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匹夫安知忠义 (6)
益州广汉郡梓潼城中
郭嘉等人进入梓潼城中时,作为益州牧的他早就得到风声,州牧府邸内,刘焉听着手下人的汇报,嘴角轻轻上扬,略显干瘦的脸庞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当今天子登基,大力改制,任用贤臣,刘焉自从中平五年开始,把益州打造成自己的小帝国后,基本对朝廷听宣不听调,依靠着益州的地势,和外界进行隔离.
原先刘焉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继续向朝廷示好,心里还有一些忐忑不安,生怕朝廷率领军队攻打益州,届时他刘焉的项上人头就不保了,对此刘焉心里忐忑不安中还带着一丝的恐惧.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董卓竟然造反了!
凉州董卓造反,光明正大的造反!
刘焉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益州和司隶凉州二地交接,且朝廷如今各地反贼不断,想来能派遣兵马镇压董卓的应该不会很多才对,如此,他的优势一下子体现出来,刘焉眼睛眼睛微微眯起,如今的他可以说稳坐钓鱼台,可以静等董卓和雒阳那边的人,看他们给出的代价是什么.
利益!
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刘焉就会选择站队,至于汉中的张鲁,他这两年来一直以米贼张鲁作为借口来搪塞朝廷,但是刘焉心知肚明,一介张鲁如果没有他的默许,张鲁岂能占领汉中.
不过,张鲁也是聪明人,占领汉中后,便再无任何的行动,似乎在某种意义上,他和刘焉达成了一个默契,虽然在明眼人眼里,这种手段太过劣质,但他刘焉贵为宗亲,同时也是益州牧,他只需要一个合适的借口就行.
酒肆中,荀谌坐在郭嘉的对面,看着楼下人来人往,荀谌不禁感慨::“益州借助地利,不曾受到侵害,倒是如同一世外之地.“
和狼烟四起的中原相比,益州百姓过的虽然清苦,但并不会让自己饿死,同时也不会死在战乱中.郭嘉深以为然的颔首,同时也在感慨刘焉这厮的命数当真是好,占据益州,对朝廷听宣不听调.
“友若,刘君郎看样子是准备待价而沽,看谁出的价格更高,就准备和其合作.“
郭嘉沉吟片刻,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荀谌微微颔首,赞同郭嘉的话,无论是贾诩还是他们,都想要争取到刘焉.
“不过.....“
郭嘉依靠着窗,目光看向州牧府邸的方向,眼神中带着讥讽,这讥讽正是对着益州牧刘焉,在他看来刘焉待价而沽的手段看似高明,实则愚不可及.无论最后是当今天子坐稳龙椅,还是董卓杀进雒阳登基称帝,他益州牧刘焉的下场都不会好到哪里去,无论是天子还是董卓今后都不会放过他.
益州纵然依靠地势之利又能如何,一旦携天下之势.以远胜数倍的兵马纵然刘焉有着地势之利,到最后也是死路一条.
...........
冀州邺城
阳光闯进冀州刺史贾琮的书房内,照亮那张颇为愁苦的脸,他原先收留的袁绍,月余的时间,袁绍犹如恶魔一般,在自己的耳边低语着,让他最后上了袁绍的这艘贼船.
和汝南袁氏平分天下,说实在的话,是个人都会心动,就更不用说本来就受到汝南袁氏帮助过的贾琮.
只是,这些日子来,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贾琮心里就升起无限的恐惧,每天晚上都会做着噩梦,每每看到屠刀落下的那一刻,自己的项上人头飞落时,贾琮就由衷的感到恐惧.
后悔!
贾琮内心深处升起后悔的想法,如果有可能,他想要时间倒流,回到最开始的时候,他绝对不会收留袁绍,而是直接把袁绍给赶出去,自己本就是冀州刺史封疆大吏,权势皆在手上,贾琮也不会知道自己当日为何会听了袁绍的鬼话.
“孟坚兄.“
就在贾琮懊恼的时候,袁绍挺拔的身影出现在贾琮的视线中,贾琮连忙收敛情绪,脸上露出笑容,真挚的看向袁绍:“本初,今日怎么有空来为兄这边.“
袁绍一进门视线一直落在贾琮身上,死死盯着贾琮,似乎要从贾琮身上看出点什么东西来,贾琮被袁绍盯的毛骨悚然,但是如今势必人强,贾琮额头上冒着微微的冷汗,皮笑肉不笑的看着袁绍.
“孟坚兄,你可是后悔了?“
踏进书房内,袁绍冷不丁的冒出了这句话,瞬间让贾琮脊后一凉,袁绍的眼神冷漠的让贾琮心里发寒,贾琮强装镇定,面上带着笑容,微微摇头道;“本初这是何意,为兄既然答应你,就不会违诺,况且就算为兄想要反悔,如今雒阳内的天子还会信任为兄吗?“
贾琮带着真挚的话落下时,袁绍略显阴沉的脸忽然露出了笑容:“孟坚兄,如今你我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而且开弓的箭没有回头的道理,你我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为兄明白.“
贾琮叹了一口气,正如袁绍所言那般,他们如今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眼下他贾琮只能随袁绍一条路走到黑.良久后,贾琮忽然回过味来:“本初打算何时起事?“
“不急,再等等.“
袁绍脸色一正,他做事一向谨慎,若无万全的准备,袁绍不会轻易举事,一举事便是再无回头路,随之,袁绍目光看向凉州的方向,他在等等凉州董卓.
不仅仅是他等,九州各州郡有野心的人都在等凉州董卓,倘若董卓败皇甫嵩,则袁绍等人都准备低调做人,假若皇甫嵩败于董卓,那么各地烽火起,因为董卓不过一介莽夫,尚且能成大事,他们如何不能!
故而,不同于刘备等人磨刀霍霍,做为大将军的皇甫嵩,如今的压力全部积压在他一个人的身上,导致皇甫嵩现在行事极其的小心,生怕走错一步棋,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届时,他有何颜面回雒阳见陛下,倘若败了,岂不是辜负了陛下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