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倭乱蔓延
忙碌整整一周时间,时茂勉强把烟霭村这一百多号人,全部录入到了生死簿分页上,同步传导至南华地庭本部的生死簿本体上。
这录入生灵魂魄的工作,对时茂来说并不算累,主要就是一个磨人。
启动生死簿分页的录入功能后,时茂必须每时每刻都以特定方式,为生死簿分页供给法力,期间不能有半点间隔停顿。
在这个供能过程中,时茂啥事也干不了,只能在这里干呆着,就好像个被锁在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只能不断重复着机械性的劳动,连放空大脑的空档都没有。
幸亏烟霭村人丁不旺,让时茂的工作量还不算多,那些在南华地庭核心控制区内的基层神官,现在的日子才叫头疼。
那些不光富庶还承载了大量政治功能的地区,人口密度堪称爆炸,但神官岗位并没怎么增加。
阴司之主要求生死簿的统计录入在一年内完成,这些富庶地区的基层工作量直接堆成了山,甚至有不少七品大员都不得不下场参与基层工作。
“统计完村民后,接下来就该统计烟霭村这个区域内的其他生灵了,虽然说村里没有饲养的牲畜了,但周围的山林里还有一些的动物。”
魂魄又不是人类的专属组成构建,猫猫狗狗也是有魂魄的,不然时茂也没法踏进修行路。
只是说人类的魂魄底子比其他生物好,自带三魂七魄,让人能在三四岁时生出智慧,并随着阅历增多提升智慧。
像时茂这种猫猫狗狗出身的精怪,生出灵智的时间会比人类慢很多,那种活了十多年且极为狡诈的老狗,才勉强追上三岁小孩儿的智力。
如果是什么蝇虫鼠蚁的话,想要开智慧就不是靠积累能做到的,毕竟寿命才那么一点儿,只能碰运气看能不能撞到机缘了。
人类有着其他种族羡慕不来的智慧,同样踏足仙路的难易程度,自然也比其他生灵高很多。
能让蚊子踏上修行路的机缘,放到人类身上,连一点波澜都不会掀起。
“天渐渐冷了,这两天村里的人一直在说要霜降了,他们准备在下雪前尽量出一次海。”
时茂在干活的这几天里,村子里的老百姓们可不敢闲下来。
原本已经走到油枯灯竭状态的村民们,在村子解封后状态恢复得很快,毕竟这段日子补充了不少荤腥,油脂的力量,总能促使人快速恢复。
牛长世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带着村里的青壮造船和修复港口。
烟霭村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出海捕鱼,用各种各样的渔获换取主食,渔船自然是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
造渔船需要多个专业修船匠出手,花上三个月的时间,才能把一堆木材变成能在海上仓促行驶的渔船。
这种阶段的渔船下海航行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根本无法经受住海水的侵蚀,用不了几个月就会出现明显的性能下降,一年半载的就该报废了。
想要让渔船能够在海水中长期使用,就必须在打造渔船的木材上下一番功夫。
或是通过特殊手段炮制木材,或是直接使用耐海水侵蚀的高级木料,又或者请修士在船上施展法力,让船只获得抗侵蚀的特性。
特殊手段炮制木材,那肯定是来不及了,把普通木材炮制到能长期抗住海水侵蚀,少说得要个一年半载的功夫。
而高级木料这个东西,烟霭村要是能买得起高级木料,他们还愁今年冬天的吃喝?
凡人制船最好的材料是铁力木,此木坚如金铁,泡在海水中能硬挺上百年而不朽败,这方大地上的沿海大官船大兵船,都得用铁力木制造。
听说在百年前,有个俗世命官带着一支铁力木大舰队,奇迹般的穿行四海,带回了无数奇珍异宝。
但自从他之后,纷乱的多个世俗王朝进入了整合阶段,出海远航这种事情也没有什么人去做了。
现在海上活跃的船只,除了烟霭村这种近海捕鱼的小渔村外,也只有官府的兵船和那些海盗船了。
“听说这几年里倭寇闹得越来越凶了,那些南边来的商人都在说,官府的水军屡战屡败,有不少郡县都闹了倭灾。”
“可不是嘛,我儿子在屏海城的码头当修船工,他见了不少打了败仗的官兵。”
在打造简陋渔船的空档里,牛长世和修船匠们闲聊着。
临海地界的修船匠不仅社会地位比较高,而且情报来源也相当的广,嘴里总能说出些外人不了解的新鲜事。
毕竟,这里信息沟通不发达,县里已经尘埃落地的事情,传到了周边村子里时也会变成全新头条。
倭寇是近百年才在东海上崛起的海上势力,他们来自的更东方的倭国,一个个水性惊人,又擅使长刀。
官府的水兵都接连打着败仗,就不用说普通渔民遇上他们会落个什么下场了。
“原本那些倭寇只在南方活动,但不知道为什么,听说这几年里倭寇的数量大增,而且在我们这边的海域内出现了。”
屏海郡属于东海北部最边缘处的偏远地区,虽然靠海,但这里的资源并不如南方丰沛,自然也没有南方那些城市富庶,倭寇基本上也不会来骚扰这个又穷又硬的地方。
“一群海外蛮夷,要真敢跑到了我们这里的海上,看我不一鱼叉怼过去。”
听到倭寇猖狂,帮着一起造船的汉子们自然不忿,二狗子在人群中间狠狠挥拳,一副倭寇敢来就狠狠揍他们的样子。
要二狗子说,倭寇能在南方猖狂那么久的原因,就是太懦弱了。
倭寇一天到晚在自己家门口晃荡,时不时还闯进来打砸抢烧,官兵剿匪不利就算了,百姓也是打不过就内逃内迁,老少爷们不敢和那些倭寇正面碰一碰。
“之前县城里不是说,几十年前南边就有很多村子内迁了几十里躲倭寇么,结果倭寇该来还是来,来得还更猖狂了。”
“你也不知道那些官老爷是怎么想的,听说那把百姓内迁的命令,还是皇帝亲自下的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