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魂穿明末
王世安今年30岁,是一名孤儿,大学毕业就进入钢铁企业,是上海宝钢炼钢厂的一名中级工程师,30岁能在宝钢这样的央企混到这个地步,也算是年轻有为了。别看王世安是理科生,但是他对历史地理也非常感兴趣,要不是因为文科毕业不好找工作,当初王世安肯定会选择文科。
王世安住在上海郊区,2022年某个早晨王世安和往常一样带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去上班,开车上班途中连车带人被一辆失控的大卡车挤成一团,王世安在这个世上最后一刻看见电脑中一团白光闪进了自己脑袋,随后眼前一黑什么就不知道了。
不知过了多久,王世安感觉听见有人在他旁边哭,浑浑噩噩的,感觉一直在做梦,看见一个人从小时候慢慢成长的影像,一会儿又看见一个古代人在哭,看见很多穿着古代服饰的人,看见很多人在喝酒,有人在向他贺喜,王世安又感觉自己在看一部古装电视剧,但是又感觉不像,因为这太真实了,就像自己亲身经历一样,于是他努力的睁开眼睛,可是怎么也睁不开,努力了很久,终于睁开眼睛,并且一下子坐了起来。
此时他看见一名满脸眼泪的30多岁的少妇惊喜的喊道,仁儿,你终于醒了,吓死为娘了,床的旁边还有两个虎背熊腰、长相粗犷的男子也是一脸担忧的看着他,王世安看着周围陌生的一切,我不是死了吗,这是怎么回事。突然,无数记忆向他涌来,脑袋一阵刺痛,良久,王世安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魂魄穿了,原身体主人叫王初仁,十八岁,现在是崇祯元年二月;祖上是大明朝九边重镇延绥镇黄甫川堡的军户,王初仁的爷爷在蒙古入寇时立功被封为世袭百户,王初仁的爷爷有三个儿子,父亲王建业是老大,前几天因旧伤复发去世,自己今天世袭父亲的百户,因为喝得太多,醉死了,而自己占据了这具身体。坐在他床上的是王初仁的母亲,站着的两名男子是王初仁两个叔叔。
王世安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发现一个笔记本状的东西在自己脑袋,王初仁想要近距离观察,脑袋又是一阵刺痛于是就放弃了一探究竟的想法,为了不让其他人看出什么端倪,王世安艰难的说了句“我很累,想一个人休息一下”,王初仁的娘说了句“仁儿,那你好好休息,我们就不打扰你了,如果有不舒服就叫娘”。于是,就慢慢走了出去,关上门。王世安心里想着自己居然会遇到穿越这种奇葩的事,哎!后世自己天天辛苦上班省吃俭用的存款,刚刚买的代步车以及车间刚来的综合管理小妹,滋滋!那个大长腿,这一切都成了泡沫。
自己本身就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对明朝特别感兴趣,经常看历史穿越小说,经常幻想自己穿越到明朝改变历史,穿越到明末,既有兴奋也有担忧,此时明朝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小冰河时期,正在经历天启到明朝灭亡的连年大干旱,河流干枯、土地龟裂、饿殍遍野、易子相食就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这样的环境农民已经不能生活下去了,需要朝廷救助,可是稳坐钓鱼台的皇帝和诸公们却根本不知民间疾苦,还一味的加税,于是催化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此时的明王朝外有满清强敌外患,内有天灾人祸、农民起义,朝堂上还有争权夺利东林党,耗尽了明王朝最后一口气,于是明王朝就在这种内外相交的困境下灭亡了。
华夏民族就开启了最黑暗、最苦难的历史副本,1644年,李自成攻入大明朝政治中心北京城,偌大一个大明朝只有一个老太监跟着崇祯皇帝,崇祯皇帝最后在煤山一颗歪脖子树上自尽,结束了明王朝近300年的历史。随后,满清入关,开始对汉民族的大屠杀,为了打击汉民族的脊梁骨,更是提出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逼迫汉人剃头,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自此,华夏文明开始慢慢落后于西方,想到以后自己会顶着一根丑陋的金钱鼠尾就觉得恶心。王初仁立志要改变这一切。
在后世自己一个人孤苦伶仃,没有家人,如今在这里还体会到了家人的关心,这也是现如今王初仁后世所没有体会过的。
事已至此,只能慢慢接受了。于是默默的说,既然来到了你身上,从此以后,我就是你,你就是我,你的官我来做,你的责任我来担。从此以后我就是王初仁。(为了便于大家观看,以后统一叫王初仁),这一整天王初仁也没有闲着,弄明白了脑袋中的东西是什么了,原来是后世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不知怎么以光球的形式进入了自己的脑袋,里面的各种资料都还在,特别是自己特意收集的穿越者大礼包《穿越者重建工业指南》、《赤脚医生手册》、《民兵训练手册》,里面包含了工业、农业、畜牧业、军事、医学等各种资料,凭着这些资料以及自己冶金方面的知识,定不会让历史重现。
第二天清晨,王初仁慢慢推开房门,刺眼的阳光袭来,微风吹过,身上的衣服拂起,虽然已是阳春二月,但是北方春天的早上还是比较冷,王初仁打了一个冷颤;王初仁慢慢走出房间,走出操守府大门,看着外面的一切,一排排的低矮土坯房屋错落着,远望而去,看见土坯堡墙上几名巡逻的军户,走在堡内青石板道路上,站在堡墙上,西北远望而去,雄伟的长城矗立在山脉之巅,山脉上稀稀拉拉的树木挡不住雄伟的长城。堡前的河叫黄甫川河,是黄河的支流,由于许久不下雨,露出了一部分河床。此处离黄河不远,仿佛还能够听得见黄河的咆哮声音。
这就是明朝九边重镇之一延绥镇东路神木道黄甫川堡,位于延绥镇最西北的一个堡,位于陕西省府谷县,为明长城延绥镇关堡。西至清水营十五里,东南至府谷县八十里,北至大边二十里。居黄甫河下游,西北据山,东南临川,距长城20里。据《延绥府志》载:此堡为明“天顺中置,弘治中添设关城,周三里三百一十步,高一丈八尺,楼铺十六座,为黄土夯筑。黄甫川堡还辖守一段长城,黄甫川堡辖长城“三十里二百十一步,墩台二十八座。
黄甫川堡位于黄甫川河旁边,东至黄河三十里,旁边就是西口渡、君子渡,西至清水营十五里,黄河对面四十里就是山西河曲县,再往东四十里就是外三关之一偏头关,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也是秦晋大地的重要通道之一,扼守着北面和东面的来犯之敌,此时河套不在大明朝手中,所以这里直面北方蒙古人,由于黄甫川堡西边就鄂尔多斯高原大片的沙漠,蒙古人南下往往就是选择这里突破,蒙古人沿着前套平原想要进入关中,黄甫川堡首当其冲。
正因为黄甫川堡这样重要,所以黄甫川堡有一游击将军领一游兵营驻扎,加上本堡军户共有一千四百七十七人驻扎,多年前的萨尔浒战役,游击将军带着游兵营支援辽东,全军覆没。又因为蒙古人的没落,朝廷重心转向辽东,一直没有补齐黄甫川堡编制,造成该堡最高长官就一百户官,罕见的由百户官暂代黄甫川堡操守,黄甫川营更是一个人也没有。
大明朝卫所体系下黄甫川堡属于右军都督府-陕西都司-榆林卫-孤山千户所-黄甫川百户所;黄甫川营在营兵体系下又属于延绥镇总兵-神木东协守副总兵、孤山参将-黄甫川游击将军;文官体系下又属于三边总督-延绥巡抚-神木整饬延绥东路兵备道、东路粮同知;行政划分又属于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延安府-葭州-府谷县。在现如今大明朝重文轻武的体系下文官体系是万万不敢得罪的,别看兵备道和东粮同知品阶不高,但是却管辖着延绥东路的开垦荒地、清理屯田、粮饷后勤。
大明朝兵备道全称整饬兵备道,明朝时在边疆及各省要冲地区设置的整饬兵备的按察司分道。兵备道道官通常由按察司的副使或佥事充任,据延绥镇志记载,有布政司参议、参政,布政使担任的,也有按察副使、佥事担任的;兵备道也称为兵宪,主要负责分理辖区军务,监督地方军队,管理地方兵马、钱粮和屯田,维持地方治安等。在战时兵备道是可以统领延绥镇东路兵马的,真正的实权地方官。兵备道基本上是延绥镇除总督和巡抚之外的三把手,总兵都不敢得罪他。所以今后遇见文官必要时就跪舔,抱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