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之时,尽管已经有近300万人退党,苏共尚有1650余万名党员、几十万个党的基层组织(1989年统计苏共有44万个党的基层组织、73万个党小组)。但是,在党的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一声令下解散党中央时,偌大一个苏共,基本上没有抗议行动,党组织基本上也自行散去(当然,苏联解体几十年后,今天大多数的俄罗斯人已经对他们当初面临苏联解体时的“无动于衷”表示了悔意)。曾经作为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核心“先锋队”的苏共,在斯达汉诺夫运动中屡创劳动佳绩的苏共党小组,在卫国战争中冲锋在前、占800万名牺牲烈士总数一半的苏共党员,当时为何那样不堪一击?只有详细研究苏共基层组织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才有可能比较全面地回答这个问题。这就是当初为李燕确定博士论文题目的初衷。
李燕博士的新作《苏联共产党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兼析苏共基层党组织建设与苏联解体关系》是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经过近八年的再充实与再加工形成的一本专著。这部著作以苏联共产党基层党组织为研究对象,以俄罗斯档案馆的大量历史档案材料、苏共历史文献、中国与俄罗斯及其他国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力图勾勒出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的布尔什维克党、联共(布)、苏联共产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整体轮廓,在此基础上,对苏共基层党组织建设与苏联解体关系加以深入分析。
1903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诞生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布尔什维克党。还在布尔什维克党成立之初,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基础。“党的下层的、群众性的环节”,其基本的组织结构(党小组)就已出现。十月革命前后,党支部是与党小组共同存在,是党同群众联系,针对各类劳动群众进行鼓动、宣传和组织工作的主要渠道。1934年,由于党员队伍的扩大,党支部就其成分、职能、任务而言,都超出了旧式支部的范围。在苏共第17次代表大会上,支部改为基层党组织。苏共执政几十年间,基层党组织的结构、规模、职能、工作方式经历了一个逐步变迁的过程。苏共党组织遍及工厂、矿山、国营农场、集体农庄、苏联陆海军部队、机关、学校等。基层党组织是将共产党员团结到党的集体中的总的、包罗万象的形式,对党的生活与活动、对党的群众政策的实行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活动中,基层党组织领导苏联共产党的纲领和章程的制定。它是劳动集体的政治核心,直接在群众中工作,把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组织他们完成共产党员的建设任务,积极参与执行党的干部政策。
如果说,党小组是一种政党在初创时的自觉实践,那么建立党支部就应该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活动。以支部作为党的基础,是列宁最早提出的,在布尔什维克党成立前后,他就主张建立一个有严格组织纪律的党,随着形势的发展,他又提出以支部作为党的基础,并对不同革命形势下支部活动的方式提出了具体建议。尽管身在国外,但是列宁每天都关心并关注着党的活动,指导党的建设。回国后,列宁亲自领导党组织,发展革命力量,做宣传鼓动工作。十月革命期间,被动员起来的士兵和工人党员成为斗争的主要领导力量。十月武装起义胜利后,列宁又对执政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看法,并身体力行。列宁的系统理论与实践为苏共基层党组织建设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苏维埃政权刚刚建立,就面临着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的叛乱。在前线,军队中的共产党员英勇战斗;在后方,党员与群众开展星期六义务劳动,以极大热情支援前线。正是广大党员群众的支持,保证了保卫和巩固苏维埃政权斗争的胜利。在伟大卫国战争中,无论在前线还是在后方,基层党组织都发挥了组织、宣传作用,广大党员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撤退在后,以坚忍不拔的耐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而在敌占区和敌后,党员参加游击队,与占领军展开英勇斗争,在生产中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一个人完成几个人的工作定额,以最快地、尽可能多地完成生产任务,为前线提供武器弹药,共产党员起到了先锋队作用。战争可以检验民族力量和民族品格,苏共党员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奉献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共带领苏联人民在战胜德国法西斯侵略者的斗争中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也获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重。
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以及后来的国家建设中,基层党组织都积极开展有组织的活动,组织劳动竞赛,进行各种宣传鼓动工作。当然,由于体制和激励机制的原因,在几十年间,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逐渐降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削弱,苏共20大开始对斯大林的批判以及后来的“去斯大林化”运动给广大党员带来思想困惑,而西方“民主”“自由”化思想的侵入更推动“持不同政见者”运动的出现与扩展。在此情况下,基层党组织工作面对着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而固守老旧的思维与工作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无法解决新问题。国家所面临的改革问题同样摆在了党组织的面前。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经历了从社会主义建设的组织者、党的政策与决策的贯彻者到无所事事、“不知道应该做什么”的转变,基层党组织的职能与作用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与社会的动荡而急剧削弱。在意识形态多元化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原来的宣传与说教被指责为欺骗,党组织和干部处境艰难。而在多党制与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中,基层党员的脱党、退党现象层出不穷,基层党组织作为执政党的基本“细胞”已经无法发挥作用,而不少党员走向了非政府组织和其他政党组织。最终,在“8·19事件”后,党被宣布解散时,基层党组织也随之黯淡“出局”。
苏共基层党组织由兴而衰的发展历程说明,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在党内生活中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调动起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使基层党组织活动充满创造力,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社会主义事业就能够走向胜利。反之,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执政党不能改进自己,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党就要失去先锋队作用。而放弃党的领导,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党就必然失去群众的支持,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将走向失败。
总结历史是为了面向未来。苏共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经验教训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及时梳理其发展历程,总结其历史经验,对于研究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十分重要,同时对于中共执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是有益借鉴。只是,这项工作艰难浩繁,一部两部成果是难以将其完全涵盖的,前路漫漫,还需要学术同行的共同努力与大力支持。
吴恩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