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提升指导与实践:平衡性练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平衡性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定义

平衡性是对身体稳定性的一种描述,指身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稳定和在有外力作用下通过有意的、无意的或反射性的活动让身体恢复稳定的能力。平衡性是一种几乎各种运动都会用到的能力。个体如果平衡性太差,就无法在运动中保持平衡,会发生摇晃甚至跌倒,导致在完成任何运动时都有较大困难,尤其是一些注重平衡性的竞技体操项目,如单杠、双杠、平衡木等。平衡性主要分为静态平衡性和动态平衡性。

静态平衡性

静态平衡性是人体在某种姿势下保持稳定的能力。在实际状态下,人体重心无法完全维持在一点上,而是在一定范围内不停晃动,但这种生理性晃动是无法控制的,所以静态平衡只要求维持相对静止的状态。

动态平衡性

动态平衡性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重心来保持身体稳定,或人体受到外力被迫改变当前姿势后能够自动调整至再次恢复稳定的能力,它是涉及人体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及多个器官的综合性协调能力。

影响因素

平衡状态的形成是身体多个器官和系统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是“输入-整合-反馈”3个环节在瞬间完成的一种身体本能。其中,“输入”为感觉输入,由视觉系统、本体感觉系统和前庭器官3部分组成;“整合”为中枢整合,由神经系统完成;“反馈”为运动控制,由肌肉系统和骨骼系统进行响应。这3个环节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输入 整合视觉系统本体感觉系统前庭器官神经系统反馈肌肉系统骨骼系统

感觉输入

在感觉输入环节中,视觉系统负责收集周围的环境信息,以及感知身体运动状态和身体所处方向;本体感觉系统传递躯体感觉,包括肌肉、关节和肌腱等器官的状态及人体的方位感;前庭器官最重要,它由内耳的3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组成,负责感受并传输头部位置变化信息,以保持头部姿势和位置正确,是维持人体平衡的关键器官。

中枢整合

在中枢整合环节中,视觉系统、本体感觉系统和前庭器官所收集的信息会被传递到神经系统,经过分析和判断后,由下行运动传导束(锥体束)将神经信号反馈至运动终端,指导身体保持或恢复平衡状态。

运动控制

在运动控制环节中,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负责响应神经系统的信号指令,通过继续保持静止或快速调整姿势来达到身体平衡,从而完成平衡性的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