这一手!给咱们来个金蝉脱壳。”
对于小商贩出身的刘十九,能知道《孙子兵法》,甚至还明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和“金蝉脱壳”这些计谋,倒也并不稀奇。
这个时候,城市里茶馆、酒肆中说书的大有人在,尤其是在京师和天津卫这样经济相对繁华的地方,说书、说相声的人有很多,耳濡目染中也会知道一些《三十六计》中的计谋。
滕毓藻笑着对刘十九说道,“兄长说的不错,虽然现在咱们还不能完全确定西摩尔一定已经跑了,可这种可能性极大,他的确极有可能同咱们耍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和金蝉脱壳’这两条计谋。”
滕毓藻为了放松一下气氛,看了众人一眼说道。
“不仅是《三十六计》,就是《孙子兵法》也都早已传到了欧洲,据我所知,早在乾隆三十七年,也就是二百二十八年前,《孙子兵法》就被一名叫做约瑟夫.阿米欧的法国神父译成了法文,然后在法国出版发行过,知道《孙子兵法》的人,在欧洲西方列强那里,早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
对于滕毓藻所说,众人都有些惊讶,李显策郑重地说道,“大人果真博学,连这也知道的一清二楚!”
滕毓藻并没接李显策有些马屁嫌疑的话,而是接着说道。
“你们都要记住,西方列强的军官同我们不同,他们的军官绝大多数都是贵族子弟和富裕人家的孩子,从小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尤其是他们的高级军官,都有军校的学习经历,所以,在同这些列强将领们作战时,我们千万不能有任何轻敌思维。”
“就比如这个西摩尔,他生于英国沃里克郡金沃顿,他的祖父就是海军少将,他父亲是当地教区长,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毕业,还在鱼雷学院学习过,曾经参加过英法联军对俄国的克里米亚战争和英法侵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还有参加过进攻广东沿海和侵占广州的行动,还参加过第一次大沽之战、第三次大沽口之战。”
“他不仅曾随舰队游弋长江,访问过太平天国时的金陵城,还在同治元年在浙江与太平军作过战,参加了攻占宁波和嘉定的战役,三年前他就晋升为中将,现任英国驻华舰队司令,这个人虽然是海军将领,可对于大清他还是很熟悉的,从他能使用这样的计谋,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绝非等闲之辈。”
滕毓藻没说出口的,就是这一次,在历史上就是西摩尔率这股联军占领了西沽,将仓库中的数万支步枪和一百多门大炮以及众多弹药全部劫掠一空,然后又将西沽库区付之一炬。
滕毓藻一挥手,“好啦,既然西沽北面已经打起来了,租界里的联军也就可以知道西摩尔已经到了西沽,所以他们很快就会派兵来接应他们,咱们也该准备准备了。”
李显策胸有成竹地地说,“大人,你就放心吧,这一次保准让出援的联军有来无回,再给大人打一场‘北洋武备学堂’那样的大捷。”
刘十九也兴奋的双眼放光,摩拳擦掌地说,“李团长,你可要交待你的弟兄们一声,你们的马克沁重机枪悠着点打,不要把洋鬼子都给打没了,我老刘的鬼头大刀还要开开荤呢。”
刘十九的话让滕毓藻不由开心滴露出微笑,笑着说,“兄长说的对,康年的马克沁确实要悠着点,可兄长你的鬼头大刀也不能尽情地砍杀剩下的联军,可千万不能把出援的联军斩尽杀绝了,还要让他们逃回去一些。”
“你说啥!还要把他们放回去一些?”
滕毓藻话音一落,刘十九就急得跳起来。
李显策和吴佩孚、李金昱,甚至二团的两个参谋也都瞪起眼睛,惊诧地看向滕毓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