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研究当代中国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研究当代中国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价值
系统研究中国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可以在理论上完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助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代转型,同时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理论,为全面建设法治社会提供理论参考。
首先,有助于完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思想政治教育是公民社会教育的一部分,社会变化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转型的日益深入,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改革创新,以适应社会环境、对象需要和自身工作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容的系统化、科学化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社会转型给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出的必然要求。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将世界广泛联系,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是协调发展要处理好的关键问题,为此,充分调动、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成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命题。在这个命题中,公共参与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方法,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结果。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公平正义是全面建设法治社会的原则之一。努力实现两性和谐发展、共同发展、平等发展并为两性创造同等宽广的“人类潜能空间”,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体现。因此,把女性公共参与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畴,细分参与主体,深入研究包括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在内各个社会群体的参与意识、参与方式,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体现,这不仅能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而且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转型和方法转型,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更好地应对现实问题,更有效地推动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其次,有助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阈研究中国女性公共参与意识的培育,是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妇女解放理论是中国妇女解放与发展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国妇女运动所得的历史性成就关键就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正确指导。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法治社会的伟大时代,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建设,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研究是一项崇高的历史使命。从理论基础、文化根源、历史考察和现实境遇来深入研究中国女性公共参与意识的发生、发展,梳理过往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探索当下进一步发展推进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据此提出破解现有参与困境的中国路径,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机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无疑是一种有益的研究尝试。
(二)现实意义
理论的有用性取决于理论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现实的改善。从实践层面上看,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研究可以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实有效性提供很好的个案证明,也有益于进一步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女性群体的全面参与,助推全面依法治国的实现。
首先,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实有效性提供个案证明。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因其教育内容的官方化、教育方法的传统化而备受争议,思想政治教育到底有多大的现实意义也时常困扰着研究者。女性公共参与问题是一个关乎社会公正的民生问题,也是一个关乎社会和谐的发展问题。关注占人口半数的女性如何更好地参与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其有效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这样的“改造思想”的研究对提升整个社会的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大有裨益。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研究女性的公共参与,这种来源于时代和现实的问题研究将会很好地证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实有效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科学性。
其次,有利于增强女性公民的公共参与意识,推进社会有序发展。提升女性的公共参与意识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必要环节。研究女性公共参与意识的培育,可以更好地了解女性在公共参与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为这种困境的改观提出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有利于提升女性公民的公共参与意识,保障女性群体的全面参与,形成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
最后,有助于进一步落实性别平等,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法治社会。女性充分参与是实现性别平等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步骤。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被纳入政府的发展纲要,并在党的十八大上首次写进了党代会报告。但从基本国策到现实权利,我们还需要在实际操作层面做出努力。本研究有助于提高女性全面参与的实效性,对于落实性别平等、促进社会和谐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