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从隐性到显性扩张:双重互惠的制度化过程(20世纪50~90年代)
本章为西村的双重互惠再制度化提供一个历时性背景,用制度化理论介绍再制度化之前(20世纪50~90年代)的双重互惠状态。在“请客不收礼”之前,西村的双重互惠经历了从隐性到显性,且显性扩张的过程。双重互惠的制度化是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它是隐性制度,隐藏于禁止办酒席的政策规定之下,禁止办酒席的规定成为一种软约束;改革开放后,国家退出了对仪式性宴请的干预,即退出约束,仪式性宴请及礼物交换成为显性制度,在礼物货币化背景下及功能利用过程中,甚至不断扩张。双重互惠为何隐性存在并在成为显性制度之后扩张?这与双重互惠存在三重功能有关:第一重与第二重功能是双重互惠本身即有资助功能与关系延续功能;第三重功能是仪式性宴请可以成为一种相互帮助的社会资本。集体化时期,人们依赖这三重功能;改革开放后,这三重功能在礼物货币化、生产依赖及利益需求过程中扩张了。本书将用图2-1的框架分析20世纪50~90年代的双重互惠制度化过程。

图2-1 从隐性到显性扩张:双重互惠的制度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