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初心:100个入党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党员都要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

邹艳芬

202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在党组织这所大学校里学习了43年。我加入中国共产党是20世纪70年代,当时我在农村插队,刚满19岁。

那时基层党员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告诫每名党员一言一行要按党章办事,人民群众时时刻刻在看着你,很多人都是通过党员的表现来评价党组织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关键时刻党员上”,这些已经成为共产党员模范作用的代名词。

无论是在农村插队,还是在企业、机关工作及家庭生活中,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已成为一种习惯。我插队的村位于黑龙江的北部,在那里,我们遵照毛主席的指示,“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与他们一起劳动,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艰苦的劳动磨炼了我们的吃苦精神,使我从一个五谷不分的城市青年,成长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把那里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40多年过去了,仍和那里的乡亲们保持着联系,隔上几年就会去一趟,那里的乡亲们还称我“知青小邹”。

回到城里后,我先在工厂工作,所在的单位只有3名女党员。我主动参加共青团组织的活动,常告诉他们:“党员和群众是有区别的,要对自己更加严格。”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来到北京工作,为“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等待平反的老同志服务,虚心向他们学习,主动热情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很多人夸奖说,党员和普通群众就是不一样。

我这一路走来,多亏了党组织的培养教育。

听党课,是我所在部机关的光荣传统。从27岁到60岁退休,30多年里听了百余场党课。有部领导、新四军老战士、中央讲师团团长,还有各领域的先进人物,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传承着红色基因,对我的成长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我在思想上更加成熟,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我立志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员不仅要管好自己,也要影响和带动周边人,我女儿的入党申请书上有这样一段话:“我对党组织的认识最初是从家长身上看到的,我们家住在胡同深处的大杂院里,人口密度比较大,下班后尤其是周末休息,人们都聚在胡同里聊天、打牌。可唯有我的爸爸、妈妈从未参加过,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回来做做家务,闲暇时还要看书学习。邻居有事有求必应,小到院里的水电费收缴,大到调解邻里纠纷。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们都夸他们好。”

我虽然19岁就加入了党组织,是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但我从不刻意要求女儿入党。女儿高中时和我讲,很多同学“赶时髦”要求入党,但是她不想随大流去写申请书,我尊重她的想法。上大学后,女儿接受了系统的党课教育,她认识到党员是先进分子,应该起模范作用,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于是主动参加义务献血,帮助贫困家庭的同学,到山区参加支教等。在学校党组织的培养下,她加入了党组织,保送读研后,担任所在系的党支部书记,还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党员。

2019年春天,我再次去甘肃重走长征路,在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纪念馆”看到一幅照片。特大山洪泥石流吞噬了村庄,藏族同胞在绝望中挣扎,一位女党员找出了珍藏的党旗,竖起在废墟上,灾民们立刻有了“希望”。我长久驻足在那幅照片前,潸然泪下,危难之中,鲜红的党旗给灾民带来力量,藏族同胞真心实意跟党一条心,是血与火的考验铸成的信任。

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使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每个支部都成为党旗高高飘扬的战斗堡垒”,赋予了每位党员新的使命和要求。“鲜红”二字要求更高,所有党员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成为群众的榜样。我虽然退休了,但党员身份是不退休的,我要继续努力学习,永远跟党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发挥一名党员的作用,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永远飘扬。

(中央组织部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