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都当皇帝了,朕还能有什么野心?
崇祯很清楚。
西方文艺复兴百年前已慢慢开始。
而且文艺复兴一两百年发展之后,工业革命开始迅速发展。
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的大明,却因为儒家崇祖守旧而被无情淘汰。
既然自己带着多出的几百年见识来到大明。
必须带着大明走到世界的前面!
要达到这个目标...没钱、没人啥都干不了!
有了钱,才能搞教育培养人才。
工业、科技、经济、军事才能全面发展。
所以,搞钱,在短时间内搞钱,成为当务之急。
还好,自己穿来是皇帝,不是个穷光蛋,比别的穿越者起点高得多。
做事应该要相对容易得多。
没人知道万岁爷跟内阁次辅李标以及户部、工部尚书的具体谈话内容。
昨天是十月初十。
所以被称为双十会议。
户部、工部侍郞受命,连夜带人秘密去山东招.远。
由东厂千户的百余番子随行。
此行,严格保密。
招远产金,后世太祖的经费,很大一部分都是从玲珑矿获得。
最大一笔,一次性运往延.安十三万两黄金!
而这些,还仅仅是被倭人控制的金矿中,矿工们将金粉揉进头发、藏到棉袄、鞋底夹层中带出来的!
矿工们日积月累才带出来的这些金砂,对金矿来说甚至连零头都算不上,可见该矿产量之大。
文官们不是都喜欢金银么,我就让你们喜欢个够!
虽然,朕以前没大见过金子,连个金戒指都舍不得买...
次日早朝。
大明内阁首辅换成李标。
万岁爷通过新上任的首辅接连下旨。
孙承宗总督辽东、蓟镇、宣府、大同各镇兵马,围剿被困在喜峰口的建奴。
另一道旨意从各地调集粮食,各路大军齐聚京师,必须保证粮草供给。
还下旨调远在千里之外的四.川石砫土司白杆兵入京,配合大军攻打建奴。
官员们猜测,白杆兵属于山地作战特殊兵种,万岁爷调白杆兵入京师…显然是要将建奴一网打尽。
同时从各地调集粮食,以此平抑京师粮价…至于什么原因,群臣纷纷猜测…
京师粮价的确在慢慢上涨。
建奴入寇的消息,传遍大明各地,万岁爷调粮应该是保证大明军队。
但是也得给钱对不对?
不给钱?
那对不起,商号粮库已空...
没空?
官府已经调查过了,粮仓空荡连老鼠都不去。
的确已空...
粮商奸笑,暗中屯粮,太容易了。
对平民百姓来说,不会起一点波澜。
只要万岁爷还是那个万岁爷。
该怎么生活,还得怎么生活。
商号该怎么搛银子,还是怎么搛银子。
官员们该拿的奉䘵,继续拿。
粮价上涨…少吃一顿呗…
没粮?饿死算球…
...
小院中秋风肆虐落叶。
“万岁爷英明神武,我大明中兴有望啊...”纪清正在执笔,脸上全是惊喜。
“万岁爷深谋远虑,布局周密,为兄以前心高气傲,着实小看了天下人。”正收拾行装的纪承转头看自己家妹子,脸上同样全是笑意。
“此行一定要注意安全。”纪清停笔。
“一切都在万岁爷的计划之中,你不用担心,我不在的这段时间,一定将万岁爷交办的事办好...”
“放心吧,我跟陈伯伯的女儿已经大致做好了前三期,刚才交给王公公派来的太监送去给万爷审阅,今天就会有结果。”
“那个报纸,难道真有万岁爷说的那么厉害?”纪承想了想开口问。
“我也有些讷闷,如今大明有邸报,万岁爷让我办大明日报,不是浪费钱么?”
“你怕什么,为兄此行定能抓住晋商购粮转卖给建奴大军卖国证据,到时候,抄晋商至少千万两银子,那时候你还怕万岁爷没钱吗?”纪承豪气万分。
“我听万岁爷私下透露,还要办水泥厂...钢厂...”纪承眉头微皱:“你跟万岁爷私下有接触?伴君如伴虎...”
“万岁爷都是皇帝了,后宫三千,他能有什么野心?”纪清眼珠儿乱转。
…
晋商必须解决,但是牵连太大,贸然下手,容易引起乱子。
在将晋商连根拔起之前,必须作出周密布置。
多年来,晋商早与北地官员沆瀣一气,甚至,很多地方官员本身就是商号股东。
倚仗地方官员查抄晋商商号,不就是自他自家的银子么?
傻子才不会事先转移财物。
崇祯带着周皇后,离开皇宫微服私访。
他一直寻思着做生意的事情,经过反复琢磨,决定先从办工厂做起。
开水泥厂!
如今百姓修房子,大多还是石垒土填或夯土为墙。
水泥建房结实牢固。
关键是土制水泥难度并不大。
只需要将粘土、石灰矿、石膏磨成粉,像烧碳般烧一烧就行。
虽然只在初高中学了化学皮毛,好歹也是结过业的!
又不是修建高楼大厦,标号高不高无所谓,绝对比三合土强!
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好处。
解决百姓的就业问题。
文官不是喜欢屯地么?我让土地三五十年后不值钱!
年年让你们交税,不交?嘿嘿,咱走着瞧…
如今大明遍地饥民,招一个工人,可活一家子人。
招一千个工人,能养活三五千人。
同时还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比如钢铁!
然后更多人能活。
钢铁才是挽救大明的根本,也是大明以后能屹立世界之巅的根本。
钢铁产量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话语权分量...
过剩?
朕可活不了那么长...
读者老爷们看得到。
崇祯打算把水泥厂先挂在皇庄名下。
王承恩的办事效率很高:“万岁爷,厂址已经选好,就在昌平的居庸关外...刚好是那片地是首辅名下…”
崇祯愣了一下:“那地方好像是皇陵所在吧?”
“奴婢是这么想的,有老祖宗们看着,想来妥当...”王承恩缩了缩脖子!
这狗东西,要不是看在原史明亡时这货在煤山给自己当陪吊,此时当一刀劈了他。
“也罢,说说具体安排...”
“那片地距离山脚一两里,村里仅三十余户百姓,大部分依附韩首辅,只需要将他们迁走即可。”
“管事人安排的谁呢?”
“咱厂里的前御马监老太监庞天寿,以前他打理皇庄,虽手脚不怎么干净,办事倒是还算得力。”
“工人呢?”
“从遵化逃到京的流民中招一部分,还有以前一直没有安置的辽东退下来的老弱残兵。”王承恩碍于崇祯面子,说流民来自遵化的难民…
一行人来到城南。
小𣲙河南时期,连年大旱,田地收成不及往十一。
再加上官府随时增派辽捐,很多百姓家早断了粮。
没粮,会死人的!
走投无路的百姓,大冷的天也必须出来找活干。
有人早上还在眼巴巴等着雇主。
等了一天也却没等到,天快黑的时候,运气好寻到活计的同伴干完活儿回来,人已变得梆硬...
能找到活,哪怕不给工钱只给几个窝头,一家人可能都有活命的机会,如果找不到活,也许第二天全家人都会饿死在某个墙根儿。
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发生。
顺天府差役会找一批流民,将死去的人丢到城外乱葬岗。
看到一大群人沿着城墙根过来。
等活干的百姓并没有主动上前,都在眼巴巴的看着。
按顺天府的规定,为保证秩序。
只允许雇主挑中带走看上的人,禁止求活的人主动搭话...
没有人特别留意崇祯,因为...崇祯以及随从身上穿的衣服,很旧...
倒有些象生儿子应该装上屁眼儿的吏员儿…
他们等的...主要是商号管事或杂役。
其中有七八个汉子,明显是一伙的,凑在起低声嘀咕。
崇祯无意中听到几句,在不远处护城河边停下脚步。
“早知道京城这么难混,很不如留在辽东,有袍泽照料,至少还能混口饭吃。”
“朝廷杀毛大帅,东江镇兵务荒废,迟早会落到鞑子手里,留在辽东也是个死。”
“那可不一定,如今万岁爷英明无比,遵化大破建奴...”
“呵呵,当官的两张嘴,他们说的话你也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