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绎读”出版说明
据译界前辈戈宝权查考,1856年,英籍传教士慕威廉翻译出版《大英国志》(上海墨海书院印行),国人首次得知西域有个名叫“舌克斯毕”的伊丽莎白皇朝文人——“莎士比亚”这个译名则最早见于梁启超的《饮冰室诗话》。中国甲午战败之后不久,英籍传教士艾约瑟编译的《西学略述》(1896年,上海著易堂书局版)详细介绍了莎士比亚——其时中国已经面临巨大的改制压力。清末新政时期,林纾与魏易合译的莎士比亚故事集《英国诗人吟边燕语》出版(1904,收入“说部丛书”第一集);革命党人推翻帝制行民主共和之后不久,初版的《辞源》(1915)已列入“莎士比”词条;随后不久,林纾出版了以文言小说体翻译的莎剧四卷(1916)……“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翻译莎剧成为我国新派文人的最爱,1930 年,经胡适之倡议,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编辑委员会成立了“莎剧全集翻译会”……据统计,自三十年代以来,莎士比亚在汉译西方文学经典中一直位居榜首,有的剧作译本达上百种之多——第二共和前期(1949—1960)出版的莎剧译本已达44种,印数44万余册。
不过,我国学界对莎士比亚的认识基本上还停留在“绝世名优,长于诗词”的层次,距离林纾所谓莎氏“立义遣辞往往托象于神怪”的看法相去并不太远。莎士比亚不仅是最伟大的英语诗人,也是西方思想大传统中伟大的政治哲人之一。在西方文教传统谱系中,不断有学人将莎士比亚与柏拉图并举:莎士比亚戏剧以历史舞台为背景,深涉人世政治问题的底蕴,尤其是王者问题,一再激发后人掂量人性和人世的幽微,为后世探究何谓优良政制、审慎思考政制变革奠定了思想基础——不仅如此,与柏拉图的戏剧作品一样,作为政治哲人的莎士比亚没有学说,他的政治哲学思考无不隐含在笔下的戏剧人物和戏剧谋篇之中。百年来,我们一直在经历前所未有的从帝制到民主共和的政制转变,却鲜有人看到,莎剧为我们提供了一笔巨大的政治哲学财富。晚近三十年,我们的莎剧全译本有了令人欣喜的臻进,但我们对莎剧的政治哲学理解仍然没有起步。
西方学界对莎剧的政治哲学解读很多,绝非无书可译。“莎士比亚绎读”系列或采译西人专著和相关文集,或委托青年才俊编译专题文萃,以期增进汉语学界对莎剧的政治哲学品质的认识。
古典文明研究工作坊
西方经典编译部甲组
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