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边军:风起朔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7章 大功当赏

赵禹最终并没有给出肯定的答复,不过韩奉也能够理解。

韩奉随即转移了话题,与赵禹聊起了自己对于鸡鹿塞的规划。

赵禹在交谈之中也提出了一些不错的意见。

眼看到了用饭之时,两人在鸡鹿塞食堂用过饭食后,赵禹这才带着人离开了鸡鹿塞。

“军侯,您和赵都尉神神秘秘的聊了半天,都聊了些啥啊?”

赵禹离开后,刘昆、高原、宋华几人这才围了过来。

几人也不傻见赵禹送来如此多的钱粮自然知道必有大事。

韩奉看了看几人却是莞尔一笑,“二三子且猜猜?”

刘昆舔了舔舌头,“莫非是要出塞击胡?”

宋杰闻言道:“就尔想的美,如此好事那轮的到咱们……”

刘昆叹息道:“想想都不行吗?”

韩奉看着刘昆笑了,从认识这刘昆开始,他就一心想要出塞击胡,可惜却一直没有捞到出塞的机会。

高原这时道:“出塞又有什么好的,安安稳稳的也好!”

刘昆满脸鄙视的望向高原,“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如此蹉跎岁月!”

说完他也不理高原,反而转向韩奉道:“军侯,这一次到底有何大事,若是方便给二三子漏个底!”

韩奉斟酌片刻道:“也不瞒尔等,长安欲再迁一些羌人入我鸡鹿塞!”

宋杰诧异道:“就算是要我等安置些许羌人也无需如此多钱粮啊!”

“这次迁来的羌人有些多!”

“不会有千人吧?”宋杰再次发问。

韩奉也不隐瞒:“怕是会超过三千人!”

“三千人,长安不会是要在鸡鹿塞再设一县吧!”

宋杰一下子说了出口。

韩奉诧异的看着宋杰,他没有想到这宋杰竟然有此见识。

随即他试探性的问了宋杰几个问题,没成想别看宋杰平时沉默寡言,不大合群,竟然对几个问题都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没想到,这宋杰还真是一个人才,这么长时间乃公竟然一直没能看出来,这宋杰怕也是读过书的……”

韩奉在心中思考着,不自觉的就问了出来,“宋都伯当也读过书吧?”

谁成想宋杰闻此言脸色却是微微变了变,虽然只是一瞬间他的脸色就恢复了正常,但还是被韩奉觉察到。

“看来这宋杰怕是有些来历!”

韩奉此时在心中也是有了判断。

韩奉正准备转移话题,谁知宋杰却主动说话了。

“下吏非是有意隐瞒……某原本乃是治黄老……后恶了太子家令郑吉,方被发配于此……”

韩奉听他言罢,安慰道:“原来如此……宋都伯无需自暴自弃,君定有回返长安之日!”

宋杰长叹一声,“如今陛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还有我黄老之人出头之日!”

韩奉闻言也是默然,宋杰所言正是如今的事实,二十年前还是大汉显学的黄老之学,如今已经快要被儒家诸派打压的几无生路了。

据韩奉所知,如今在长安,除了墨家,最惨的就是黄老门徒了。

……

转眼之间已是六月,又到了冬小麦收获的季节了。

因为上一次的大丰收,这一次前来观摩的人更多,不仅仅是朔方郡各县与塞障,就连五原、西河甚至定襄云中两郡也派来人进行观摩。

“开镰……”

韩奉一声令下,大家伙挥动着镰刀,快速收割着地里的宿麦。

“赶紧上称……”

每收割一箩筐宿麦,农官们就赶紧进行称量统计。

在农官们的监督之下,很快收获数字就出来了,五万亩良田,一共收获了147000余石。

晒干入库之后,最少也有120000石。

这个产量虽然比起关中还是低了许多,但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数字了。

要知道,这些五万亩土地有一半是刚刚开垦,这些田地都属于新田,当新田变为熟田之后,产量还将进一步提高。

甚至有农官推测,明年这些田地的亩产量或许能够达到二石六斗。

有一些外来的军官私下里一算,这个鸡鹿塞如今已经有了近十万亩良田,若是根据农官们的计划把两山之间的良田开垦出来。

这样就有四十万亩良田,即使粮食产量达不但两石六斗,只是每亩产粮两石,那每年也有差不多八十万石粮啊。

就算是有一些田地贫瘠一些,或是不时候种植宿麦,打个折那也当有七十万石啊。

何况在宿麦收获之后还可以种豆和苜蓿,这一算,起码还能再收获二十万石豆。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只要把鸡鹿塞所辖之地开垦出来,所产的粮食就可以供养八万之民。

如今整个朔方郡也不过十三万百姓和两万戍边之兵。

如此依靠本地的粮食就足以维持朔方郡军民的生活和作战,甚至还可以对周围诸郡进行支援,如此长安的压力就将大大减轻。

一名汉军塞障尉对着一干同僚感叹,“比不了……比不了啊……”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如今各人都是心头火热,都在心中决定回去之后就用代田法替代原本的耕作方法。

当农官们的奏报到达长安城后,各家贵人列侯,都纷纷打探代田法之事。

最后居然连皇帝也惊动了,皇帝下令由大农令派出人手向各地派出农官传授代田之法。。

当然,学东西自然是要交学费的,大农令直接把学习的费用定位每人十金。

这样高昂的学费也没有打消列侯们的热情,这也难怪,农耕时代有什么东西比粮食更重要呢。

到最后,仅仅是教授代田法,大司农就获得了万金的收益,大大缓解了朝廷的财政压力。

……

“诸卿以为这次应该如何奖赏那孺子?”皇帝向面前的几人道。

这一次跟皇帝讨论韩奉之事的,除了霍光三人之外,还多出了大农令和太仆。

“霍光,汝说说朕该怎么赏赐这孺子?”

霍光听到皇帝点到自己的名字,脑中在极速运转。

不过从皇帝的语气来看,皇帝似乎并不打算马上提拔他了。

但有功不赏,也不符合大汉之制。

经过一番思忖,他心中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