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感应电机及系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直线感应电机控制方法研究概述

1.3.1 传统控制策略

整体而言,传统RIM系统的控制策略,可以直接或经过改进后应用于LIM系统,具体情况视应用场合与控制需求而定。相对传统RIM控制方程,LIM最大的特点在于:因受端部效应影响,电机互感是电机运行速度、转差、频率、结构参数的函数,呈现出高阶、非线性、强耦合的变化特性[45-46]。除此之外,LIM的次级电阻在不同工况下也呈现出一定的非线性变化。本节将从控制角度出发,归纳介绍LIM典型的控制方法,具体如下。

1.3.1.1 转差频率控制

早期投入运行的LIM轨交系统大多数采取转差频率控制,即将转差频率设定为一恒定值,电机的输出推力基本与电流二次方成正比,那么只需对电流幅值进行控制便可实现推力控制,控制框图如图1-9所示。文献[47]详细介绍了实际LIM牵引系统转差频率控制方式:在电机速度低于12m/s的时候,转差频率控制在5Hz;如果速度进一步上升,由于逆变器输出电压限制,给定转差频率也会跟着线性增加。整体而言,该方法简单易行,但需选择合适的转差频率。若转差频率选择不准,在相同输入电流下,电机出力将会减小,从而降低驱动系统的整体效率。

图1-9 LIM转差频率控制框图

1.3.1.2 矢量控制

和RIM类似,LIM的矢量控制如图1-10所示,包括直接磁场和间接磁场定向控制,其中前者通过次级磁链观测器获取准确的磁链角度,进而对LIM进行解耦控制,如图1-10a所示;而后者则通过计算转差频率获得同步角频率,进而积分获取磁链角度,如图1-10b所示。在稳态工况下,LIM直接和间接磁场定向方式的效果大致相同;然而,在动态过程中,因转差频率求解公式不再适用,为此间接磁链定向获取的磁链角度将会出现偏差。通常情况下,矢量控制与转差频率控制类似,即在稳态下均只对LIM转差频率进行控制。但是矢量控制可通过改变次级磁链来调节转差频率,无需将其设置为固定值。因此,矢量控制方法适用范围更广,控制效果更好,同时还可结合最小损耗控制策略等,通过调节LIM励磁水平来提高电机系统的运行效率等[48-50]

图1-10 矢量控制框图

通常而言,电流环参数整定过程中,一般采用固定PI参数,其电流内环传递函数框图如图1-11所示。根据传递函数,通过零极点配置方法,可对PI调节器的比例和积分系数进行设计,其表达式为[51]

式中,ξ为控制器阻尼系数;ωn为控制器带宽;

根据式(1-1)可知,PI参数的整定过程与电机实际运行工况相关:对于RIM,除受电磁饱和及温度影响外,电机参数基本不变,因此对应的PI参数基本恒定;然而,LIM中参数变化较为剧烈(受边端效应影响等),若PI参数仍设为恒定值,则难以满足实际工况需求。除此之外,单纯采取PI调节器,无法消除dq轴电流耦合现象,尤其动态过程中交叉影响较严重。同时,在实际数字控制器实施过程中,PI控制器难以消除计算延迟带来的影响,有时会恶化系统控制性能。同时,矢量控制通常采用空间矢量调制(Space Vector Modulation,SVM)来产生驱动脉冲,采样频率与开关频率相同,如所需开关频率较低,则对应的采样频率也较小,从而进一步放大了计算延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图1-11 电流内环传递函数框图

1.3.1.3 直接推力控制

为了能够提高电机的动态响应能力,直接推力控制采取基于初级磁场定向的方式,直接对电机初级磁链以及输出推力进行控制,其控制框图如图1-12所示。根据迟滞比较器判断的结果,结合离线开关表,合理选出满足当前需求的电压矢量作为输入控制量。由于一个采样周期内只作用一个电压矢量,因此该方法的开关频率会比较低,适合于大功率LIM驱动场合。文献[52,53]详细分析了直接推力控制对LIM运行特性的影响:该方法不依赖电机参数,比较适宜LIM驱动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然而,相比矢量控制,因开关表内所选择的电压矢量数量有限,导致控制精度不高,磁链和推力波动较大。为减小电机输出推力波动,相关学者对离线开关表进行了优化,所采用的迟滞比较器也更加灵活,能够输出的判定结果更加丰富,从而选出更加精确的电压矢量。除此之外,有学者将该方法与电压矢量调制相结合,即一个采样周期内作用多个电压矢量,从而增加电压矢量调制精度,有效减小磁链和推力波动。

图1-12 直接推力控制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