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件事:学会攒钱
关于攒钱这件事,巴菲特曾经说过一句大实话:“如果你没有很好的家庭背景,那么要想积累财富,前期只能靠攒钱,后期才能靠赚钱。”赚钱属于开源,攒钱属于节流,二者都能让我们积累一定的财富。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暂时没有更多渠道去开源赚钱,那么攒钱作为节流的主要方式,就是最务实的理财方式。
(一)财富积累与人生的稳定感
拥有大量财富也许不是人生幸福的必要条件,但是拥有基本的财富确实可以让很多普通人减少对生活的担忧。2005年,一些社会学家曾经在德国做过一项研究,希望看看普通人和富人对同样的事情,各自会有多高的担忧程度(见表1-1)。
表1-1 普通人和富人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
(续表)
通过表1-1所示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发达国家,普通的德国民众对于自己的财务状况、工作稳定性和未来期望都远远不如富人那么乐观。
当然,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拥有一定的财富积累,确实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和苦恼。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例子。美国研究人员曾经对数百名富人进行过一个调查,用1到5分来衡量他们对整体生活状态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对生活不满意的受访者,年收入中位数是20.3万美元;对生活比较满意的受访者,年收入中位数是30.7万美元;满意度最高的受访者,积累的财富价值为138万美元。
因此,作为普通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努力,去稳稳地积累财富。这样做,不但是为了自己的成就感,更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
(二)财富积累的三个层次
关于财富,查理·芒格说过一段话:“走到人生的某个阶段时,我决心要成为一个富有之人。这并不是爱钱的缘故,而是为了追求那种独立自主的感觉。我喜欢能够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受到他人的左右。”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把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仔细看看这五层需求,我们会发现其实这些需求能否实现,与每个人的财富积累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我们经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每一层需求的满足其实都需要一定的财富来作为支撑和阶梯。如果我们把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和财富积累的层次进行归类和总结,会发现每个人一生的财富积累可以归结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人们需要获得基本生活必需品以及安全感,这一层对应的就是打好财富基础。
第二层是人们需要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对个人价值的肯定,这一层对应的就是取得财富独立。
第三层是人们需要梦想和自我实现,这一层对应的就是获得财富自由。
1.打好财富基础
打好财富基础,指的是我们的经济能力可以满足对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安全感的需求。经济学家曼昆在《经济学原理》这本书里提出过一个经典的问题,即人们要想明白自己的各种需求,哪些是“需要”,哪些是“想要”。
“需要”对应的是我们每个人生存的必需品,比如基本的食物、水和住处;而“想要”对应的则是饕餮盛宴、名贵跑车、奢侈箱包以及豪华别墅。无论是“需要”还是“想要”,要想实现,都需要有一定的财富基础。没有基本的经济支持,我们就有可能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栖身的空间,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满足我们对于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安全感的需求,是每个人打好财富基础的关键目标。
好在大部分人只要通过努力工作,都可以实现这第一层的目标。在此之上,我们可以开始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甚至是更高阶段的人生理想。
在满足这一层需求的具体金额上,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生活的不同城市来具体分析。比如,你生活在北京,根据北京市政府公布的数据,2021年北京市全市居民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为75002元,平均每月大约为6250元。
这对于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来讲,努努力是有可能实现的。
2.取得财富独立
在这个层次上,财富积累的目标是取得社会认可与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一个普通人的一生,很有可能是这样的:
父母挣钱养育孩子→孩子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孩子找到一份工作→孩子努力赚钱→孩子结婚生子→孩子再去培养下一代。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不同程度上也会实现个人价值、获得社会认可。
在青少年时期,大家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基于学习成绩。孩子努力学习,凭借较好的成绩上个好大学,为之后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打下基础。
在成年时期,大家比较关注的是有稳定的工作和工资收入、五险一金,未来发展路径清晰。
然而这一路“升级打怪”并不轻松,虽然赚的越来越多,但开销也会越来越大。能否实现财富的稳定增长,是我们为父母、自己、子女营造良好生活的关键,也是进入财富积累第三层的敲门砖。如果说取得财富独立对应的就是中等收入家庭,那么2019年年初,国家统计局给出了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测算标准。以一家三口为例,如果一家人的年收入在10万~50万元,则表示这样的家庭为“中等收入家庭”。当然这个标准是针对全国的,具体到一线城市或者三线城市,收入金额会有所不同。
3.实现财富自由
在这个层次上,财富积累的目标是满足梦想与自我实现的需求。在现实中,能够达到这个财富积累阶段的人并不多,但是这不妨碍我们为实现财富自由这一目标而奋斗。2021年,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21胡润财富自由门槛》报告。报告将财富自由分为入门级、中级、高级和国际级(见表1-2),并细分到中国的一线、二线、三线城市。“胡润财富自由门槛”主要考虑常住房、金融投资和家庭税后年收入。所以并不是说每个人都需要资产上亿才算实现财富自由,它和你生活的城市、持有的房产、收入等综合指标相关。
表1-2 2021年胡润财富自由门槛
资料来源:胡润研究院
那么现在的你处在财富积累的哪个层次上呢?
当然,无论你现在积累的财富有多少,我们都需要认清一个现实:财富自由,我们要的是自由,而不仅仅是财富,财富只是一种工具。我们要的自由,本质上就是时间上的自主权。
所以,我们之所以追求财富自由,说得更精准一点就是:个人不再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出售自己的时间。
(三)当代年轻人攒钱大调查
赚钱不多,花钱不少,这或许是当代年轻人的真实现状。毕竟在当下,“卷”不动的时候,很多人也想要“躺平”一下。这也就给超前消费、及时行乐带来了很好的理由。但是,有没有哪个时刻让你忽然下定决心,要开始攒钱了?
人生每个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也需要负担不同规模的支出——可能来自一场家人的重病,也可能是为了和你喜欢的人结婚,甚至来自你的买房计划。但是在众多理由当中,“安全感”是出现最多的词汇。钱虽然无法解决全部问题,但是能给你带来基础的安全感。那么为了获得这份安全感,年轻人是如何攒钱的呢?到底攒了多少钱呢?
不同收入的人,对自己攒钱的看法各不相同。《2022年年轻人攒钱报告》向我们展示了当代中国年轻人的攒钱理念。
直观来看,年轻人对自己的财务状况往往不满意。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收入的高低:在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人群中,认为自己财务情况比较糟糕的人占比达到了31.2%。收入越高,人们对自己的财务状况越满意。但是即使月收入3万元以上,还有8.5%的人认为自己的财务状况很糟糕,同时有30.4%的人认为自己的财务状况勉强及格。
再从行业来看,对自己财务状况最满意的是金融行业从业者、公务员、自由职业者,很意外,互联网从业人员不在前三名。当然,自由职业者这个群体也比较割裂,在最不满意自己财务状况的行业中,自由职业者的占比甚至也拿了第一。
那么年轻人有没有攒钱意识呢?
调查显示,超过9成的年轻人表示平时有攒钱的习惯。细分下来,有39.4%的人每个月都会攒钱,还有45.9%的人随缘攒钱。
当然,也有很多目标坚定的人会想尽一切办法攒钱,这样的年轻人占比在6.9%。
那么年轻人每个月存钱金额占收入的比重是多少呢?调查显示,有接近3成的年轻人会把月收入的30%~50%积攒下来,还有27.1%的人能把10%~30%的收入攒下来。也就是说攒下30%的收入是一个相对普遍的水平(见图1-1)。
资料来源:《2022年年轻人攒钱报告》
图1-1 每月存款金额占收入的比例
当然,也有很多令人钦佩的人,有4.2%的人每个月把80%以上的收入存起来,我想可能这样的年轻人家底比较厚、目标明确、有非常好的意志力,没有房贷、车贷的压力吧。
那么目前年轻人有多少存款呢?调查数据显示,存款金额在1万~50万元的年轻人是主力军,分布也比较均匀。也就是说,算上无存款或存款不到1万元的人,大部分人的存款在50万元以内,在被调查人群中的占比超过85%(见图1-2)。
资料来源:《2022年年轻人攒钱报告》
图1-2 年轻人存款情况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大家鼓起勇气使劲儿攒钱呢?调查数据显示,年轻人攒钱的三大原因分别是抵御突发风险、实现财富自由和买房。当然,还有27%的年轻人就是单纯地喜欢攒钱(见图1-3)。就像书签客说的:钱是人胆,攒钱能够给自己的生活增加底气,何乐而不为呢?
那么辛苦攒下来的钱,放在哪里最合适呢?调查发现,银行活期、定期存款是大部分人的首选。当然,还有6成左右的年轻人也会选择基金投资或者放在余额宝/零钱通,选择风险相对比较高的股票投资的年轻人占比次之(见图1-4)。由此可见,年轻人在存钱方面更看重稳定性和安全性。攒钱很重要,用靠谱的方式进行理财更重要。
资料来源:《2022年年轻人攒钱报告》
图1-3 年轻人攒钱的原因
资料来源:《2022年年轻人攒钱报告》
图1-4 不同的投资理财方式
那么,为了达成自己攒钱的目标,大家都会做出哪些努力呢?大部分人的首选还是节省日常开支,也有超过一半的人选择投资理财和优化支出,选择这两种方式的人占比都超过了50%(见图1-5)。
资料来源:《2022年年轻人攒钱报告》
图1-5 年轻人为攒钱所做的努力
尤其是存款少的人,比如存款在5万元以下的人,节省日常开支和优化财务收支是最优先考虑的选择。当存款超过50万元的时候,投资理财的重要性就提升上来了。因此,50万元是一个分水岭,存款低于50万元的时候,大家想的更多的是如何攒钱;当存款达到50万元以后,大家就会考虑如何投资理财(见表1-3)。
表1-3 不同存款人群的理财选择
资料来源:《2022年年轻人攒钱报告》
(四)工薪阶层的财务情况
如果要给工薪阶层下个定义,那就是主要靠工资来维持生活的人,这也是大部分人的生活状态。工薪阶层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工薪阶层的主要收入是月薪或者年薪。
其次,工薪阶层偶然收入较少,即使有,也都会用于小规模提升生活质量的消费。
最后,工薪阶层的风险承受能力有限,比如通常会担心失业等。
在过去几年里,我们经历了全球经济衰退。因此,失业成为大家关注的敏感词汇。而且,很多普通人对未来没有详细的规划,甚至没有为自己打算。金融知识的匮乏,让一些人从主观和客观上都没有了解自身理财状况的动力。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40多年,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没有真正经历过经济危机,但是没有经历过并不代表个人的经济状况不会陷入危机,日本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20世纪60—80年代,日本的经济迅速发展,日本政府提出了让1亿日本人成为中产的口号——“1亿总中流”。很多企业实行终身雇佣制,员工告别了失业保险。民众看到经济一直向好,对未来信心倍增,这也逐渐影响到了当时普通日本人的消费习惯——从储蓄型文化向消费型文化转变,大部分民众不再关心储蓄和理财,对物质享受只想立刻拥有。然而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可以长盛不衰,随着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经济增长放缓、股市暴跌,企业市值缩水、破产加速,民众生活开始出现困顿,加之日本社会老龄化加剧,生育率持续下降,逐渐老去的日本民众不但没有实现财富自由的梦想,甚至养老也只能靠自己。
因此,在宏观经济形势趋紧的情况下,工薪阶层更要看好自己的钱包。
一方面,我们要坦然接受消费降级。消费降级在全球经济动荡的当下,也许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作为普通人,你可以减少外出吃饭的次数,减少奢侈品消费,减少打车的次数。你会发现,这些行为最终会为你每月节省上千元的开支。
千万不要被有些人鼓吹的“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理论忽悠了,否则,你就真的会变成“薪尽自然凉”。
另一方面,不要增加负债。裁员潮让大家人心惶惶,尤其是当自己经济状况变差的时候,各方面的消费不断增多,人们很容易陷入负债的泥坑。这个时候减少花销才是最有保障的方案。消费时首先要考虑实用性,不是生活必需品就不要买了。消费类电子产品,比如相机、电子阅读器等非必需品能不买就不买,因为手机已经具备了这些功能和特性。
在经济形势不确定的时期,我们要学会把更多的钱攒下来,因为只有钱攒了下来,我们才能有底气应对宏观经济带来的巨变,才有可能避免变成“脆弱的工薪阶层”,为之后进一步投资理财、用钱生钱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