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江湖海刀光剑影 吴越楚以舟为马
建设城池是为打基础、建根基,其立足点在于“守”,守得好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但要想赢,还得研究“攻”。只守不攻,是消极防守,是自取灭亡之途;只攻不守,是盲目进攻;基础不牢,早晚地动山摇,必须攻守之道兼备。
在军事方面,吴国的总设计师是伍子胥与孙武。笔者遍查诸书,没有看到两人一起探讨战争的记载。对《孙子兵法》进行分析,孙武偏重于战略层面,而伍子胥可能偏重于战术层面,注意,是偏重,不是只关注这一层。两个人一定在军事的各个层面多有交流、沟通和探讨,甚至《孙子兵法》中都可能留有伍子胥的精神遗产。
有两本书现已亡佚,但在历史上是存在过的,记录了伍子胥的军事思想、理论与实践乃至吴国的军事制度,这就是《伍子胥书》和《伍子胥水战兵法》。这些著作有考古证据以为佐证,1983 年,在湖北江陵张家山 247 号汉墓的考古发掘中,发现 55 枚竹简上记载着一篇文章叫《盖庐》,共计 2089 字。盖庐就是吴王阖闾,这篇文章记载了他与伍子胥的对话,也是对吴国军政思想的阐述,应该是伍子胥兵法的一篇,不是全部,应该也不是伍子胥的原创,而是像《六韬》《管子》一样,是后人的辑录或者假托之作,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为了让伍子胥的功绩更加直观,需要补述他与吴王阖闾、吴王夫差在军事上的作为。可是相关资料太少、记载简略,并且分散在多部书中。既然吴国军事资料存世的太少,那就扩大一下选材的范围,不限于吴国本身的相关记载。从其他国家的军事记录中推想吴国的军事建设,进而探讨和还原伍子胥的军事战略。
本书的重点将放在吴国水军的发展。春秋战国之际,吴、越、楚、齐四国都有强大的水军,其中,吴越水军又是第一流的。“吴人以舟楫为舆马”“不能一日而废舟楫之用”,越人则“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两国因为辖区内水系发达,舟船比车马更加方便,所以水军都非常发达,基本在一个水平线上。如果相关资料缺乏,可以用越国水军的资料,来推断吴国水军会有哪些设施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