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下姜共奔富裕
下姜,一个月里去了三次。每次到下姜,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从凤林港畔霓虹绽放,到清溪两岸灯火盏盏,时间悦动的每一帧,都是最美的风景。
下姜的发展,就好像一滴水,折射出全省农村发展的整体状况。从这滴“水”中,我们读到了变化:从山坞变身产业基地,贫困村变成美丽乡村,返乡青年人火热创业,25个村党组织抱团发展共奔富裕……靠“八八战略”的指引和“四种人”要求的一以贯之发展起来的下姜村,是典型,是镜子,是新时代农村奔富裕的试验田。而一群可爱又奋进的下姜人,正是勾勒这幅共同富裕新画卷的“执笔人”。
村干部的幸福晚年
2021年6月4日,距离记者第一次见到姜祖海的日子,已经过去3年。
这一天,他身穿黄色雨衣,挑着满满一担地瓜藤缓缓从山坳上走下来。他给大家开了门,门里面一张方桌,四把椅子,厅堂正中壁上悬挂着习近平总书记的画像,这场景还和当年一模一样。
与新中国同龄的姜祖海曾担任下姜村村委会主任,作为村干部,2011年他带头开起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望溪农家乐。“前两年,为进一步拓宽和规范旅游市场,下姜村引进景区管理公司,由公司统一分配客源给村里所有民宿。我们属于普通民宿,价格也比较便宜,每间房每晚就一两百元。加上村里建设葡萄示范基地,我们通过流转土地所获得的租金,一年也有2000多元,这样每年就有7万元的收入,足够我们老两口用了。”老姜笑得合不拢嘴,他还说小孙子考上了北京大学,以后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大家笑着说,中国这么大,那么多村、那么多户,可你们家,6任省委书记都来过,这福气是真好啊。老姜连声说,是啊,好多人也都这样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和老姜一样,下姜村村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2020年一年,下姜村实现集体经济总收入151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24万元。
老支书们的“新烦恼”
2021年2月,下姜村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这背后是下姜村几代人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更是全村党员干部坚持不懈发扬“四种人”精神的结晶。
沉甸甸的荣誉也是沉甸甸的责任。站在新起点上的下姜村如何再次突破?几名老支书的心里打起了鼓。
“我们村的定位要是再不明确,就会没有核心竞争力了。”“尤其是面对老年游客,我们亟须开通‘点对点’的旅游专列,提升体验感,把人留住是关键啊。”……在梦逸的院子民宿大厅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烈地讨论着。
牵头开会的是老支书姜银祥,“去年下姜村接待游客70万余人次,但留下来住宿的只有4万余人,10%都不到,如果再受到疫情这样的外部因素干扰,我们下姜的发展马上会进入瓶颈期”。姜银祥虽然卸任书记多年,但说起家乡的发展还是如数家珍。
“对对对,关键还是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你看我们引进的景区管理公司实行‘五个统一’后,市场恶性竞争没有了,大家都觉得公平了,说明这条路子是对的。接下来,还是要找准增强村民观念、激励主动作为的路径,才能让致富的内生动力持续迸发啊。”姜银祥的一番话,给同样担任过书记的杨红马带来了灵感。
乡村振兴,绝非一蹴而就。这些老支书眼里有光、心中有火,始终践行着初心使命。
下姜姑娘就职记
老支书的“新烦恼”在现任村支书姜丽娟看来,却是个“新机遇”。“就像瓶子都会有‘瓶颈’一样,遇到问题,关键是疏不是堵,疏通了就是新面貌!”这个1989年出生的年轻人,从返乡创业者变成“领头雁”,她的故事在下姜的新发展中很有代表性——
2016年,大学毕业就留在杭州市区从事设计工作的姜丽娟决定结束8年的城里生活,返乡开民宿。“回来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既为了方便照顾父母,也是因为看好民宿经济的发展。”姜丽娟说。离开村子的那段时间,随着淳杨线的通车,下姜村着手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和乡村旅游。
她和姐姐一起投入了近150万元,对家里的两间老房子进行彻底改造,打造出了北欧风格的民宿,设计新颖,色调素雅。这一下子让下姜人大为惊讶:原来民宿还可以这样装修。
2017年11月,民宿在一片喜庆的气氛中开门迎客。因为设计符合城里年轻人的口味,加上姜丽娟熟谙网络推广,民宿很快迎来了一拨拨天南地北的游客,春节期间的房间也被提前预订,一家人对经营民宿的信心更足了。
那时,除了民宿经营者的身份之外,姜丽娟还是下姜村村务助理。她把民宿交给母亲帮忙料理,自己则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村“两委”工作中。遇到旺季景区用工紧缺时,她义务当起讲解员;当自家民宿全部客满,她主动分出一半客源给村里其他年轻人开的民宿……当时,她是下姜村村民眼里不计报酬的“义工”。
2020年8月,姜丽娟担任下姜村党总支书记。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必须勇敢地挑起这副担子,投身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当得知《我和我的家乡》剧组进驻汾口镇后,她想方设法联系到导演组,多次上门沟通,凭着这份执着打动了对方。200多名剧组人员搬至下姜住宿,连住3个月,帮助村庄弥补了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损失近300万元。
心无百姓莫为官。姜丽娟为下姜村所做的点点滴滴如春风化雨般润泽了村民的心。2020年12月,姜丽娟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书记、主任“一肩挑”,这让她始料未及,她说:“当时我走上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所有人鞠了一躬。”
下姜村/程海波摄
现如今,姜丽娟每天早上6点起床,送儿子上学后便返回村里开始一天的工作,每天有干不完的事。在她的带领下,村集体积极培育“猪栏餐厅”、农事体验、手工展示等业态10余种,推动闲置资源利用和特色产业发展。“接下来,我们想做大属于下姜的本土文旅品牌,让下姜的生姜、栀子花等农产品‘活’起来,延伸旅游产业链条,还要引进专业营销公司,大力推广、创造优质旅游IP,让更多人愿意到下姜村,且来且留下。”姜丽娟对未来信心满满。
退伍军人的“新事业”
“今天村里有中式早点培训班,你们聊,阿姨先赶去上课了。”说话的是姜丽娟的母亲。
姜阿姨参加培训的地点就在村东口富民桥边的“下姜人家”,听说是由以前荒废的公共猪圈改造而来。餐厅宽敞明亮,上下两层楼面积有2300平方米,不仅能举办家宴,还可以作为红色文化培训基地。2020年7月,这家餐厅拥有了新主人,38岁的退伍军人姜东勤把它承包了下来。
“真没想到,去年仅半年时间我们的营业额就达到130万元。”姜东勤的头脑灵活,早在10多年前就被看出来了——
2011年,瞄准家乡的生态优势和交通建设新机遇,姜东勤凭借在部队学会的厨艺本领,大胆开出了下姜村第一家民宿。
“2019年我们收入就破了80万元,从早上5点多去采购食材,一直忙碌到晚上九十点,我们普通老百姓生活能有这么好的转变,得益于我们守住了绿水青山,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看到开进村里的旅游大巴越来越多,姜东勤也在思考,民宿接待能力到底还是有限,要是有个宽敞地方用餐岂不是更好?2020年初夏,“下姜人家”餐厅发布招租公告,瞄准“新蓝海”商机的姜东勤参与投标,开启了自己的“第二事业”。
“嘀嘀嘀,嘀嘀嘀……”姜东勤的手机叫个不停,下姜村的微信群里,村民们正在发送明天要销售的蔬菜清单。“我们这里设立了蔬菜收购点,每天一大早,就有村民来到这里出售自家种的新鲜蔬菜,这个收购点也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共同富裕。”姜东勤笑着说,“‘下姜人家’是村民‘入股联营’的下姜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第一个项目,近年来已累计实现分红132万元,231户村民直接受益。让游客吃得放心、玩得开心,并经常想来下姜,村民们乐了,这是我现在最大的‘事业’!”
下姜,正在“人人当股东、家家享红利”的发展路上越走越顺畅。
新乡贤的“甜蜜梦”
门前老树长新芽。
距离下姜村仅1公里的源塘村,有一棵“网红”大樟树,这里也是村里党员干部群众议事协商的去处。
而在大樟树的几十米外,是村会计陈荣家的民宿。
“我们源塘村四面环山,村庄依山而建,耕地面积不足400亩,所以很难发展产业,村子里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都出去务工了。”陈荣说,“多亏有了‘大下姜’,游客进来了,我们村民自己开办民宿,一年到头加上工资收入也有20多万元,这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受益的也绝非陈荣一人。没有人掉队,才是实打实的小康。2018年,淳安县出台“1+4”规划,简单来说,就是在下姜周边画了一个圈,让致富半径从一个村扩大到25个村,面积从10平方公里扩大到340平方公里,涉及人口近2.2万人。
这片面积约340平方公里的“大下姜”区域里,正在探索“美丽延伸、共同富裕”的新路子。25个村级党组织抱团发展,成立大下姜基层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建成孙家畈村、源塘村等6个特色教学村和凤林居、抹茶庄园等6处教学点,开展个性化培训课程设置,近3年来累计完成培训2.5万人次,实现培训收入1000余万元;推广下姜“入股联营”模式,组建“大下姜乡村振兴公司”,22个村和低收入农户共同持股,统一农产品销售、品牌包装及推广,运营半年来已实现经营额317万元;打造影视创作拍摄基地,让“大下姜”成为《在梦开始的地方》《我和我的家乡》等热播影视剧的取景地;实施“先富带后富”工程,区域内386名先富人群与613户低收入农户结对,全面清零年收入1万元以下低收入农户……2020年“大下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016万元,经营性收入达929.54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078元。
1970年出生的枫树岭镇人陈平华,在取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学位后,在千岛湖镇创办了一家生物公司,专注于研究食物发酵技术。在看到家乡的可喜变化和源塘村天然的生态优势后,2020年,陈平华毅然决定回乡创业,创办春鑫峰业公司,开启了一份“甜蜜事业”。
陈平华说,春鑫蜂业在铜山铁矿旧址建立了大下姜党建蜂业消薄基地,与枫树岭镇22个村联动发展生态数字蜂业,并投放智能蜂箱2000箱,预计每年可为全镇带来200万元经营性收入。通过党建引领村级党组织抱团发展,昔日的铁矿变身成“金矿”“蜜矿”。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大下姜乡村振兴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实施首年,枫树岭镇将继续坚持环境共保、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区域共富、组织共强的发展格局,蹚出一条共同富裕之路。
后记:未来可期
暮色渐渐降临,溪水轻柔地吟唱,微风拂过山岗,特别宁静安详。
陈平华创立的莫岛生态蜂业基地/淳安县委组织部供图
距离记者第一次来到下姜村已经过去三年,杭黄高铁开通了,旅游专列也有了……下姜村民驶上了小康生活的“快车道”,一路唱响着幸福欢歌。
下姜三日,让我们看见这些年下姜的变化。这变化,变在环境:河道清了,马路宽了,房子更美了。这变化,也变在人:姜丽娟、姜东勤、陈平华……一群敢干事、脑子活、思路清晰的年轻人回来了,他们活跃在“大下姜”这张一绘到底的蓝图上,绘就了一幅山区乡村谋发展、强振兴的绚丽画卷。
但要说最大的变化,或许在理念。农村产业形态逐步升级,着力推出培训、乡村旅游、农林、文创等四大主导产业,加快拓宽了“两山”转化通道,让大下姜联合体在农村基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路径也很清晰,其中,培训产业是“大下姜”发展的核心所在,乡村旅游产业是总引擎,农林产业是重要支撑,文旅产业是发展“催化剂”。
“接下来,我们将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全域延伸、多元融合。力争到年底接待游客突破1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亿元。”枫树岭镇党委书记余慧梅说。
变化让人欣慰,也让人提振信心。就在记者告别下姜村的一周后,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原则通过了《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0—2025年)》。这是破解浙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先手棋,是浙江耕种共同富裕“试验田”的担当。
示范区的大幕从浙江的一角掀开。“下姜,要从振兴发展‘一枝独秀’的盆景向‘先富帮后富,带动周边一起富’的魅力风景演变。”姜丽娟信心满满。
浙江省社科联原常务副主席蓝蔚青也认为,下姜村是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大下姜联合体是助推下姜和周边地区发展的有效形式,其辐射范围逐渐扩大,甚至突破了行政区域的限制,带动了周边地区共同富裕。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相信无论是6任省委书记的联系点下姜村,还是作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浙江省美丽大花园典型建设单位的淳安县,沿着共同富裕之路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必将遇见更美好的明天。
未来已来,岁月可期。
2021年6月
延伸阅读·书记说
先富帮后富,区域共同富
淳安县委原书记黄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