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理藩制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西藏1721年成为清朝藩部

清代西藏又称唐古特、土伯特,包括卫、藏、喀木、阿里四部分。卫在四川打箭炉西北,也称前藏,首城是拉萨。藏在卫西南,也称后藏,首城是日喀则。喀木在卫东南,首城是巴塘。阿里在藏极西边,有达克喇等城。

清廷和西藏的关系,如前所述,早在关外时期就已开始。崇德四年(1639)十月,皇太极派遣察罕喇嘛等前往西藏,致书达赖喇嘛,表示“延致高僧,宣扬佛教,利益众生”[120]的愿望。崇德七年,顾实汗消灭藏巴汗后,成为西藏的最高统治者。这年十月,顾实汗和达赖喇嘛、班禅喇嘛等人共同派遣的伊拉古克三使团到达盛京,受到皇太极隆重而热烈的欢迎。清朝入关后,顺治二年(1645),顾实汗派“佐理藏事”的第六子多尔济达赖巴图尔到达北京,向顺治皇帝上书,表示对清廷“无不奉命”的态度。[121]从顺治三年到十年,顾实汗几乎每年都派使者到北京向顺治皇帝问安奉贡,表现了西藏地方和清廷的密切关系。此外,为了崇尚藏传佛教以安蒙藏地区,清朝入关后,还多次派使者往西藏延请达赖喇嘛。顺治九年,五世达赖喇嘛到达北京,顺治皇帝给予隆重礼遇。达赖喇嘛返藏时,清廷赍送金册金印,封五世达赖喇嘛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与此同时,清廷还派大臣携带金册金印,册封顾实汗。册文中写道:“帝王经纶大业,务安劝庶邦,使德教加于四海。庶邦君长能度势审时,归诚向化,朝廷必加旌异,以示怀柔。尔厄鲁特部落顾实汗,尊德乐善,秉义行仁,惠泽克敷,被于一境,殚乃精诚,倾心恭顺,朕甚嘉焉。兹以金册印封为遵行文义敏慧顾实汗。尔尚益矢忠诚,广宣声教,作朕屏辅,辑乃封圻。如此则带砺山河,永膺嘉祉。”[122]顺治十一年,顾实汗病逝后,其子达延汗从青海到拉萨嗣汗位。就这样,清朝初年,清廷在西藏一方面实行政教分离制度,一方面通过顾实汗家族间接统治西藏地区。

康熙二十一年(1682),五世达赖喇嘛圆寂,西藏僧俗贵族与和硕特蒙古贵族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西藏局势渐趋不稳。五世达赖喇嘛生前委任的第巴桑结嘉措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在五世达赖故去后,长达15年秘不发丧,私立仓央嘉措为六世达赖,千方百计削弱和硕特蒙古在西藏的势力。康熙三十五年,康熙皇帝得知五世达赖已经去世、桑结嘉措匿丧不报情况后,十分恼怒,遣人赍书严厉斥责桑结嘉措。康熙三十六年,桑结嘉措慑于清廷威力,派尼麻唐呼图克图前往北京,向清廷卑辞奏报有关情况。康熙皇帝以桑结嘉措是“代达赖喇嘛理事人”,遂“宽宥其罪”。[123]

康熙四十二年,顾实汗曾孙拉藏汗成为卫藏地区最高统治者,桑结嘉措与和硕特蒙古汗王之间的矛盾公开化。康熙四十四年,拉藏汗袭杀桑结嘉措,废黜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并将情况上报清廷,恳请另寻转世灵童。康熙皇帝认可了现实情况,派人进藏封拉藏汗为“翊法恭顺汗”,诏令把仓央嘉措押解进京。康熙四十五年,仓央嘉措在解京途中病死在青海。康熙四十六年,拉藏汗立意希嘉措为六世达赖喇嘛,但是,黄教上层僧侣和青海蒙古首领察罕丹津等人不承认,并在康熙四十九年,另立格桑嘉措为仓央嘉措的转世灵童。西藏政局处于动荡之中。在这种形势下,清廷认为“西藏事务不便令拉藏汗独理,应遣官一员前往西藏协同拉藏汗办理事务”,[124]便派理藩院侍郎赫寿前往西藏。为稳定西藏局势,康熙五十二年,清廷还派使入藏,册封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为班禅额尔德尼。康熙五十五年,又命青海蒙古众台吉迎格桑嘉措暂住青海塔尔寺。

康熙五十六年(1717),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派遣大策敦多布率兵六千袭扰西藏,拉藏汗不敌被杀,所立六世达赖意希嘉措也被废除。和硕特蒙古顾实汗及其子孙在西藏的执政到此结束。清廷为维护国家统一,稳定西藏局势,于康熙五十七年、五十九年先后两次派兵进藏,终于驱逐准军、收复拉萨。格桑嘉措也被清廷册封为“弘法觉众第六世达赖喇嘛”,由青海蒙古王公护送返回拉萨,在布达拉宫举行了隆重的坐床典礼。驱逐准噶尔军出西藏后,清廷总结了在西藏地方采取的政治和军事行动的经验教训,决心彻底结束蒙古诸部对西藏地方的统治和占领,任用藏族领袖人物管理西藏,通过他们贯彻执行清廷对西藏的施政措施。康熙六十年,清廷决定废除独揽大权的第巴职位,以在驱逐准噶尔军过程中立功的原拉藏汗旧部康济鼐、阿尔布巴、隆布鼐为格隆,共同主管政务,并封康济鼐、阿尔布巴为贝子,隆布鼐为辅国公,留三千满汉官兵驻守拉萨。从此,西藏成为清朝的藩部。

西藏成为清朝藩部,和内外蒙古及青海不同,是通过册封藏传佛教领袖人物、封西藏上层人士各种爵位和派遣大臣以及驻军掌控西藏政局而实现的。首先,册封藏传佛教领袖人物,主要是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册封达赖喇嘛,这里以康熙年间出现的“真假达赖喇嘛”之争,及由此产生的三位六世达赖喇嘛为例予以说明。对于这三位六世达赖喇嘛,康熙皇帝都曾册封。康熙三十六年(1697)十月,仓央嘉措被迎至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康熙皇帝派章嘉活佛参加了典礼,正式承认并授予印信封文。后来,康熙皇帝认为仓央嘉措是假达赖喇嘛,遣护军都统西住(即席柱)等往擒。康熙皇帝解释说:“以众蒙古俱倾服达赖喇嘛,此虽假达赖喇嘛,而有达赖喇嘛之名,众蒙古皆服之,本朝若不遣人往擒,如策旺喇卜滩(即策妄阿拉布坦)迎去,则西域、蒙古皆向策旺喇卜滩矣,故差西住前去。”[125]“前遣护军都统席柱等往擒假达赖喇嘛……众蒙古俱倾心皈向达赖喇嘛,此虽系假达赖喇嘛,而有达赖喇嘛之名,众蒙古皆服之。”[126]仓央嘉措被解离西藏后,拉藏汗另立伊西札穆苏(即前文所称意希嘉措)为达赖喇嘛,康熙四十九年,伊西札穆苏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认可,被封为六世达赖喇嘛。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柔远清吏左前司下”对此记载:“康熙四十九年,封前藏伊西札穆苏为六世达赖喇嘛,给金印金册。”[127]伊西札穆苏遭到黄教上层僧侣和青海蒙古首领的反对,他们以格桑嘉措为仓央嘉措的转世灵童。于是,康熙五十九年,康熙皇帝“册封里塘呼毕勒罕为弘法觉众第六世达赖喇嘛”,[128]而伊西札穆苏被送往内地。康熙皇帝对真假达赖喇嘛的册封和废黜,不仅说明了清廷利用藏传佛教怀柔蒙古,也反映了清廷对西藏局势的掌控。同样,对班禅喇嘛的册封也说明了这一问题。康熙五十二年,康熙皇帝敕谕五世班禅额尔德尼册封名号并颁金印金册。“皇帝敕谕班禅呼图克图:尔利裨众生,阐扬释教,身安无恙。荷天眷佑,朕躬康安。朕临治天下,务期率土之民,各安生业,弘扬道统。据呼图克图奏称,札什伦布所属寺庙地方虽仍前宁谧,然若荷蒙颁降敕书,札什伦布所属寺庙地方将永无争端,且可利法,小僧及众喇嘛皆倾心向化,世代安逸。伏乞钤宝颁敕。等语。昔因第巴匿报五世达赖圆寂,统揽西土大权,欺众行恶,破坏黄教,扰累土伯特之众,拉藏诛杀第巴奏陈情由。朕以拉藏奋勉于黄教,封为翊法恭顺汗。嗣后拉藏奏称达赖喇嘛呼毕勒罕已转世,朕为振兴黄教,封此达赖喇嘛为第六辈达赖喇嘛,给予金印金册。又因拉藏奏请派遣大臣赴藏办事于民大有裨益,朕派大臣会同拉藏办事以来,西藏土伯特人众宁谧无事,均安居乐业。班禅呼图克图世代勤勉宗喀巴教,静心恪守喇嘛法规,仰副朕兴广黄教、逸乐众生之至意,不趋附横逆之事,每年恭派使臣请安进贡,自始至终,虔诚如一,甚属可嘉。兹又为札什伦布所属寺庙地方永久争端,笃诚奏请,相应为保障札什伦布所属寺庙原征赋税永不为他人侵占,兹封班禅呼图克图为班禅额尔德尼,颁给金印金册。特此颁册,派一等侍卫策楞、达喇嘛佐特巴林沁格隆、郎中鄂赖等赍往。”[129]康熙皇帝还谕示:“班禅胡土克图,为人安静,熟谙经典,勤修贡职,初终不倦,甚属可嘉。着照封达赖喇嘛之例,给以印册,封为班禅额尔得尼。”[130]康熙皇帝通过册封班禅喇嘛,加强了清廷对西藏局势的掌控。

其次,封西藏上层人士各种爵位以掌控西藏政局。清廷曾在顺治年间封顾实汗为“遵行文义敏慧顾实汗”,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封拉藏汗为“翊法恭顺汗”。康熙六十年,清廷驱准保藏之后,封康济鼐、阿尔布巴为固山贝子,隆布鼐为辅国公,理前藏事务,颇罗鼐为扎萨克一等台吉,理后藏事务,各授噶卜伦。[131]清廷通过封爵授官,掌控了西藏。

最后,派遣大臣和驻军以掌控西藏政局。前文指出,拉藏汗与青海蒙古诸台吉因立达赖喇嘛意见不同而矛盾很深,清廷王大臣会议认为,应派遣官员往西藏处理政务,理藩院侍郎赫寿遂奉命前往。这样,清廷便直接掌控了西藏政局。关于在西藏驻军,史书记载:“抚远大将军允疏言:西藏虽以平定,驻防尤属紧要。见今留驻彼处者,扎萨克蒙古兵五百名、额驸阿宝兵五百名、察哈尔兵五百名、云南兵三百名、四川兵一千二百名,以公策旺诺尔布总统管辖。”[132]清廷在西藏的驻军,包括蒙古兵和汉军,总计3000人。清廷通过驻军,牢牢掌控了西藏的局势。就这样,通过册封藏传佛教领袖人物、封西藏上层人士各种爵位和派遣大臣以及驻军,西藏在康熙六十年准噶尔军被驱逐后,成为清朝的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