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史记三千年·汉初战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韩王成惨遭杀害 张子房决胜千里

张良这一次并没有跟随刘邦入蜀,他还有别的事。什么事呢?要知详情,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刘邦西进咸阳之前发生的事情。

我在前面说了,张良准备去投奔那个不被人认可的代理楚王景驹,后来遇到了刘邦,他认为自己得遇明主,就跟了刘邦,随刘邦投奔项梁(此时他还没死),共保名义上的元首楚怀王。张良这时还没有忘记旧情,他对项梁说:“您已立楚国人的后裔为王,但声势还不够浩大。我听说韩国贵族中有一个叫公子成的贤能无比,可立为王,这样我们多树党羽,可以建立更广泛的同盟阵线,我们这里的压力也要小得多,这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灭掉‘嬴家王朝’的最好办法。”张良说这话有私心,但于公来说,这种广树党羽的策略对打击秦朝势力相当有益,张良的计策是“公私兼顾”。项梁让张良找到公子成,立为韩王,张良被任命为韩丞相,辅助韩王成在颍川(战国时代韩国的旧地,政治中心在阳翟,今河南禹州)打起了游击战。这样张良身兼二职,为刘邦与韩王成的未来积极努力。

张良这一次没有随刘邦进蜀地,不是他变心了,而是他放心不下韩王成,他要把韩王成的事情安排好再说。张良烧完栈道,就到韩王成那里了。

大家应该还记得项羽分封诸侯那件事,这个韩成也被封为韩王,治所在阳翟,属于颍川郡。因为项羽憎恶刘邦,而张良辅佐刘邦,他也就讨厌张良,而张良又是韩王成的丞相,所以韩王成又成了项羽打击的对象。这种分不清事理的人总是把不相干的事情放到一起搅和,表现形式是“迁怒于人”,其结果就是越怒敌人越多,越怒事情越糟。

韩王成有功劳,项羽已经给了封地,却又不让他上任,而是带他一起回自己的老窝彭城。这种行为真是如同一个孩子,任性得不可理喻。张良也一同随行,他对项羽说,刘邦已经烧毁栈道,无东进之心了。他又说了其他许多甜言蜜语,项羽对此深信不疑。

项羽把齐地分成三块,而有一个叫田荣的不服,把这三个齐王都解决了,自立为齐王。还有一个叫彭越的也捣乱。张良把他们写的“反项文告”给项羽看,项羽大怒。由于张良说汉王自绝退路无意东侵,项羽就放心地去打齐王田荣,不再顾念刘邦,这就给了刘邦绝好的喘息机会。刘邦利用“老虎”打盹的时间,把自己的手伸向了章邯等人的关中之地,一举平定“三秦”,等项羽回过神来,一切都成现实了。然后刘邦就举兵东侵,攻占了项羽的老巢,项羽赶忙从山东抽身回来,致使刘邦遭受“彭城之败”(大家若能参照其他章节,应该能理顺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事件也正是因为张良的努力,刘邦才能进一步扩展实力)。这时张良和韩王成被项羽扣留在彭城,项羽就是不放韩王成回到领地。过了一段时间,他把韩王成降为侯爵,最后韩王成惨遭杀害,张良却逃脱了,从小道跑回刘邦那里。项羽的行为激起了张良无限的愤慨,这个谋略大师真要出手了。

张良被封为成信侯,随军出征,刘邦对张良说:“我看现在的情况不妙,我准备豁出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作为封赏之资,你看谁有资格和我们共建大业呢?”张良说:“九江王英布(黥布黥,qín是楚国猛将,与项羽不和,彭越与齐王田荣共同反抗项羽,这些力量可以联合。而您的众多将领中唯独韩信可任大事,挡一面(成语“独当一面”之来源)。如果您要出赏资,不如赏给英布、彭越和韩信三人,如此项羽可破。”英布和彭越也是当时的知名人物,英布原是一个刑徒,值逢乱世,聚众造反,后来归顺项羽,屡建战功,被封为九江王,但在项羽征讨田荣,向他征兵时,他只派了一员偏将敷衍了事。这引起项羽的不满,二人心里产生了距离。而彭越原先是个盗贼,也拉起了队伍,但在刘、项进军咸阳时没有随队前往,项羽认为他没功劳就没给他赏赐,彭越心怀不满。这时田荣抗击项羽,就赐将军印联络彭越。新仇旧恨让两人一拍即合,组成“同盟军”,在梁地(即魏地战国时,魏国建都大梁,所以也被称为梁国,大致区域在今河南东北部与山东西部一带)与项羽战斗。这三个人为刘邦的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可惜都没有好下场:韩信被祸灭三族,彭越被煮成肉汤,英布也惨遭杀害。但在当时,重赏三人是正确的决策,张良再建奇功。因为张良体弱多病,所以他不能单独带兵,独当一面,他只能为刘邦制定战略与战术计划,是个不折不扣的谋略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