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末年当皇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7章 俺叫赵德铸,是个成年人

五日后,便是太史局为赵朴挑选的冠礼吉日。

按照惯例,由太常寺参考旧礼,置办冠礼所需相关仪物,在文德殿举行礼仪大典。

一大清早,赵朴就被乔贵妃派人接进宫,为他束发更衣,先换上一身祭服,头戴金涂银八冕旒,佩玉、绶,脚穿绯罗履袜。

然后赶在吉时之前,赶到宣德楼外的景灵东宫,在礼官的主持下,奏告天地、宗庙、社稷,遥拜先祖陵寝。

赵朴如提线木偶般,任由礼官摆布。

让他跪就跪,磕头就磕头,上香就上香。

从清晨忙活到晌午,赵朴只得空喝几口水。

王保偷藏的几块糕点都来不及吃。

一系列祭祀活动结束,礼官们簇拥赵朴赶回文德殿。

入殿前,赵朴在东阁房换上一身朝服。

饿了一上午,早已肚皮空空。

趁着更衣间隙,赶紧三两口塞下几块糕点,肚皮才好受些。

文武百官早已按照上朝次序站立。

托他的福,今日资善堂休课,诸位皇子兄弟都得来观礼。

本次冠礼,主角只有赵朴一个。

不是他有多么特殊,只是适龄皇子里,只有他尚未行冠礼。

赵佶头戴通天冠、身穿绛纱袍,姗姗来迟。

坐上御位,赵佶四下里一扫,最后目光落在赵朴身上。

明眼人都看得出,官家神情慵懒,对皇十三子加冠礼没多少兴趣。

“礼直官,开始吧!”赵佶大袖一挥,语气带着几分催促。

礼直官高声唱喏:“百官肃立,礼始!”

通事舍人、太常博士充当引礼官,负责引导掌冠者、赞冠者就位。

照常例,太常卿负责掌冠,阁门官负责赞冠。

赵朴站在大殿中央,抬眼一瞟,负责掌冠的太常卿王仲修,正捧着一方托盘,满脸肃穆地向他走来。

百官目光尽皆汇聚一身,赵朴也不敢过多放肆,匆匆一瞥赶紧低下头。

王仲修的样貌,却是看清了。

照他这副长相,两个女儿也好看不到哪去。

礼直官高声道:“跪~一进折上巾!”

礼直官嗓门洪亮,吓得赵朴一哆嗦,赶紧屈膝跪倒。

王仲修把托盘交给旁边引礼的通事舍人,从托盘里取出一面折上巾,亲自为赵朴裹在发髻之上。

“二进七梁冠!”礼直官又吆喝一嗓子。

王仲修取过七梁冠,为赵朴戴上。

颌下系带时,赵朴微微仰头,又瞟了眼面前的王仲修。

只见其始终黑着一张脸,不太高兴的样子。

赵朴暗暗苦笑。

前两日听乔贵妃八卦,说王仲修得知乔贵妃婉拒了王家亲事,颇为恼怒,还跑到赵佶跟前告状。

架不住王仲修胡搅蛮缠,赵佶还亲自到睿思殿,询问详情。

乔贵妃以八字不合为理由,说服赵佶回绝这门亲事。

王仲修告状,倒不是有多稀罕赵朴。

只是王家女儿竟然被拒婚,脸面上多少有些过不去。

赵朴皇子身份,在普通百姓眼里自然是高不可攀。

在王家这等官僚世家眼里,顶多也就是位“皇家普男”。

假若二人成了翁婿,想来他的脸色会好看些。

赵朴默默在心里说了声抱歉。

谁叫你王家大女婿是秦桧。

就算王璜天仙下凡,他也不敢要啊~

戴上七梁冠,赵朴在太常博士的引导下,前往大殿东侧,叩拜代表皇宋宗法的神牌。

然后回到大殿正中,叩拜赵佶。

赵佶面无表情地说了一番场面话。

礼直官三度吆喝:“三加九旒冕!”

赵朴跪下,王仲修为他摘下七梁冠,换上九旒冕。

“三进”古礼完成,到了冠礼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赐表字!

赵朴惴惴不安,还不知道,赵佶为他取了个什么表字......

阁门官高声赞冠:“岁日云吉,威仪孔时,昭告厥字,君子攸宜,顺尔成德,永言保之。

奉敕,字‘德铸’!”

赵朴心肝一颤,面色一白,赵佶赐给他的表字,叫做“德铸”!?

赵德铸......

赵朴也是穿越以后,才知道赵构的表字,叫做“德基”。

万万没想到,他的表字比赵构更......铿锵有力!

“礼毕!”礼直官拖长尾音。

“儿臣叩谢父皇!”

事已至此,冠礼已成,赵朴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赵佶说了两句勉励的话,张迪宣布百官退朝,各回衙署继续办公。

赵朴和太子赵桓,簇拥赵佶回后宫延嘉殿。

其余皇子放休一日,自由活动。

按照徽宗朝礼制,皇子加冠后,官家应当召集诸位皇子帝姬,皇后、四妃,以及宗正卿等服属较近的皇亲,举办一场大型家宴。

去年赵构加冠,就是严格按照此标准操办。

老赵家几百人齐聚一堂,其乐融融。

此次赵朴加冠,冠礼之前,赵佶就下旨,以内帑经费紧张为由,取消大型皇亲聚会。

只叫上赵朴、太子赵桓、郑皇后、乔贵妃等人,用一顿晚膳,意思意思了事。

此举表明,赵官家对自家老十三加冠成人这件事,当真不上心。

赵佶当皇帝有四大爱好。

一是修道,二是搞园林设计,三是书法绘画,四是反复修改礼制。

皇子加冠这事,在徽宗朝以前可有可无。

赵佶亲自主持修撰《冠礼沿革》,推行古制。

另外就是出阁礼,分量比冠礼更重,代表皇子成人以后,合法拥有相应的政治权利。

乔贵妃说,赵朴的出阁礼应该会放在成婚之前举行。

一顿家宴,在略显冷清、尴尬的气氛中进行。

尚食司的饭菜,赵朴吃得索然无味,还不如州桥夜市有滋味。

幸亏乔贵妃擅长活络气氛,在她的串联下,赵佶也渐渐谈笑起来。

“德铸,听闻你在资善堂,留下半阙佳作?”

赵佶放下筷箸,拿起温热微湿的锦帕擦嘴。

赵朴百无聊赖地扒拉着面前盘子,直到赵桓拿胳膊肘碰他才反应过来。

“回禀父皇,儿臣当时只是......只是......”

赵朴忙起身揖礼,话到嘴边又不知如何说出口。

难道说他为了逃课,才抄诗应付韦寿隆?

赵佶淡淡道:“韦翊善都跟朕说了,他当日出题考校众皇子,唯有你当堂作出半阙词。”

顿了顿,赵佶看着他,目光里多了些意外、审视。

“你那半阙词,的确写得好。

韦寿隆乃饱学之士,尤其钟爱诗词。

能得他夸赞,看来你确有几分才学。”

赵朴一愣,迅速反应过来。

韦老头居然没说他坏话,反而还帮他打掩护。

看不出韦老头竟如此仗义!

赵朴恭敬道:“父皇过誉,都是韦翊善平时课业讲得好!

幸赖父皇慧眼识珠,挑选韦翊善担任皇子师,儿臣学业才能进步神速!”

一番话,既夸了韦寿隆,又恭维了赵佶。

“唔~”赵佶捻须,嘴角挂着一丝笑,吟唱道: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下半阙,你可有想法?”

“这个......”

赵朴眼珠转悠。

如果此刻念出下半阙,反倒像是他早就准备好一样。

“启禀父皇,这半阙词,是有一日,儿臣读欧阳永叔所编《唐书》,读到安史之乱,大唐山河破碎时,有感而发。

遗憾的是,下半阙至今想不出。”

赵朴满脸愧色。

赵佶捻须点头,不疑有他。

在他看来,这半阙词已是极好,下半阙如果填得不好,反而不美。

原本他也有些想法,暗暗比对,却远远不如上半阙。

赵佶临时起意,笑道:“如果你去燕京之前,能够填上这后半阙,朕就许你恢复郡王爵位。

当然,须得前后对仗工整、意境相符,不可有失水准!”

赵朴又是惊喜又是意外,恢复王爵这么随意的吗?

果然是个轻佻皇帝,做决断太过随意。

“儿臣叩谢父皇!

儿臣一定尽力,争取不负父皇之望!”

赵朴下拜谢恩。

乔贵妃按捺心中喜悦,陪着赵佶连饮数杯。

小十三,好儿子,太给娘长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