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月城的惨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记我的舅舅查理·伯特兰

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一年的五年间,我住在法国巴黎。五年的游学生活让我结识了各色的人,也遭遇过各种难忘的事,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当数和舅舅——时任巴黎警局预审法官(1)的查理·伯特兰共同调查罪案的经历。

我,帕特里克·史密斯,来自美洲新大陆的费城西部,母亲却是地地道道的法国人,而她哥哥正是查理·伯特兰。我孩提时,伯特兰每年都会不辞辛苦地越过大西洋与我们一家团聚。他不仅送我新奇玩具,还为我讲述世间的恐怖怪谈。虽然他常称家母为“和美国臭小子结婚的自由女神”,但对这位将儿时的我抱在膝头讲着各种故事的舅舅,我爱他不亚于爱父母。可直到成年后我才知道,在人称“现代巴比伦”的欢乐之都巴黎,舅舅竟一手掌管着负责监视都市阴暗面的警察组织。

得益于家庭宽裕,从家乡大学毕业,我便漫无目的地踏上游学欧洲诸国的旅程。在游历过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后,我应伯特兰的邀请落脚巴黎,暂住在蒙田大道的一间公寓中。

伯特兰这个土生土长的老巴黎人让我真切地见识到这座城市的光明与黑暗。同时,即使我不想,也被迫知道了这位面似大理石雕刻的舅舅,竟完全掌管着巴黎全市的警察机关的事实。他长期担任塞纳地区的警局局长,并在之前的大战中立下战功,获得荣誉军团勋章,之后又高升为塞纳地区的预审法官。正如老练的猎人熟悉猎场里每一条兽径,伯特兰也熟悉自己的猎场——巴黎街市。

即使年过半百,伯特兰仍保持着精瘦、强健的身材。他年轻时就酷爱击剑,公务再忙也会偷闲,每周去一趟星形广场(2)附近的击剑馆。他两条粗眉下的眼睛总是瞌睡般地半睁着,可一遇到案件便会猛然睁开,冷光闪烁。精心打理的美丽胡髭下暗藏一抹浅笑,满头黑发从中间整齐地分向两侧,一左一右在脑后翘起两个角,仿若歌德名著《浮士德》里的恶魔——梅菲斯特。

奉行独身主义的伯特兰在乔治五世大街的公寓里过着率性的生活,而每个周末我必会造访他的公寓。在他藏书堆到天花板的书房里,我一手端着白兰地,听着伯特兰讲述各种罪案故事,快乐无比。

那段时间伯特兰也带我进入真实的案发现场,让我以观察员的身份旁观他自如地指挥着巴黎刑警中的佼佼者,也数次见证那些震撼巴黎市的疑难案件被一一破解。

惊叹于伯特兰的非凡手段,我将他调查的过程完整录入手记,出版成书,不料竟大获好评。而今我已完全成为伯特兰的助手兼传记作家了。

“伯特兰,在你至今遇到的罪犯当中,谁是最强敌手?能说说吗?”

记不得是哪一次,在伯特兰书房听完他妙趣横生的真实犯罪故事之后,我无心地问了一句。

那时伯特兰正手举一只斟满白兰地的酒杯,全身放松地靠在他心爱的扶手椅上。听见我的问题,他略作沉吟,然后“嘿嘿”笑道:

“这要看如何定义‘强敌’了,帕特。当然,有很多罪犯在各种意义上都算棘手。譬如,在法国全境搭建数条精妙情报线的某国间谍头目;又如,毒杀十几名男性却毫无犯罪意识的十九岁美少女……但和他们对擂总是我赢,所以在此层面我敢不客气地说:‘他们做我的对手都不够格。’

“对了,帕特,能让我倾尽全力而战,最后还未分胜负的只有一个。那人虽不是罪犯,却必然是我至今交手过的最强敌人——”

“真的吗?还有如此厉害的对手……那到底是谁呢?”

“在之前的大战里,我从事情报工作。他则是德国某情报机关的头儿。我和他立足于谍报这块后方战场,以全欧洲为舞台交手斗技。有一次,甚至在君士坦丁堡拉开枪战,结果我俩谁都没命中对方……不过令人佩服的是他一直和我公平竞争。当他的属下要使阴招毒杀我时,是他亲手结果了那名手下,并寄来言辞诚恳的致歉信。打那以后,我对他产生一种棋逢对手、惺惺相惜的特别情谊……”

伯特兰舅舅的双眼也流露出对往事的怀念。

“那么,这对手后来呢?”

“战后他加入警察组织,好像还在柏林警局里坐上了高位。哎,有点难为情哈,说他却像在说自己一样……要论根源,搞过谍报工作的人平时若不追求点什么总觉得不起劲。”

“他叫什么名字?我也很想一闻舅舅毕生劲敌的大名。”

“柏林警局主任探长弗里德里希·冯·修特罗海姆男爵,德国名门修特罗海姆家第七代家主,贯彻骑士道精神的文武全才。

“帕特,这名字你可得记牢。我总有种预感,终有一天我跟他会赌上所有,再决胜负。届时我能否高唱凯歌呢?——多奇妙的感觉,期待中又暗含隐忧……”

伯特兰说着悠然倾斜酒杯,将白兰地滑入口中。

如今我回想起那天的对话,总伴随着一种奇异的感慨。

伯特兰的预感一语中的。命运之线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将分处德、法两国的两人拉近,邀请他们前往莱茵河流域的一座城堡——双月城。两位毕生之敌将以这座古堡为舞台,倾尽一切再度对决。

本手记正是日后被称为“双月城的惨剧”的详细记录。而在伯特兰长期的司法官经历中,这起案件也算得上顶级难度了吧。

诸位读者可能心存疑惑:为何我要在案件发生六年后的今天才公布这本手记呢?理由如下:

虽然伯特兰完美看穿真相,但出于对某位关系者名誉的保护,他没有公开真相,还严命我守口如瓶。如此处理确也符合其行事风格——尊重个人道德规范甚于法律。

就在前日,伯特兰和我获悉那人已经病逝。哀悼之余,伯特兰终于同意我将双月城中发生的事件公之于众。

那名关系者是谁?为何伯特兰直到其身故都不公开案件真相?随着读者诸君深入手记,相信答案自会明了。

莱茵河畔,被黑暗传说装点的古城里惊现连环密室杀人案。来自毕生劲敌的挑战,在客场不利的异国,伯特兰能解决这层出不穷的难题吗?而一番华丽的推理之后,伯特兰最终找到的令人惊愕的真相又是什么?

各位读者,接下来请一读我这沓拙劣手记。望各位能同我一样,乐享伯特兰大显身手,折服于其精妙推理。

帕特里克·史密斯

一九三七年五月于伦敦


(1) 预审法官:一八○八年,法国依照《重罪预审法典》特设的刑事岗位。除了预审控方和被控方提交的证据之外,还拥有较大的自主侦查权。——如无特殊说明,本书注释均为译者注。

(2) 星形广场:一八九九年建成的广场,广场中心是巴黎地标凯旋门。因十二条道路交会于此,广场形如芒星而得名。该广场后于一九四四年更名为戴高乐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