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在医院里,每个科室似乎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必须有实习生同时在岗。这个月,急诊检验科就是我们的天下,我和农溪、雯莎三个人轮番休息,每个人轮流休息两天。农溪休息完,轮到我,然后是雯莎。
今天,轮到了农溪休息,我和雯莎并肩作战。不得不承认,女生在窗口工作总是有优势。患者情绪激动,大声喧哗的场景,在女生窗口出现的概率似乎比男生要低得多。雯莎的声音又柔又甜,与患者交流时,她总是能轻松地化解矛盾,让对话顺利进行。
雯莎其实也不喜欢守在窗口。于是,我们两个坐在窗前,开始了一段轻松的聊天。我们一边闲聊,一边熟练地贴着快速术前四项的试纸条。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多贴一些,我们两个人专门负责这项任务,而顺香老师则负责处理标本。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已经贴了两百套,共计六百根试纸条。这些试纸条应该能用好长一段时间。
雯莎告诉我,她有强迫症,看到试纸条贴得不够整齐,就会忍不住把那根歪歪扭扭的撕下来,重新贴上去。我本以为她有密集恐惧症,我们一边开玩笑,一边认真工作。在这样的氛围中,时间仿佛过得飞快,我们甚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如果不是顺香老师提醒我下班,我可能真的会不知道时间可以过得如此之快。仿佛一转眼,我就已经贴完了试纸条,准备下班了。
回到宿舍,我静静地听着老覃和老母讲述他们今天在临床上的经历。老覃说,今天一早进入手术室,就在里面待了六个小时。我惊讶于手术竟然需要这么长时间,老覃却说,这还算短的,还有更长时间的。对于手术,我算是个门外汉,也可以说是无知。但我相信他们的话,或许这就是医生的日常,严谨而漫长。
2021年9月4日
今天,我深刻体会到了“急救”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和平时一样,我坐在窗前,专注地看着电脑屏幕,寻找是否有危急值或者异常的数据。一切似乎都很平静,没有危急值,也没有任何难以处理的样本。我终于可以稍稍安心了。
就在我拿出手机,准备放松一下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有一个习惯:每次打开手机,我几乎不需要经过思考,就会不自觉地点开抖音。我也发现,每次拿出手机,我总会刷一会儿抖音,才会去做我真正想做的事情。人们常说抖音有“毒”,或许这就是原因,刷抖音真的会上瘾。
然而,今天,我的习惯被一位大姐打断了。她突然跑到窗前,眼中含着泪水,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哀求:“医生,医生,这里是急诊吗?我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刚刚被车撞了,已经昏迷了。”
“就在这里!快过去!”我意识到情况的紧急,立刻指引她到旁边的急诊科。大姐没有犹豫,直接冲了过去。紧跟在她后面的是一个青年男子,他抱着一个小女孩,跑得气喘吁吁,一边跑一边对怀里的女孩说:“不要睡,不要睡,坚持住,爸爸带你去医院。”
男子的声音清晰地传进我的耳朵,我也看到了他飞扬的泪水,和他胸前的血迹。这一幕,我在电视上见过,但从未想过会在现实生活中亲眼目睹。而我,却什么都做不了。
过了一会儿,急诊科的护士送来了几份标本,不用想也知道是那个小女孩的。我立刻将标本放入离心机,进行离心,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当检验报告出来时,我看了看,除了血常规有几项数据异常外,其他一切都在正常范围内。
看到这样的结果,我舒了一口气。或许,这是最好的结果。
“医生,你帮我看看我兄弟,我兄弟晕倒了!”突然,又有人呼救。我以为今天可以顺利下班,但现实总是出人意料。
我出去一看,有两个小伙子架着一个昏迷的人走过来。我没有临床诊断的基础和经验,但我觉得他可能是中暑了。医院里有空调,自然感觉不到热,但外面的大太阳可能会让人活活晒倒。
那人的体温很高,而且现在疫情局势还未完全平复,我也担心,也有些慌乱。我这里没有任何措施,我能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将晕倒的小伙子送到急诊中心去。
由于疫情,现在进出医院看病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医院有严格的规定,必须查看患者近期的核酸检测记录,以及是否去过中高风险地区。如果没有近一周内的核酸检测记录,是无法进入医院的。我帮助患者躺在一张床上,护士立刻过来询问是否有近一周内的核酸检测记录,健康码是否为绿色。
我知道,这是件麻烦事,但也不是我能够解决的。我们实习生和医院的所有员工每周都要进行一次核酸检测,这是防护的要求。
在课堂上,老师告诉我们:“急在分秒,救在生死边缘。”虽然我不是临床专业,无法直接参与抢救,但急诊检验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份急诊标本,包括胸痛、创伤、卒中中心的标本,都需要我们第一时间进行离心、上机,并及时发放报告,以便临床医生能够做出最快的救治反应。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2021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