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识初心 行初心 守初心
朱晓丹
红色力量,催生初心。
第一次被自己的“初心”打动还要追溯到1997年香港回归的那一天,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懵懂小孩。那天,爸妈打开电视机,正襟危坐地观看中英两国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米字旗”缓缓降落,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徐徐上升,他们说着一些我那个时期还听不懂的话,但我能感受到那一份庄重、神圣和光荣。我的心里泛起了一丝涟漪。
1998年抗洪救灾,志愿者和解放军战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堵“人体大坝”,来阻止洪水的无情肆虐,那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透过新闻画面,在我的心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对于我而言是一次极大的触动。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举国上下深陷悲痛。我在大学的电脑房里,看汶川灾区救援的视频。当时一个深陷在巨石废墟下的生命,在被解救出来之后,因为长时间的脱水和食物匮乏,还没来得及送到医院就在路上长眠了,所有的救助人员和记者都拼了命地叫着喊着:“一定要坚持住。”这种对生命的呐喊彻底触动了我,我想成为他们,我想像他们一样冲向那救援的前线。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念想:我想入党,我要入党。于是,我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付诸实践,方得初心。
在大学时期入党,每个班级只有2个名额,他们都是每个班的佼佼者。在众多想要加入党组织的同级学生里,想要出类拔萃,就得与众不同。我除了努力学习让自己的文化课做到优秀之外,也勤奋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积极参加校园里的志愿服务活动,把学到的党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09年12月,我通过了组织的考察,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宣誓的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光荣。
2010年6月大学毕业,我回到了嘉兴,在一所民工子弟学校里担任英语教师,学校的每个班级一半是本地生、一半是外地生。而这些外地学生的父母都是在嘉兴周边做生意的,他们的心思全在如何谋生上,对子女的学习、生活,几乎是很少过问的。从这些学生的成绩上就可以看出两极分化。我经常对外地学生说,你们的父母把你们送到这里来,就是想给你们更好的生活,所以你们不能放弃。作为他们的老师,也作为一名党员,我希望通过我的教导,来唤醒每个孩子心中的潜力和渴望,并为之奋斗,至少让他们不迷失自己。
2016年7月,我进入了新嘉街道栅堰社区,成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分管民政残联条线。后来我在走访中排摸到了两户困难家庭,他们分别有精神残疾和听力一级残疾,我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后,帮助他们申请了低保、生活和护理补贴,帮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也许,我的帮助对他们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但至少在经济上得到了缓解,在精神上得到了慰藉。作为党员我也应该这么做。2021年已经是我在社区工作的第5年,我成了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不管岗位怎样变迁,我还是一直关注着他们,关注着这些弱势群体,用我自己的微薄之力让他们能够感受到“人间处处有真情,人间处处有真爱”。
守其初心,始终不变。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第12个年头。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着我的初心,帮助我的学生走过他们的童年,帮扶社区里的困难群体渡过难关。“为人民服务”这5个字是共产党员沉甸甸的承诺,我虽然是一个小小的个体,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个党员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定会绽放出不一样的光芒。
(嘉兴市南湖区新嘉街道栅堰社区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