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费尔普斯建言中国经济发展
1 中国经济增长有两个核心过程:第一,生产者的智慧(他们的知识和所受的教育),体现在国家或者国有企业从国外购买技术;第二,用户的智慧,体现在相应的市场其他参与者投入时间和金钱去学习如何使用企业引进的新产品或者国家要求引进的新产品。
2 对中国来说,最佳选择是先从西方国家购买可以提高生产率的技术,把对科技水平要求低的产品的生产率提高到西方国家的水平,因为相同的支出无法使中国购买足够的可以和西方国家生产率相提并论的高科技产品。因此,随着中国科技不断进步,中国的生产竞争力也会逐步提升。
3 一个国家对其经济制度的选择,必须从经济绩效的概念开始,即什么是良好的商业生态。首先,一个国家要想实现如此高的绩效,就必须有生产力的变化,我称之为经济活力。其次,一个国家经济的活力程度取决于它的经济制度,而不仅限于一般制度。
4 繁荣和发展的过程是可以衡量的。一个国家的生产率和失业率是其经济绩效的主要衡量指标。劳动参与率是经济绩效另一个维度的指标,通常被称为经济包容——融入主流经济:一方面,它可能反映了主流工作在多大程度上为人们提供脱离家庭和国家的经济独立性;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反映了人们获得主流工作机会的程度和广度,从而表明该国在消除包容性障碍方面的成就。
5 中国目前的工资增长水平已经可以满足人们基本的物质需求,人们开始高度重视自己是否处于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环境里,人们开始追求通过创新获得的成就感。塑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赋予人们的生活攀登一座山的意义,让人们的大脑对一系列新问题进行思考,中国将成为世界创新的“领头羊”。
6 中国通过贸易投资、劳动力和技术转移、海外技术转移实现了惊人的工资水平增长。但我们应该清楚的是,这些经济持续增长的途径能够带来的增长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会陷入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势。中国若想实现经济大繁荣,必须为创新提供更广泛的机会。从创新的角度来讲,中国、美国和欧洲面临的障碍是一样的,要想持续地推动经济增长、实现大繁荣,需要我们去解决一些根源性问题,比如如何调动大众创新、如何令大众实现自我发展。
7 中国发展轨迹这一短暂特征(指经常账户顺差)的影响,不仅有媒体高度强调的贸易错位效应,也有非常积极的一面。事实上,中国手中积累的国外资产净额的确起到了压低全球利率的作用。
8 当中国的生产力达到或接近美国的水平时,贸易会像现在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吗?随着中国财富的不断增长,贸易将继续成为推动工资上涨的一股力量。
9 贸易是一只援助之手,它帮助一个与其他经济体隔绝的经济体重新站起来。而一旦这样的经济体全面运转,它将获得其他经济体所拥有的能力——就像中国正在做的那样,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它将变得更加接近自给自足。
10 创新的可能性对中国提出了疑问:向高度创新的经济转型将对中国人民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中国要想拥有高度自主创新的潜力该怎么办?我们在新兴的自主创新理论中可以找到答案:它的性质、来源及其影响。
11 因为未来是未知的,所以创新才有机会。一个国家的创新活动,无论是结果还是过程,都能给社会带来核心利益:更高、更广泛的工作满意度,更高的工资和就业率,以及减少不平等。自主创新的尝试需要大量活力——有抱负的创新者、投资者和债权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潜在使用者,以及整个社会中的活力精神。
12 将生产率提升到西方最高水平的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主要来源只能是中国企业家大军的成功设想和创意。普通人并不缺乏想象力或创造力。这些人中的很多人一旦进入商业世界,就可以对产品和工艺提出新的想法。而还有一些人有洞察力,能够很好地预测哪些创造会在市场上成功,哪些不会。
13 中国提高自主创新速度需要做到:第一,培养真正的企业家。真正的企业家会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格局中找到企业发展的方向,他们拥有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有智慧且有担当,他们会运用自身的能力解决新状况和新问题。第二,培育有创造力的公司。有创造力的公司应该是新想法的温床。这种创造力需要想象力、好奇心,还需要深入的洞察力——对新趋势的洞察力,这种洞察力通常被称为“战略眼光”。第三,改变对自主创新的看法。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诞生并不意味着自主创新的完成,自主创新需要将这种新产品或新方式广泛应用于社会。未能被广泛应用的创新只能被认为是一种发明。
14 中国如何实现大规模创新?国家需要提供合适的激励环境,建立必要的制度,扫除创新的障碍,防止创新的想法和举措遭遇不幸。除此之外,广大民众也需要一起付出巨大的努力,只有民众有活力,创新才能发生,国家经济才能得到发展。
15 中国的自主创新正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原因有四。第一,中国企业积极研究国外的产品和方法,在此过程中,企业会在这些产品和方法中得到启发,从而诞生新的产品和方法;第二,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出口行业为了生存,需要努力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第三,教育普及程度变高,普及教育为偏远地区的人创造了机会,令更多人分享到创新经济的好处;第四,地方政府变得更加公允,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加大,这将为自主创新提供保障。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通过从海外转移、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扩散、将工人从西部转移到更发达的东部等方式,从多个维度提高了生产力和工资水平。中国在未来几年将通过“草根创新”,让生产率和工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当更多中国人参与到创新之中,中国的经济包容性将进一步扩大,中国经济必将走向繁荣。
17 中国的自主创新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还没有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创新是很难的,即使一个极具创业精神的经济体,也不一定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真正的创新取决于对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远见,以及对经济将如何对其做出反应的洞察。中国需要培养出更多拥有完整知识体系的创新创业者,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企业就越容易成功。
18 一个伟大的创新者,他不仅了解成本,而且会对销售有独到的见解。在中国,大规模的创新不仅需要人们有创新的意愿,还需要人们有洞察力和远见。要想在全球舞台上创新,中国企业需要对产品有“感觉”,让全球用户都满意。
19 中国当然可以通过自主创新实现国家的高度繁荣。几乎整个世界都处于创新能力匮乏的困境之中,有些国家已持续数十年。且几乎所有国家都没有找到出路。现在,中国率先走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道路。至少,这表明中国已成为“领航人”。如果这一方法行之有效,中国将是唯一一个实现繁荣的国家。
20 人们一直在问,中国企业家是否具备成为创新者的气质和修养。现在有证据表明,大量中国企业有能力实现创新。对中国和七国集团国家自主创新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排在第四位;在接下来的10年里,中国将超越英国和加拿大,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21 要想获得更快的发展,中国需要培养更多的科学家,同时,这些科学家需要从科研和教育中抽离出来,将其研究成果进行商业转化,这样才能创造出社会广泛应用的产品和方法,这是提高生产力所必需的。
22 “商业周期”已成为真实商业周期理论研究的那种波动:按照这种理论,随机(概率)过程产生的随机力会扰乱需求和供给,从而造成经济活动(以就业或工作时间来衡量)的波动。
23 中国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一点很重要。中国人也要避免陷入物质主义陷阱——仅以财富来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并且要避免满足于枯燥的商业经济。如果可能的话,拒绝那些只能提供金钱和工作保障的工作,选择迈向实现个人成长的不确定旅程。
24 中国经济仍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第一,坚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让市场更公平。第二,保持创新创业精神,经济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地大规模创新。第三,最弱势的工人群体的权益能否得到保障,要为更多的人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
25 创新者往往是那些站在主流观念之外、“跳出思维框架”去进行思考的人。高活力的核心是创新的愿望——就算前方有障碍也要进行创新,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前方有障碍所以更要进行创新。中国正在进行着许多高科技创新,继续在这方面进行努力对中国而言乃是明智之举。
26 人类的福祉不仅仅是消费和休闲,还有一部分是繁荣:快速增长的工资和换工作的便利带来了物质上的繁荣,而非物质上的繁荣来自能带来有趣的挑战、激发创造力并促进个人成长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