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全能骑兵
后世汉武帝北伐匈奴,汉军骑兵战术就变的特别多元化,既能骑射交战,又能策马冲阵交战,也能下马步战。
像卫青主持的漠北之战中,汉军与匈奴初期就是进行马上骑射作战。
汉军通过迂回包围压缩的方法,废了匈奴的骑射之利,让匈奴被迫与汉军进行贴身肉搏。
两军在战马失去机动力之后,一直从马上作战打到下马步战。
在风沙天气中,两军更是失去指挥与建制,直接展开大规模混战,一直打到天黑时分,最终汉军凭借强于匈奴的韧性,一举击溃匈奴。
从这场战役就能看出,汉军骑兵经过改革之后,早已不是以往那种步骑兵了,汉军骑兵可骑射、可骑突、可步战。
同样匈奴也不是以往早期的那种弓骑兵了,匈奴同样能骑射、能骑突、能步战。
匈奴骑兵在失去机动力和骑射优势后,能与汉军下马步战,从白天一直苦战混战至天黑才败这一点就能看出,经过改革后匈奴骑兵还是很强悍的,绝非是那种失去战马就打不了仗的军队。
最后匈奴战败是因为匈奴高层韧性不如汉军高层。
在大军未败的情况下,匈奴单于和高层贵族最先承受不住这种高强度长时间的激烈度苦战,率先遁逃,所以才导致匈奴战败。
即便是匈奴的单于等人逃走了,但匈奴骑兵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依旧与汉军纠缠混战至天黑。
这个情况直到汉军抓到俘虏,率先发现匈奴单于不在,传遍战场的情况下,匈奴士兵才发现自家单于跑了,才有了匈奴的败退。
由此可见要是匈奴单于和高层指挥官不逃,这场战争最终的胜负还真不好说。
战后卫青清点斩获,发现斩杀、俘虏一共加起来才一万九千多人。
汉军自身死伤史书没有详细的记载,只写了个汉匈奴相纷挐,杀伤大当,也就说汉军的伤亡与匈奴差不多。
这也证明此战汉军自身损失也不小,赢得侥幸。
毕竟卫青遇到的是匈奴主力,全是属于匈奴单于的王帐亲兵,不管在装备上还是战力上绝非左右贤王那种牧民兵可以比肩的。
此战也变相说明匈奴不是一触即溃的末流军队,汉军也不像后人吹嘘的那样一汉当五胡,汉军赢的很艰苦,并不轻松。
一汉挡五胡是陈汤在击败乌孙后有感而发的话,说的是乌孙那种西域杂胡,并非匈奴这个草原霸主。
这一点上后世人颇喜欢断章取义,将西域杂胡的战力喜欢同等于草原霸主的匈奴,这一点是非常不对的。
匈奴与汉军双方的战术战法都很相像,武器装备也差不多,最后汉军能取胜的关键在于汉军的韧性比匈奴强。
要是在白登之围中,冒顿的匈奴骑兵能有他们后辈在漠北之战中表现出的攻坚战力,白登之围说不定就是一场西汉版的三峰山之战!
这也是全能型骑兵的威力,能策马骑射,能下马步战,能驰骋冲阵,真正将战马的战争潜力挖掘了出来,能承担各种复杂战略战术任务。
让骑兵既有机动力,又有冲击力,还保持着以往的运输性,且灵活多变,攻坚能力强。
从此骑兵彻底成为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之王!
从后来两汉时期的骑兵战术以及建设思路来看,骑兵注定是要走全能型骑兵路线的。
现在秦、赵这种步骑兵与弓骑兵的兵种战术,迟早要被淘汰,既然是注定要淘汰的战术,那便不学也罢。
想到此处,夏元已经确定,骑兵这种兵种,要么不建,要建就要走全能型骑兵的路子。
西方那种人少地窄的细分化兵种,不适合地广人多的东亚战争。
东亚地区因为人多地广且地形复杂,导致东亚地区的战争也要复杂的多,西方那种细分兵种的单一战术,在东亚行不开。
想到此处,夏元在沉思良久后终于开口道:“能不能将,秦、赵、燕三国的战法结合运用存乎一心?”
“这?”夏元的话大出夏汗、李季二人所料,这三国战法还能结合运用?
骑兵还能这么玩吗?
说不上夏元此策是好是坏的二人,各自对视一眼,皆不敢轻易浪言,而是仔细思考起此法的可行性。
对二人这番谨慎的表现,夏元颇为可笑,言语道:“你二人过分稳重,这样不好,若涉及千万军之事,怎么沉稳也不为过。
可现在左右前后不过两百骑,若行不通也无甚大事,届时改过来就是,权当经验磨炼即是。”
“既然家主发话,我等自然全力而为。”二人先是答口应下,尔后李季出言道:“只是如此一来,这骑兵恐怕耗费颇多。
想要骑兵既能射,又能突,又能步,骑兵训练断然不轻,粮秣耗费倍于以往。
且陪骑士经常训练熟络的战马一匹是不够的,起码要两匹,马在牧场上与在校场上的耗费又是不同,此又需要倍之粮秣。
最后想要骑兵射、突、步三绝,相应的器械也要倍之。
骑射所需要的弓箭是一项,骑突需要的戟、刃、矛、短甲又是一项,步战需要的步弓、长戟、长矛、盾牌、全甲又是一项。
这样一来光骑士自身军械就不是骑士一人能负担的,战时必须给骑士加配驮马才能保证骑兵军械不遗失,如此光是马匹就已经三匹。
如需长途奔袭作战,为保证速度,恐怕还得再加一匹乘马,四匹马骑士因作战之职,恐照顾不周,定然需要傔从予以帮辅,让骑士可以从俗事中脱身。
如此一来非战时两马一仆七器,战时则是四马一仆七器。
养这样的两百骑,耗费能抵两千步卒,六百弓骑或步骑,耗以往骑兵三倍之资,当真可行乎?”
“行不行试过才知道。”夏元并没有被李季所说吓到,依旧坚持道:“我就是要集秦之步骑、赵之骑射,燕之突骑三家而成一家。
这等骑兵,有百骑环绕,可裹万众。
千骑分张,可盈百里、摧坚陷阵。
万骑驰骋、电影千里、声威赫赫。
十万骑排山倒海,可横行天下、威压南北!
哈哈,怎么样,我之志向如何,你二人志向又如何?
我就要想别人不敢想之事,行别人不能行之事,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当万里觅封侯,如此不枉人间一遭!”
夏元的豪言壮语并没有感染到夏汗、李季二人,二人颇有一副忧心忡忡陪夏元玩闹的心态,硬着头皮开口应下。
对夏汗二人的担心夏元能够理解,可夏元也有不得不这么做的苦衷,毕竟不管投秦与否,一切皆在实力。
不投秦则必须有抵抗秦军的实力,如此才能存身于乱世。
投秦也必须有投秦后的价值,否则迟早被当做炮灰去悬首锋矢。
可现在夏元既没有抵抗秦军的实力,也没有被秦军所重视的价值。
一来兵不精卒不广,不能抵抗如狼似虎的秦军,二来也无甚影响力可被秦军重视。
所以夏元必须另辟轻巧,用后世之法提高军队战力,届时不论投秦与否皆有几分回旋的余地。
毕竟相同战术装备经制的情况下,不论夏元怎么努力,所部战力皆不会超过秦军太多,如此自然没有实力价值可言。
唯有仿照后世改革战法,才有那么一丝弯道超车的可能,继而展现自己的价值,不被秦军随意当做炮灰处理。
况且夏元敢这么做的原因也在于现在船小好调头,两百骑而已,改革成功自然最好不过,若失败也权当经验积累,不会太过影响军队战力。
趁着现在兵力少进行军事实验,纵使最后失败也不会对军队有太大的影响,否则兵力一多,夏元还真不一定敢轻易改变军队战法。
此刻夏元内心的一番思绪,自然不会对外人道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