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走出独角兽:学术创业纪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强调“产学研”一体化的创业导师

——记大疆创新和固高科技创始人李泽湘

李泽湘,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兼自动化技术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机器人、运动控制、机构学和制造科学,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2本。李泽湘是灵巧机械手操作与控制领域的国际权威之一,开辟和发展了重要的学术领域——机器人在非完整约束下运动规划。此外,李泽湘教授还培育出数十家“独角兽”企业,曾任大疆创新董事长,现任固高科技董事长和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董事长。

赴美留学,钻研学术

李泽湘出身于湖南永州蓝山县的一个教师家庭,母亲是小学教师,父亲是中学物理教师。1978年,本该在校办工厂当车工的他参加了恢复高考第二年的考试,被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录取。在本科二年级,李泽湘因成绩优异被选中前往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留学,并于四年后获得了卡内基·梅隆大学优秀毕业生奖。本科毕业后,李泽湘又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了硕士(数学硕士、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硕士)和博士学位,于1989年毕业。由于李泽湘在校时学术研究能力突出,毕业后成功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做研究员,之后又进入美国纽约大学计算机系做助理教授,从事机器人的研究工作。

在美国的这段时间里,李泽湘接触到了很多前沿的科技。20世纪90年代,美国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转型发展,进一步加快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落地。与此同时,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新技术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这些新技术解决了原先专家系统存在的诸多限制问题,极大地提高了人工智能的运行效率。看见美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后,李泽湘意识到国内的科技水平与国际前沿技术的差距之大,立志要亲自做出一番成就,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的力量。

教育改革,开拓“新工科”教育理念

李泽湘在美国完成了自己的学术任务后,1992年他毅然选择回到中国,支持祖国的教育事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助力国家科技发展。李泽湘受聘进入刚成立的香港科技大学,担任电子及计算机工程系教授,在此期间他还建立了香港科技大学的自动化技术研究中心,从此开启了自己的教育生涯。

在香港科技大学的最初几年里,李泽湘教授感受到学生上课的热情明显不足,这与他回国培育年轻人的初衷相背离,不过这也坚定了他要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真正应用到实践中的信念。

在实践与教育脱节的背景下,李泽湘教授开始探索一种全新的适应产业创新的工科教育方式——“新工科”教育。他认为,“新工科”教育应该培育“能用科技创造新东西”的人,也就是创造全新概念的创业者和颠覆传统产业的改革者——这对于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未来必将会从“模仿借鉴”的追赶者变为“自主创新”的领跑者,而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学以致用,投身创业

李泽湘教授的研究方向是自动化和机器人,这些领域都需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研究课题,不过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在自动化和机器人这两方面的产业都十分薄弱,无法找到有效的样本案例,因此李泽湘教授决定自己亲自创办公司。当时,李泽湘教授加入了刚刚成立的深港产学研基地,感受到深圳制造业升级的革新之风。后来接受采访时他提到,深港产学研基地为创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使他能够真正地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因此,科研成果在创业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商业转化。

1999年,李泽湘教授联合高秉强、吴宏创办固高科技,这是中国首家从事运动控制核心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公司,而高秉强和吴宏也是机器人、微电子和运动控制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固高科技作为提供装备制造核心技术平台的企业,以解决高档数控系统等核心部件的“卡脖子”问题为目的,长期立足国产替代,推动我国运动控制技术和产品的发展。平台整合是固高科技的核心特色,在李泽湘的管理和指导下,固高科技在整个珠三角地区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平台,该平台从终端产品制造延伸到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和与之配套的运动控制产业,从而能够积极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仅如此,李泽湘的固高科技还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与国内外大学和研究中心都有合作,在运动控制领域培养了一大批复合型人才,李泽湘教授将他对中国工业独特的理解传递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研究潜力。固高科技本身也因此成为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目前,固高科技累计为将近60个行业的2000多家客户、200多家系统集成商部署了超过100万套运动控制系统,为运动控制系统的国产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除此以外,固高科技的业务也不断向海外扩展,对全球工业控制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坚持不懈,探索教育新模式

在创立固高科技之后,李泽湘教授敏锐地发现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选择前往美国硅谷和华尔街,却没有在国内进行产业创新的志向和能力。这也再一次印证了“新工科”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李泽湘教授开始在国内多所院校进行尝试,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创新,希望能够尽早发掘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新模式。

2004年,李泽湘教授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特聘教授,他在那里建立了自动控制和机电工程学科部,在后来的七年间培养了300多名优秀人才。2010年,他又受华中科技大学邀请,在华中科技大学东莞制造工程研究院担任学术带头人,带领运动控制与先进装备国际创新团队开展技术研究。

“新工科”教育的推行不是一帆风顺的,尽管如此,花甲之年的李泽湘教授仍选择坚持其在1986年向国家教育委员会递交的“改革建议书”中的建议。2021年,李泽湘教授发起创办了深圳科创学院,该学院由深圳市政府出资支持设立,并不依赖于其他大学,是一个纯粹的科研平台。学院设置了五大研究中心,分别是柔性制造、智能驾驶、智慧健康、智能建造和智慧生活,平台依托深圳市坪山区自身的政策、资金、场地、产业链、创新创业市场等优势,在提供前沿技术支持的同时,吸引世界各地的顶级专家,并且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深度学习。

大疆教父,尝试“学生创业”

在进行“新工科”教育模式摸索的同时,李泽湘教授也开始鼓励自己的学生大胆创业,将内心的创业想法与课程的实践项目落地转化成创新创业。在一次访谈中,李泽湘教授曾谈到,学校对于产业的影响,不应只局限于文章的发表和理论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对周边的产业经济产生直接的作用,将科研和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创业团队,不断充实中国的制造业。

在开设运动控制相关课程的过程中,李泽湘教授遇到了汪滔。经过长期的观察,他发现汪滔在运动控制方面具有远超同龄人的兴趣和研发能力,于是将汪滔带进他的研究生团队,后来还建议他在深圳进行创业。在创业的过程中,李泽湘教授不仅向汪滔提供了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更关键的是,他向汪滔创业提出了两条关键性建议:一条是市场发展路线,建议先拿下国外市场而后再转回国内;另一条是扩展应用场景,不要局限于消费级市场,也可以向其他领域尤其是农业植保领域发展。

在李泽湘教授的建议和帮助下,汪滔于2006年创立大疆。大疆迅速发展,一跃成为估值超百亿美元的科技型企业。截至2022年年底,大疆无人机在消费级市场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大疆的成功不仅让李泽湘教授收获了“大疆教父”的称号,更让他坚定了将理论转型为商业实践的信念。

模式复制,打造“学生创业军团”

2011年3月,汪滔的同门师妹石金博联合师弟俞春华等6人在李泽湘教授的支持下,创立了李群自动化,该公司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业务。2012年,逸动科技在李泽湘教授的支持下也成功诞生,主营水上与水下设备动力系统的研发与生产。

2014年,李泽湘教授与高秉强教授等人,共同发起成立了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截至2022年年初已经孵化出了60多家创业科技公司,存活率为80%左右,超过15%的公司成为行业里的“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包括专注于扫拖一体扫地机器人的云鲸智能、开发物流仓储机器人系统的海柔创新及深挖商业自动驾驶领域的希迪智驾等。

2020年,李泽湘教授入选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这些荣誉是国家对他在创新创业方面贡献的褒奖,也是对他开展“新工科”教育模式的肯定。

现在,以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为中心,李泽湘教授将其搜索人才的眼光聚焦于3个圈层:第一圈是李泽湘教授本人在香港科技大学带过的学生;第二圈是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暑假机器人夏令营等活动的优秀学生;第三圈则是从全球寻找,以“千里挑一”的标准搜寻有技术潜力并且适合创业的人才和团队。李泽湘教授带领学生打造新型高科技企业的脚步从未停止,或许下一个“独角兽”企业,已经悄然出现。

总结

创新创业引领时代潮流,李泽湘教授和他的学生们能够取得现在这样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依靠的是以下几点重要因素。

1. 赤子之心,心怀祖国。李泽湘教授在美国的待遇十分丰厚,并且可以接触到世界最前沿的技术,但他心中忧虑的依旧是国内科技的发展情况及其与美国领先技术的巨大差距。因此,他在完成自己的学术任务后决定回国发展,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立志要让中国在全球制造行业扮演的角色从跟随者转变为领跑者。

2. 关注人才,重视教育。“在智能时代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才”,20多年来,李泽湘教授不断推广自己的“新工科”教育模式,用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带动更多的学生去创新创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固高科技,李泽湘教授采取“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式,激发学生潜力,推动人才培养。2021年,李泽湘教授又创办了深圳科创学院,相信在这种创新创业模式的带动下,未来将会出现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国内产业的发展。

3. 精神领袖,支持创业。李泽湘教授协助孵化出的公司已有数十家,其中不乏固高科技、大疆创新、李群自动化和逸动科技等各自行业内的佼佼者。李泽湘教授通过“导师+学生”的模式带领自己的学生打造出一家家“独角兽”企业,在这个过程中,相比于指导教师,他更像是一位精神领袖,在关键的节点,用商业战略指导和资源导入助力学生们创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