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准确把握历史方位肩负新时代历史使命
历史方位是客观事物在历史进程中的前进方向和所处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就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设得坚强有力,以实现党在新时代的目标和任务。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精神旗帜。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历史把中国共产党推上历史舞台并扮演历史主角。事实证明,谁能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谁就能赢得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成为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局面,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建党百年来的今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中国大踏步走在时代前列。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追求,具有广泛的包容性,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因此,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百年前,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始,其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的建设本身不是目的,把党建设好是为了达到民族振兴之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不懈奋斗。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因此,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发展阶段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必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党有效实现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政治保证。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同志指出:“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近代历史上,曾经有过多种尝试,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社会主义使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实现了快速发展并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不懈探索,凝聚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富强中国的康庄大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党的建设是一个整体。党的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诸方面存在着内在、紧密和逻辑的必然联系,没有党的建设就不能称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之,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卓有成效地加强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具有特殊规定性、特定本质属性的社会形态,党的建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属性和本质特征,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败。因此,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加强党的建设,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也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党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需要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事实表明,什么时候我们党自身坚强有力,什么时候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能无往而不胜。
三、建设“先锋队性质”的政党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首先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具有特定政治属性的政党,要按照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纲领、宗旨及路线等来建设党,始终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
坚持党的性质。党的性质是政党本身所固有的质的规定性,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党的性质问题是党的建设活动的核心问题,对党的纲领、宗旨、目标、方向等党的建设基本问题都起着制约和决定作用。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内容鲜明地概括了党的阶级性、人民性、民族性,阐明了党的先进性及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党是最先进阶级的最高政治形式,由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之中优秀分子组成的先进政党,始终代表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的性质的集中体现,只有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保证党永不变质,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党的全部活动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是坚持党的性质、完成党的历史任务的决定性条件,是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推进党的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的指导思想反映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科学理论与客观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是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的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先进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方面的成功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取得的。因此,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不动摇,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坚持党的纲领。党的纲领是党为实现奋斗目标而确立的行动方略。党的纲领是党的指导思想、政治主张的集中体现,是昭示社会的政治宣言,是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标志,规定着党的奋斗目标,指明党的前进方向。因此,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纲领,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及其领导的事业至关重要。党的纲领包括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高纲领即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还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基本纲领是党的阶段性目标。最高纲领为基本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基本纲领则是实现最高纲领的必要条件,必须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相统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
坚持党的宗旨。党的宗旨是党活动的根本目的和意图,是党的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的先进性的本质体现。党的宗旨与党的理论基础、使命目标、行动纲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相关。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宗旨涉及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根本问题、原则问题,关乎党的前途命运,体现党的初心和使命。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这是党与群众关系中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坚持党的宗旨,就是要坚持人民根本立场,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新时代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坚持党的路线。路线是党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根据党的纲领确立的行动方针和指导原则。政治路线是党在各个历史阶段实现党的最终目标的行动纲领和准则,集中体现了党的政治主张、党的纲领和奋斗目标,是党制定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这也是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是党实践活动的思想方法和思想原则,是党制定和贯彻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思想路线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组织路线是组织工作的根本方针和准则。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并由政治路线决定,是实现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保证,关系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大局。组织路线:“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条路线是党的政治资源和政治优势,是正确决策和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集中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刻揭示了党的权力来源和权力本质,高度概括了党的利益表达对象和表达目的,具体反映了党的根本工作方法和认识方法。
四、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党领导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中国社会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国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新时代党的建设奋斗目标、战略部署和行动指南。有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党的建设就有了依据和原则、纲要和灵魂、方向和路径。
明确党的建设根本要求。根本是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党的建设根本要求是党的建设根本原则和目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根本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原因。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凸显了新时代党的建设鲜明特点,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政治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着力改变党的领导被忽视、淡化、削弱的状况,把党内外各种组织和重要活动纳入党的统一领导之下,以有效实现党的领导。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始终做到“两个维护”,健全党的全面领导的法规制度和组织体系,把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各个领域,不断提高党的全面领导水平。
坚持党的建设指导方针。指导方针是指示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新时代党的建设指导方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强调的“管党治党”思想,体现了党的主体定位、主体责任、主体作为以及主体要求。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长期执掌国家政权的党,是由先进分子组成的先锋队性质的政党,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政治角色、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肩负的历史使命。党治理国家和社会,首先必须管好自身,这是党自身的责任,也是党的义务。党要实现领导,要执好政,必须管好党、治好党。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和基层组织,都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增强管党治党的自觉性,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紧紧围绕党的建设主线。主线是贯穿事物发展全过程的中心线索,是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中心”。新时代党的建设主线:“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凸显了对党这个政治主体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本质要求,也蕴含着对实现执政使命长期性、艰巨性的深远考量。党的执政能力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是党的本质政治属性,是党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纯洁性都需要通过建设才能得以增强和保持,这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
把握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总体布局是党的建设的战略规划,是党的建设各要素之间配置状态及效果的总体表现,关系到党的建设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这个总体布局抓住了新时代党的建设关键,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历史性课题,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体布局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完整结构和整体框架,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政治建设是“核”、思想建设是“基”、组织建设是“体”、作风建设是“形”、纪律建设是“尺”、制度建设是“矩”、反腐败斗争是“要”。
明确党的建设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是现阶段要重视解决的基本问题,也是党的建设目标指向的要求。新时代党的建设基本要求:“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党的建设实践表明,只有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科学确立质量标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才能真正把党建设好、建设强,才能真正把党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既是基本要求又是迫切任务,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靶向。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其实就是把握和遵循了党的建设规律,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内在规定,也具体反映了党的建设实践要求。
坚定党的建设目标。“目标”问题是党的建设的关键问题,反映了党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方位对党的建设的诉求,具体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这一党的建设基本问题。新时代党的建设总目标:“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险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个目标充分彰显了时代性、人民性、革命性、斗争性和先进性,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应有的特质,既提出了党与时代、党与人民的关系,又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纲领、宗旨以及党的鲜明政治品格、执政能力和精神风貌,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政治定力、使命担当,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全新定位,从战略高度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五、发挥党的建设独特优势
先进政党的作用在于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良性影响。历史上,中国社会的走向呈现不确定性、反复性、曲折性,其深层原因之一是缺乏强大的并能承担有效领导的政治力量存在。新时期中国现代化事业之所以能加快发展,从宏观上看,关键在于党的领导作用发挥较好。可见,把党建设好意义重大。
增强组织力。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化的过程是组织、动员社会诸要素共同参与、融合、释放能量的过程,有效的组织力量是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对后发的工业化国家而言,要把分散的社会力量调动起来,要把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各种条件利用起来,要把诸要素综合起来,要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发挥起来,必须要有一个具有强大组织力的“力量”存在。在中国,这个领导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因此,党的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显得特别重要。
增强稳定力。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稳定需要建构一个能凝聚各种政治主体的宏大结构,使各政治主体遵循统一的政治规范,以保持有序、稳定、协调的状态。政治结构必须蕴含向心力强的凝聚机制才不会出现离散倾向,政治整合能力和整合程度是国家政治力量强弱的重要特征。能否解决好党的自身和社会整合问题,关系到社会力量调动和发挥,关系到社会条件利用和综合,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通过党的建设,能够建立“核心性”的具有强力统摄性的政治结构,既能为日益发达的社会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又能驾驭频繁而复杂的社会变动,使整个社会保持稳定有序的发展态势。
增强整合力。政治整合能力和整合程度,决定和影响一个政党力量的强弱。政党的政治整合职能在于使社会成员认同某种基本价值观念和国家基本结构,在于找到共同利益,在于协调关系、缓解矛盾、消除隔阂,以期达到一致。实现社会整合,首先要整合政党自身,加强党的建设是实现自身整合的根本途径。政党内聚力来自认同,而政党内部认同必须外化为社会认同,这是政党实现目标的必备条件。如党的创新理论不仅武装了全党也教育了民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了良好思想基础。
增强协调力。政党客观上存在于各种力量交织的关系中。政党能否处理好各种关系,是政党能力强弱的表现。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规定了党具有的协调资格,党的领导制度和体制也对党提出了协调的要求。协调是党这个领导主体为了更好实现领导目标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是党与各方力量相互配合、理顺关系、消除矛盾、达成统一、形成合力的过程。政党通过组织使政党能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需要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组织体系,这就要求政党不断培养和输送精英,党的建设具有精英输入价值功能。
增强示范力。中国社会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具备许多条件,其中,分布于各行各业的党员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都将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社会是人与人之间关系互动的产物,而人的互动内容和形式差别也会导致形成不同的群体效应。社会化就是人的社会行为模塑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人们形成了为其生存环境所认可的社会行为模式。党的建设就是要实现政治社会化,就是要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积极影响,以产生广泛的示范性影响。
增强监督力。公共权力的清正廉洁是现代政治文明的要求。政党在获得政权之前和获得政权之后,影响和领导国家政治生活的内容和方式不同。对执政党来说,关键是怎样合理、有效地使用权力。党不仅仅是领导力量,也是监督力量。所以,执政党对权力的监督功能只能增强而不能削弱。党的建设就是要保证党执掌的国家权力性质不变,保证公共权力的清正廉洁。因此,党的建设是对公共权力监督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增强导向力。社会发展方向和目的至关重要,其实质涉及社会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社会发展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之所以要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目的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利益表达是现代政党的重要功能作用,“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利益表达功能作用的最直接、最具体、最集中、最形象的表述。党的建设就是要保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党的宗旨得到实现。
六、把党建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党的建设目标是一个“目标体系”,而政治目标就是把党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但必须看到,党的领导核心不是凭空形成的,取决于诸多条件,尤其取决于党的自身建设成效。
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党的领导。要实现党的领导必须把党建设好。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成为坚强的领导者,素质必须过硬、能力必须高强。中国的事情要办好首先中国共产党的事情要办好。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只有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才能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习近平同志强调:“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2]必须看到,党的领导不是天经地义的,而是要通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党才有资格和能力成为真正的合格领导者。
以优良的党风树立领导者形象。领导核心不是“讲出来”的,而是“表现出来”的,怎样的表现又通过党的行为作风去验证。作风具有直观性特征,作风通常是社会成员评价政党的基本依据。作风事关政党形象,政党形象如何关乎民众的认可度、美誉度、评价度。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3]党的作风是党的主体素质外化所表现出的行为现象,反映党的领导风格,体现党的领导方式,也是检验党的领导成效的基本依据。因此,党必须以优良作风赢得高度认同。
以严明的纪律保证党的领导有效实现。党的领导要坚强、有力、有效,党必须具有严明的纪律。习近平同志强调:“如果不严明党的纪律,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大大削弱,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就会大大削弱。”[4]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党的政治纪律是最根本、最重要、最关键的纪律,因为党是一个政治组织,有自身的政治目标、政治任务、政治原则、政治规范。事实证明,党内出现的很多消极和腐败现象都是违反党的纪律导致的。政党实践表明,政党内部纪律涣散,组织必然松散,行为必然松弛,思想必然松懈,党就不可能形成一个团结的有战斗力的整体,党的领导力必将受到削弱,党就不可能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以健全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实现党的领导。科学的制度是实现党的领导有效性、长期性、整体性的根本保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科学的领导制度是党有效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党的建设实践经验表明,要实现党的领导,就要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实行正确集中,以实现科学决策和有效执行。要健全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的素质能力,为增强党的整体领导力创造条件。
注释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8页。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2014年版,157页。
[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中国方正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8页。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