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解读日常行为密码,一眼看破玄机》:认知行为,识人就要准到骨子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密切、频繁,而要想在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了解别人的真实心理。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解一个人,洞察他深藏不露的内心玄机,并采取相应的交往方法,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成就事业必备的生存技能。
人的表象未必可靠
我们是不是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自信满满地对某件事或某个人进行估测的时候,结果却偏偏出乎意料?这不一定是因为我们得到的信息不正确或是方法不得当,而是因为我们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例外。
孔子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予。”虽然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以及细节可以推测他的内心世界,但是人们的外在表现往往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有些我们看似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实际上却与事实大相径庭,这就是例外情形。因此,将实际和例外结合地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初次赴约的人光鲜亮丽,举止谦和。可是熟识之后,原本的体面礼貌变得庸俗暴躁;开始一项新工作的人积极勤奋,干劲儿十足,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努力勤奋的员工变得懒散迟钝;新结识的人大方随和,宽容无私,可是深入交往后,随和宽容的朋友变得计较自私……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转变,是因为人们出于不同的动机,通过改变自己的外表、行为和语言来迎合别人的期望,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而等到熟识之后,取悦对方的欲望消失,人们就会还原为本来的自己。因此,那些美好的形象往往只是暂时的,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面对这样的人,我们一定要小心提防,因为他们所表现出的信息往往都是错误的,是为了迎合不同的人而精心定制的讯息。如果我们得到的仅仅是假象,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那么,怎样才能分辨出人们所表现的是真实的自我还是伪装下的另一副面孔?看看下面的几个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听其音:从某种角度来说,一个人越在乎的东西往往就是他没有的东西。举个例子来说,一个人很注重自己的衣着打扮,就很有可能暗示着他对自己的容貌不够自信;一个人若是吹嘘自己的才能,也许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才能方面有所欠缺。总而言之一句话,有的时候人越炫耀什么,自己很可能越缺少什么,作为阅人高手,一定要细听起因,不要被其表面现象迷惑,而是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一眼洞悉对方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思其行:初次见面,为了更快地了解对方,我们不能只通过一些简单的语言信息就妄下决断,还要通过对方的行为来判断他的性格真相。比如寡言少语的人往往性格比较古怪孤僻,这种人也许有很多的想法,只是不善用言辞表达而已。相反,有些人夸夸其谈,看似见多识广,其实内心一片空虚。所以要想看清对方的真面目,我们一定要认真打量对方的行为,不要错过他们举手投足间的任何蛛丝马迹,只有这样才不会被表象所蒙蔽,最终做出自己最正确的判断。
观其面:在生活中我们总是爱犯这样一个错误,那就是总是相信自己对别人的第一印象。然而这种印象总是会给我们带来一种错觉,使我们偏离了正确的阅人轨道。所以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本着越是美好的方面越应该引起注意的方针政策。因为每个人都会故意美化或掩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得体的举止和恰当的话语并不一定是对方真实性格的体现。
其实有时候,人们并不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性格发生了变化,而是他们的天性本是如此,他们在不同的动机之下改变自己。而一旦动机消失,他们就会恢复庐山真面目。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如果你想成为一个阅人的高手,就必须要掌握这样三个关键点:首先,要在不同的情况下留心观察,彻彻底底地了解对方的真正用意。其次,结合不同情境判断分析哪些行为是真实的,哪些行为是因需要表现出来的,以免在无意中上了别人的圈套。最后,我们还要认真地观察对方的原本个性,切勿只注重表面现象而使自己在今后吃亏上当。
看人一定往骨子里看
这世界上虽然君子和小人依然共存,但他们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正像一位哲人所说:“君子与小人就像水与油不能融合。”
一般来说,君子有才德,小人无道德。虽然有才能的人未必都是有道德的君子,有道德的人必然不同于小人,所以不能不识别审察。君子间的交往像水一样清淡,小人间的交往像甜酒一样甘浓。品德高尚的人不以利相交,而以德相交。君子见了别人的危难就同情他,小人见了别人的危难就幸灾乐祸。君子以得仁义为快乐,小人以满足邪淫为快乐。君子和小人有着截然不同的道德情操。
君子喜欢赞扬别人,小人喜欢毁谤别人;君子喜欢给予别人,小人喜欢向别人索取。君子要求自己严格,小人要求别人严格。君子心地宽广,泰然自若;小人常常忧虑恐惧,惶惶不可终日。对于君子,你替他办事容易而要讨他喜欢却难……对于小人,你替他办事很难而要讨他喜欢却很容易。
君子使各种意见得到合理的一致,却不随声附和;小人随声附和,而不去合理地解决意见分歧。君子在穷困时仍能坚持操守,小人一旦穷困,就不能节制自己了。君子坦然自安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坦然。君子善于设谋,小人善于猜想。依附小人的,必定是小人;趋附君子的,则不一定是君子。
奸佞之人总是无事生非造谣中伤,使得贤才难以被人识别而加以使用。所以古人感叹,任用贤德的人并不太难,识别贤德的人才真正困难,使用有才能的人并不太难,发现有才能的人才真正困难。正如画画一样,画老虎画皮毛容易,画出内部骨骼就困难了,认识人的外貌容易,认识人的内心就困难了。
如果是正直的人,他内心富有而不侵犯礼法,地位尊贵而毫无傲气,担当重任而不三心二意,处理事情诚实毫无隐瞒,遇到困难不会逃脱,面对问题能够随机应变,这就具备古人所说的仁、义、忠、信、勇、谋六守,这就是真贤能之士了。要判别正直的人,下列六种识人的标准可供参考:富之而观其无犯;不犯者,仁也;贵之而观其无骄;不骄者,义也;付之而观其无转;不转者,忠也;使之而观其无隐;不隐者,信也;危之而观其无恐;不恐者,勇也;事之而观其无穷;不穷者,谋也。
除此之外,在与人交际中也有八种了解人的方法,例如提出问题,看他知道得是否详尽清楚;详尽追问,看他应变的能力;用间接方法考察,看他是否忠诚;明知故问,看他有无隐瞒,借以考查他的品德;让他管理财物,看他是否廉洁;用女色试他,看他的操守如何;把危难的情况告诉他,看他是否勇敢;使他醉酒,看他能否保持常态。这八种考验方法都用了,一个人的贤与不贤就能区别清楚了。
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当我们了解了怎样从细节处了解人心的时候,我们也不能断章取义,过分强调某个细节中的信息而忽视了从整体上对不同信息的把握。只有将不同的细节联系起来,洞察这些信息背后的隐藏意义,我们读人的过程才能卓有成效。
兰兰最近很不开心,原因是她发现她新交的男朋友现在的表现和两个人交往以前的表现相差特别大。她的男友是个商务人士。以前两个人刚刚认识的时候,兰兰对他的印象很好。他总是穿着得体,彬彬有礼,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他每次就餐后都会把用过的餐具有条理的摆放在桌子上,桌面也非常干净整洁;两个人一起出去时,他对周围的人总是很礼貌,总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人提供方便。兰兰把这些细节看在眼里,心里非常高兴。因为她相信只有从细节透露出的个人性格信息才是真实的,而她所看到的恰好能证明她认识的这个人是个非常优秀的男士,他的餐具摆放良好,说明他有爱干净、有条理的生活习惯;他的礼貌和乐于助人说明他良好的教养和善良、大度的心胸。可是,随着两个人交往的深入,兰兰却越来越失望。因为她发现她的男朋友变了,和以前她所看到了解的他相差甚远。他的个人物品摆放混乱,做事也并不条理清晰,井然有序;他为人很自私,不太顾及他人的感受,而且性格暴躁,爱发脾气。兰兰不明白是自己当初的判断失误还是有什么原因促使了男友的巨大变化。如果说是刻意在她面前故意表现来赢得她的好感,可是他在同事面前的表现也是这样的。兰兰很疑惑也很苦恼,找不到事情的原因。兰兰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很多人都发现一些自己熟识的,自认为十分了解的人有一天开始变得和自己以前所了解的那个人大相径庭。这时,人们总会以为是因为某种原因促使他们发生种种变化,其实不然,那些人天性如此,是人们的判断产生了失误。
其实,兰兰男友的事情不难理解。是兰兰对男友最初的分析判断产生了偏差。虽然我们应该通过细节来分析一个人的性格信息,我们也不能过分强调某个细节的作用而忽略了其他信息,不能因为某个明显的细节就忽略了其他细节。我们知道,良好的就餐习惯往往同某些职业联系在一起,并不一定是教养使然。而得体的穿着和良好的待人方式也是某些职业的特征之一。兰兰的男友是个商务人士,而商务人士会经常性地应酬,而应酬中礼节和待人方式则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兰兰眼中男友曾经的优点并不是性格使然而是职业使然。兰兰却忽略了职业这一重要细节因素,过于注重某个细节,最终导致了对男友的错误判断。
因此,注重细节固然重要,我们也不应该局限于某个细节而忽视其他的细节,应该从整体上把握这些细节,做到既看得到树木,又能够看到森林。那么,怎样做才能即把握住细节,又能从整体上把握诸多细节的作用呢?看看下面的几点将会对您有所帮助。
谨慎分析,小心被某个细节迷住双眼。有时候,我们很可能轻易地就能发现他人体现出的非常明显的细节信息。这时,我们不能大喜过望,认为有了这样一个明显的细节就武断地进行判断,而忽略了寻找其他方面的细节。这样很可能会造成细节信息的片面性,导致解读人心的片面性,最终影响了我们阅人的成效。甚至因此带来消极的后果。前面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前车之鉴。
平心静气,继续寻找有用信息。当我们有了非常明显的细节信息之后,还应该保持平静的心态,不能过于欣喜或满足,还应该继续在细节处进行寻找。能够帮助我们探寻人心的信息永远都不嫌多。只有获得充足的信息,我们才能够对人进行准确的判断;只有信息足够全面,我们的判断才能够更加准确客观。虽然,有些信息具有很大的代表性,仅凭这些信息就能够得出准确的结论。但是,我们还是应该谨慎为好,这样才不至于在阅人的道路上走太多弯路,甚至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分析信息,从整体上把握信息传达的意义。当我们尽可能地获取信息之后,我们就来到了最关键的一步——分析信息。信息分析的结果决定着我们阅人的质量,因此绝不能草率马虎,粗心大意。每个信息都有其自身的隐含意义,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隐含意义找出来并进行整体上的加工整理。这不是将各个信息的意义简单地和在一起,而是将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整体的角度获取信息的有用部分。这样,我们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信息,获得准确的判断。
为了在阅人的过程中获得满意的成效,对细节的整体把握非常重要。只有在注重明显细节,不忽略隐藏细节的基础上分析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的阅人结论。
内心客观,才能看得准人
认识自己需要理性全面,认识别人则更需要公正客观。只有摆正心中的标尺,才能对别人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避免我们在学习阅人智慧的进程中走上歧路。
走上阅人的道路,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对他人的行为给予各种各样的评价,并在此过程中训练自己积累阅人技巧,学习阅人智慧。
给予评价的过程至关重要,因为我们对别人的评价精准与否,直接影响着我们能否解密识人的玄机,成为阅人高手。因此,我们在评价别人时要特别注意:评价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精准。要想做出精准的评价,就需要我们在阅人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做到公正客观,不偏不倚。
其实,生在繁杂的社会,身处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中,想要做到冷静客观并不容易:对熟人进行评价时,由于包含感情在里面,难免带着我们自身的偏好;即使是面对陌生人,我们给出评价时也往往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对此就无计可施,如果我们对下面提到的几点格外注意,并按照其中给出的方法去做,相信我们在评价人时,就会更加客观了。
1.别让感情亲疏误导了你
《韩非子·说难》中有篇智子疑邻的成语典故,大意是说,一场大雨过后,有一家人的院墙被浇坏了。主人的儿子出来提议,说要小心提防,夜里可能会有小偷光顾。有位邻居也好心地出来提醒,说要做好准备,防范有人会在夜里来偷盗。可是主人没有听取他们的建议。不料当天晚上,这户人家果然失窃了,这时主人才后悔莫及。然而,在主人看来,儿子想到夜里可能有人要来偷盗,是聪明机警的表现;而对于邻居也过来提醒这件事,在这家主人看来,这位邻居则是可疑的,他有可能心存别的目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自己的儿子与邻人说的是同样的话,可是在主人听来意义却不同,因此才有截然不同的反应。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别,就是感情亲疏关系在作怪,它误导了主人对他人的评价。俯察自观,生活中的我们其实也像故事中的主人一样,常常受到感情亲疏关系的影响。我们对亲人,好朋友的评价往往用过多的积极词汇,而对我们的竞争对手、和我们有过节的人评价中往往负面因素居多。这时我们心中评价人的标尺就已经倾斜了,对人做出的评价当然不够客观,也会影响我们阅人之术的养成。
因此,在阅人时,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摆脱感情关系的束缚,把人们放到平等的位置上,冷静客观的进行分析,做出公正的评价。
2.个人的喜恶要不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恶,俗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说的就是这道理,这就像是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一样属于正常现象。小艺从小就喜欢安静,善于思考,是个聪明娴静的女孩子。她不喜欢热闹的气氛,也因此很不喜欢那些爱制造热闹气氛的活跃分子。在她看来,那些性格活泼爱热闹的人往往都不可靠,无法高效地将工作做好。因此,在公司欲安排她与另一位很活泼、爱凑热闹的同事小兰一起完成一项很有挑战性的任务时,她觉得很为难,她认为与这样的人合作不会很好地完成任务,而如果任务失败将对自己在同事和领导心中的形象有影响。因此虽然不愿意失去这次表现的机会,考虑到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她还是选择放弃了。于是领导把这份任务交给了小兰和另外一个同样很活跃的同事,结果不久之后,两位同事就把任务出色地完成了。这让她大为惊讶,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同时也很懊悔自己当初没有抓住机会。故事中的小艺正是由于自己的喜恶作怪,在评价人时加上了个人情感,没有客观公正地对人做出精准的评价,才导致自己不能准确阅人识人。由此可见,在阅人识人过程中,不能带有个人的喜恶。
我们要成为阅人高手,就必须控制好自己的个人情感,在阅人过程中,尽量理智看人,公正对人,客观读人,这样才能得出精准的评价,带有偏见色彩的个人喜恶千万要不得。
3.不要被舆论力量误导
初到新的生活环境,我们所了解到的关于这个新环境的各种信息中,有很大部分是从别人的口中得到的。而这些从别人口中得来的信息的可信度往往是不同的,有的是客观的介绍,而有的却上加上了介绍人的个人情感。
如果别人只是客观介绍事实,这固然是给了初来乍到的我们很大的帮助,但是如果他们的介绍中包含了个人情感,而我们又全盘接受了这些信息,那么我们很可能就在这些舆论的作用下不知不觉地戴上了“有色眼镜”。小安刚刚进入一家公司工作,对工作流程,人员分配,各位同事及老板的性格等一无所知。还好有位热心的同事主动给她讲解工作中各个环节的操作,并介绍各位同事及老板的性格特点。
从这位热心的同事口中,小安得知自己要做的工作其实十分辛苦,并且老板人很挑剔苛刻。在对同事感激之余,也难免会有些失落:自己经过层层面试考核,好不容易得到这份工作,没想到竟是这个样子。但是再一想,情况未必像同事介绍的那么严重,再说自己好不容易应聘成功了,就先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吧,其他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再做打算。
然而工作一段时间后,细心的小安发现,工作其实并没有同事描述的那么辛苦,只是稍微有些烦琐,这对于耐心做事的小安来说,并不是太难应付的事;同事给予良好评价的人多是她工作中的好朋友,而那些评价不高的,恰是平时与她关系不是很和谐的人;老板也不像那位同事说的那样挑剔苛刻,只是做事有些古板,不轻易夸奖人而已。多亏小安细心谨慎,有自己的主见,才没有受到同事的影响,正确认识了自己的工作以及老板。我们也应该多学习小安,在舆论面前保持冷静客观,分清哪些是客观可信的,哪些是带有个人情感,需要自己主观判断的。对于带有个人情感的信息,要留心观察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切勿戴上“有色眼镜”看人。
以上提到的是尤其需要我们冷静分析,保持客观态度的三种情况。其实,先入为主的印象,思维定式的影响,都会影响到我们对他人的判断,因此我们要擦亮双眼,多训练自己,看人时一定要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
最易看错人的十大忌讳
1.切忌“先入为主”
我们与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时,对方首先给我们留下印象的一般总是外貌。外貌(包括长相如何、风度怎样等)似乎决定着第一印象的好坏。他人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相当深刻的。但是,我们认识人不能只停留在第一印象上。第一印象只是对一个人的认识的起点,而绝不是终点。因为它毕竟是建立在信息不足,尤其是反映内心本质的信息不足的基础上的,因而具有一定程度的表面性和片面性,有时还会有虚假性。并且,第一印象也常常受我们的生活经验、我们个人的好恶倾向所左右。须知,生活中,人是可以改变的。所以我们应该努力看得更深刻一点。
第一印象基本上是由直觉得出的。我们对直觉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直觉往往最纯净、最不被掩饰,但是它也往往是最简单、最肤浅的。因此,不要光凭直觉,除非受过专门的训练,已达到老练的侦探或者渊博的心理学家那样的水平。记住:全然听信“第一印象”是幼稚的,甚至是危险的。应当去验证它。如果后来所观察到的事实与第一印象不符,就应尊重事实,去除先入之见。
不了解事实真相,就不可能明智地思考问题。有些人并不逃避思考,可是在分析问题时,总喜欢像猎犬追捕猎物似的一个劲儿地捕捉那些足以能够说明其先入为主的观点和事实,而对其他情况不屑一顾。他们只对那些说明其行为正确性的事实感兴趣。
有人常根据听到或知道的关于他人的情况,在未与其见过面时就做出判断,他们甚至在与其见面后,怀疑或无视自己的判断,以符合原来的结论。
先入之见使人不可能有真正的洞察力,必须努力克服。克服先入为主的最好方法,是把感情和事实严格区分开来,努力做到对事实做客观、公正和全面的分析与判断。
2.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我国有句老话说:“看人挑担不吃力。”仔细琢磨这句话,可以感到回味无穷,对人启发不少。
有时候,我们常常百思不得其解,“这个人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只要你在内心假设处在此人那样的位置和情况,你会怎样做,就会明白此人的行为了。你也许会发觉,你也不得不和此人曾经做过的一样,甚至还不如此人。
“设身处地”,这不仅有益于搞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了解别人的最简单的一个方法。
A当小科员时,常常在背后议论科长无能,“一件小事也要考虑再三”、“优柔寡断”,宣称如果有朝一日能“掌权执政”将如何如何,大有扭转乾坤的气势。事有凑巧,不久A果然“上马施政”,结果大半年下来也不过如此而已。A深有感触地说:“看人挑担不吃力。现在才知道办一件事是多么难啊!看来前任科长不是优柔寡断而实在是身不由己,何况在那样的情况下还做了许多事,真是不简单啊!”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有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一个人。
3.不保持适当的距离
西方有这样一句谚语,说出了一个很平常但又深刻的道理:“英雄的妻子,不知道自己的丈夫是英雄。”
事实常是这样,对于朝夕相伴的人,一方面非常熟悉,闭上眼就能说上十几条特点;但另一方面,对其特点也容易漠然视之,有什么新变化、新发展,也常常不注意了。
要深入了解一个人,就应该长时间与其接触。但是,这又会造成习惯上的错误,有许多问题反而难以觉察,因为“脸挨着脸,就看不见脸”。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人恰如其分而正确的理解无需经过长期的、过分亲密的熟悉。在时间长短、密切程度和恰如其分的认识等参数之间,最有可能存在曲线关系。更准确地使人们彼此相互理解,必须有某种最适合的时间和适度的密切程度。
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如有一方面不合适,就会限制有关的必要信息,与此同时,长时期的过于密切地相处,很可能歪曲相互理解的准确性,给对方凭空抹上许多色彩,或过高地估计了对方。要知道,“情人眼里出西施”。两个互相很要好的人,彼此在内心留下的都是对方美好的形象。这对于认识一个人是不利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熟知并非真知”。
因此,在与一个人的结识时间不过长、关系不过密时头脑最为冷静客观,这是对于正确地认识此人是最适合的。
4.不敢进行大胆猜测
要认识、判断一个人,不妨先根据此人留给我们的最初形象来进行分类,假设就是这么一种类型的人;然后,再在实际生活中逐步去有意识地观察,看看是否符合我们的假设。如果全部符合,此人就是我们原来假定的那种人;如果全部不符合,此人就是另外一种类型的人;如果部分符合,此人就是具有这种类型的人的某些特征,一般这种情况最多见。这样,至少有助于我们的认识。
大数学家高斯曾说过:“如果没有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测,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
当然,运用这种方法,首要条件是已具有了认识人的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应注意不要落入定式心理的陷阱,用先入为主的框架套人。分类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与事实是否相符。要灵活,而不要偏执、死板。
记住,我们仅仅是假设。
5.不用比较的方法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认识人也是这样。见的人多了,就会自然而然地感觉到张三与李四的差别,李四与王五的不同了。
比较,是我们认识周围世界和思考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比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一个买鱼的人说:“现在鱼真贵。”所以认为鱼贵,是和过去相比,过去几角钱一斤的鱼,现在几元钱一斤。又如,“今天天气真好。”这总是和过去有几天不好对比而言的。我们也时常这么说:“老张家的两个儿子长得挺相像,可老大老实,老二滑头。”“老李的两个女儿都长得水灵灵的,不过小女儿比大女儿更漂亮。”说某人聪明、漂亮、高尚,或者愚蠢、难看、卑劣,都是和别人对比而言的。
可以说,心理比较是人们普遍的心理状态,没有比较是不可能的,问题在于怎么比。如对比的方法正确,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果只有横向视野,没有纵向视野,或者只看近不看远,就会由此产生各种错觉、猜疑和误会。
比较是一个好方法。它对于认识人,分辨出人们之间的微小差异是有很大帮助的。
6.不以偏见识人
正确地认识一个人之所以极其困难和复杂,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感情对于我们的理性的干扰和影响,使我们常常迷失方向,走向歧路。
当我们认定某人是好人时,其一切就都变成好的了;当我们认定某人是坏人时,其一切就都又变成坏的了,甚至以前做的好事也被说成“别有企图”。感情,统治着人的内心,神秘而无所不在,有时甚至可怕。
培根说:“情感以无数的,而且有时是觉察不到的方式来渲染和感染人的理智。”《圣经·诗篇》中说,一个人情感激动时,“虽有耳朵,却听不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见,认识上的局限、感情上的偏爱。人们不会轻易就达到互相了解,即使有最美好的意愿和最善良的目的。而如果当偏见蒙住了人的眼睛,想要去除是相当艰难的。无论是证据、常识还是理性,都对偏见望而生畏。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跳出感情的圈子,摆脱利益的束缚,心平气和地去观察了解一个人,才会有更清楚的认识。
7.不看他周围的人
认识一个人还有一个很简便的方法,即只要看看环绕着这个人的经常是些什么人就行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总是喜欢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也总是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一个喜静、乐于思考、性格内向的人,一般不会喜欢与大吵大嚷、轻浮、外向的人交往,一个行为主动、办事沉着的人也一般不会喜欢一个行为被动消极、办事急躁慌张的人。由于各种原因,有时人们会结交与自己截然相反或者反差很大的人为友做伴,但只要仔细分辨一下,真正从内心喜欢的,还是和自己相似的人。
同时,长期的、稳定密切的人际关系,会使交往双方在某些行为准则、性格特点、价值取向等方面变得相近或者相同起来。所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8.以貌取人
人们长期以来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好人必定是身高体壮、眉清目秀;而坏人则总是形容猥琐、獐头鼠目的。
其实,人的相貌之好坏,与其内在素质之优劣,并非都是成正比的。据说大圣人孔子满脸是毛,相貌不佳;周公又瘦又小,像干枯的树桩。但他们都功业卓著,名垂千古,使后人仰慕不已。而桀和纣,尽管长得英俊高大,是当时天下有名的美男子,但结果却遗臭万年。
“人不可貌相,水不可斗量”。如果仅以相貌来判断人,最终会失误的。唐朝的安禄山,长得肥胖,肚子很大,一副忠厚的样子。一次唐玄宗问他:“你这肚子里都装些什么玩意儿?”安禄山答道:“我的肚子里装的只有对你老人家的赤胆忠心,别的什么也没有。”唐玄宗听了心花怒放,对安禄山越发信任。可后来,安禄山却兴兵作乱。
9.不进行独立的思考
倾听别人的意见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听过之后,自己还要再思考。当确信自己的观察、认识是正确时,就绝不可轻易地被别人的言论所左右,即使100个人当中有99个人唱反调也要坚持下去。
不过,要注意的是,不要被偏见、成见束缚而固执己见。如何把握好这个分寸,全在于自己是否冷静、公正、客观。尤其是年轻人,思想依赖性大,往往容易怀疑自己的直观感觉,又容易受到外来意识的影响,轻易地动摇自己正确的判断和见解。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是客观事实,也是很正常的。
因此,成见不可有,定见不可无。应记住眼睛比耳朵更可靠,但是如果不运用自己的头脑进行认真的思考,那么,眼睛看得再多,耳朵听得再多,也是毫无益处的。
10.做极端的判断
有的人这样写道:“人,乃是宇宙间最错综、最完全的事物:融怜悯、友善、坚韧、顽强、智慧、高尚于一身;集自尊、自私、懒散、贪婪、愚昧、卑俗于一体。”确实,一个人的性格是多方面的,只不过一个突出的侧面掩饰了其他的侧面。
因此,不要做极端的判断。作为社会的人,其心灵世界是极其复杂、极其丰富的,不可能是单一色的。高尔基在他的长篇小说《三人》里,曾经借主人公伊利亚的口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一个人是坏的,也还有好的地方;如果一个人是好的,也还有坏的地方。我们的灵魂是多色的,随便什么人都是如此。”
假如你喜欢十全十美的标准人物,那么文艺作品也许能满足你,但是在你的一生中恐怕永远也不会遇到这样的人。人若要达到完善、完美,还需经过漫长的“修炼”。
总之,只有在实践中考验、识别一个人才是最可靠的,才能减少判断失误,而和谐的判断,不仅是不可靠的,也是不可取的。
言行举止表露心迹
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仅仅依靠一张嘴是很难完成交际沟通的,以及真实全面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于是采用了一些辅助手段。手舞足蹈说的是人高兴时的手足动作,抓耳挠腮说的是人着急时候的样子,张牙舞爪说的是人凶恶的表现……从中不难看出人的身体动作可以作为表达情感的辅助工具,也可以从中窥探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所以要想深入了解周围人的真情实感,可以从细心留意他们的一举一动入手。
东拉西扯、频频打断别人话题的人。这种人倾向于冒进,欠缺稳重,给人一种毛头小子的感觉,很少有人会和他们长时间地交流,更别提促膝而谈,所以他们很少有真正的朋友和可以依靠的人。除非有求于他们,但必须提防的是他们做事往往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所以千万不要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到他们身上,否则定会吃大亏。
习惯性点头的人。这种人比较关心他人和体贴别人,知道给予配合的重要性。及时表达自己的认同,可以使说话者增强自信和对谈论话题深入思考,并得以充分发挥,有利于找出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于人于己都有好处。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他们同时也是愿意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的人,能够尊重别人的弱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寻求到解决的方案,具有热心助人的性格特征。能够聆听别人全部的说话内容,并给予认真的思考回答,让说话者会有被认可的感受,因此,会认可和欣赏他们,把他们当成可以深交的伙伴。他们也是一些乐于交朋友的人,这不仅表现在能够给予朋友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且还在内心深处关怀和体贴朋友,处处为朋友着想,时时想着为他们排忧解难,随时准备帮助朋友,最为难得的是经常在尚未得到别人请求协助的时候便伸出了援手。
心不在焉的人。这种人属于精神涣散者。他不重视谈话过程,自然不会在意谈话内容,即使用心听了,那也是粗枝大叶、丢三落四。这种结果的外在表现是他们办事容易拖拉,一延再延,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对方让自己做什么,而且得过且过;如果目标已经明确,条件也具备,他们却又往往无法把精力集中起来,一心二用,接到手中的任务往往不了了之,毫无责任感,终生难有所成就。
喜欢凝视别人的人。凝视是一种意志力坚定的表现,他们常常不用过多的言语与动作就已显得咄咄逼人了,而且不管是男是女,都表明他或她现在是充满力量的强者。假如眼光真的可以杀人的话,他们的凝视肯定可以成为致命的武器,因为与这种目光接触,难免会有受到攻击的恐慌。实际上,大多数人之所以凝视他人,只是为了想看穿对方的性格而已,并无实际攻击意图。
乐于与别人目光接触的人。无疑是主动向对方展示自己的内心,表明既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对方,也为对方了解自己敞开了大门。他们充满了自信和直爽,从不怀疑自己的动作会给他人带来不愉快。他们懂得为他人着想,所以做事专心,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希望做出好的成绩让公众认可自己、接纳自己;懂得礼貌在交际中的作用,能够把握分寸,非常适合需要面对面进行交流的工作。
趁人不注意窥视他人的人。这种人属于心术不正的类型。自身根本就没有什么特长或惊人之处,但却总是想着能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们不知如何才能实现这个愿望,而现实当中又很少有人愿意理会这些空想家,结果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为了实现自己的白日梦,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他们学会了工于心计,善使机关。
坐立不安、精力充沛的人。这种人给人一种事业型的感觉,而他们也正是按照事业类型打造自己的。由于身边的工作机会很多,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不允许自己错过任何机会,积极投入身边的所有事情当中,忙完这个忙那个,放下一头又抓起另一头,结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疲于奔命,造成极度的紧张,无法专心致志于分内工作,得不偿失。
动作夸张的人。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也要蹿上蹿下,扰得周围的人不得安宁。但他们的本质是好的,并不是存心想要别人不舒服,之所以会这样,其实是按捺不住热情和好强,认为光靠言语不足以表达心中炽热的感情,所以必须加进一些夸张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和进行思考。可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通常存在着极度的敏感和不安,他们无法确定自己的这种方式能否被别人认可和喜欢。
小动作中隐藏大信息
举手投足之间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心态和性格。有些下意识的小动作,能够在不经意之间透露出一个人的内心。
1.边说边笑
这种人不管自己或别人的讲话是否值得笑,甚至连话都还没讲完他就笑起来了。他们不是不重视与别人的交谈,只是自己本身爱笑罢了。
有这种下意识动作的人大多性格开朗,知足常乐,对生活要求不太苛刻。他们有着天生的交际能力,无论在什么地方,他们总是有极好的人缘,这有助于他们开拓自己的事业。但是这类人大多喜爱平静的生活,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多属于没有野心、喜欢过与世无争生活的人。
2.拍打头部
如果你正在问他“我的事情你办了没有”,他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脑袋,那么你不用再问也不用他再回答了。因为拍打头部这个动作的意义就是在向你表示懊悔和自我谴责,他肯定把你上次交代的事情忘到脑后去了。
时常拍打前额的人一般都是心直口快的人,他们为人坦率、真诚,富有同情心。他们没有很深的心机,如果你想从某人那儿了解什么秘密的话,这种人是最佳人选,他会把他所知道的全都告诉你。但这并不是说明他没有忠诚度,相反,他很愿意为别人帮忙,替别人着想。如果这种人得罪了你的话,请记住,他们绝对不是有意的,而且他们会马上认错,请求你的原谅。
如果他拍打的部位是脑后部,那么这种朋友你可要小心了。因为他这种人不太注重感情,而且对人苛刻,功利心比较强,他选择你作为他的朋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可以利用你某个方面的条件。当然,这种人也有很多方面值得你去交往和认识,比如对新生事物的学习精神等,尤其是他对事业的执着和开拓性,你会从中获益良多。
3.交谈时抹头发
当与你面对面坐着或站着的时候,这种人总要时不时地抹抹头发,看起来好像在引起你对他们发型的兴趣。其实这只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而已,这种人就是一个人独自在家发呆,他也会每隔三五分钟就查看一下头发上是否沾上了什么不好的东西。
这种人通常性格鲜明、个性突出、爱憎分明,尤其疾恶如仇,这也导致他们容易冲动,做事情不考虑后果。因为他们太过于自我,重视自身的感觉,大多数缺乏一种对家庭的责任感。
他们一般做事细致,善于思考,他们的快乐来源于追求事业的过程。他们是不在乎事情的结局的,只要大胆地去做了,即使失败,他们也不会后悔。
4.挤眉弄眼
不管是在二人世界还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这种人都肆无忌惮地挤眉弄眼,有时候他们是在调情或相互勾引,但更多的时候不是这样。他们缺乏内涵修养,为人太轻浮,在恋爱和婚姻上容易喜新厌旧。虽然表面上他可能和爱人相处得很融洽,不会去做离婚这种事情,但你不要被外表所欺骗,他之所以这么做只不过是他的自尊心在起作用而已。
这种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尽管他们内心都比较高傲,但因为他们处世圆滑,不易让别人看出破绽。他们善于捕捉机会,积极争取,深得上司的赏识。
另外,这种人极好阿谀奉承,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他会不惜说尽好话巴结别人。但事成之后,他可能就不会再对你那样了。
5.掰手指节
有些人习惯于把自己的手指掰得咯吧咯吧地响,这完全是下意识的,不管有人无人,有事还是无事。但是对其他人来讲,如果心烦意乱时听到这一种响声,心里一定极不舒服,真想冲上去冲他吼两声。
这类人大多精力旺盛,活力四射,即使他生病了,只要叫他去干一件他平常最喜爱的活动,他同样会从床上爬起来。他们还很健谈,但容易得理不饶人,倚仗自己思维逻辑性较强而经常把你的谈话、观点说得一无是处。这种人比较任性,对工作环境很挑剔,如果是他喜欢的,他会不计较任何代价而踏实努力地去做;相反,他肯定会不好好工作,直到你把他辞退为止。另外这类人也比较多愁善感,而且很痴情,只要是异性,他们可能只相处一两次就会爱上。
6.腿脚抖动
生活中,你会发现这样一种人,不管是开会也好,与人交谈也好,还是独自坐在那儿工作,或是看电影,他们总喜欢用腿或者脚尖使整个腿部颤动,有时候还用脚尖磕打脚尖或者以脚掌拍打地面。这种行为当然不够礼貌,但习惯者总是习以为常。
这种人最大的特点是自私,他们凡事从利己主义出发,很少考虑别人。在感情上,他们有着很强的占有欲,经常会无缘无故地吃醋,本来很小的事情,他们偏偏说得很严重,有种神经质的倾向。这类人对别人很吝啬,即使是对自己的朋友亲人也不愿多出一份力,他们总是把钱财看得很重要。不过这类人很善于思考,经常会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7.表里不一
这种人处世圆滑、老练,不轻易得罪别人,即使他心里早就对你恨之入骨,但与你见面时依然会对你友好地微笑。
这种人喜欢假装客气,当你给他递烟或其他食物时,他表面上一再推脱,但手却伸过来接了,显得很客气的样子。这类人一般比较聪明,兴趣广泛,对待感情也不专一,时常把爱情视为儿戏。
与这种人相处,你会因他的表里不一而产生厌恶,但最好不要表现出来,因为他可能会在背后给你使手段,而你还全然不知。
8.死死盯住别人
有些人在与别人谈话时喜欢目不转睛地看着对方,你可不要以为他是看上了某个人,这只是他的一种下意识动作。
这种人有强烈的支配欲望,大多数的时候他们确实又都有某种优势,因此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向别人显示自己的能力。如果你的上司是这种人,那么你最好顺从于他。
这种人天生爱自由,不喜欢受约束,一般不在乎外界的看法和评论,他们经常我行我素。这种人表面看起来像花花公子,但他们实际上很专一,一旦选定了人生的目标,不管前面有多少挫折和困难,他们都会坚持不懈地去努力,直到达成目标为止。另外,他们比较慷慨,喜欢结交各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