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眼睛要毒,机会才无处可遁
生活中并不是缺少机会,而是缺少发现机会的眼睛。面对相同情景,有的人熟视无睹,有的人则能看到机会。对于那些缺乏敏锐目光的人而言,即使机遇摆在面前,他们也茫然不知,但对于“目光毒辣”的人而言,机遇根本无所遁形。
詹姆斯·林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个石油工人,靠做苦力赚钱养家。詹姆斯·林幼年丧母,由姑妈一手抚养长大。
14岁时,詹姆斯·林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再拖累姑妈,于是离开了学校,偷偷跑出去找工作,但并不顺利。他开始一边找工作一边流浪。
沿着铁路线,詹姆斯·林几乎跑遍了全美国,他攒了一点钱,成了家,还买了房子,但他的境况并不好,很长一段时间,仅能勉强糊口而已。
多年的流浪生活,使詹姆斯·林练就了敏锐的目光,他发现了一个很大的市场——办公大楼和工业建筑,如果能够把那儿的电气工程承揽下来,那可是大有赚头的。
目标是找对了,可是要攻下目标又谈何容易。当时这些大一点的办公和工业建筑项目,都被大公司所垄断,如何才能挤进去分一杯羹呢?左思右想,他认为只有降低成本,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恰好正值战争结束不久,他打听到有大批剩余的军用电线廉价出售。机不可失,他抢先一步购下了这批便宜电线。这样使他的成本大大降低,凭这一点他在承揽工程时报价低于其他公司,于是抢到了不少非住宅工程。
几年以后,他的公司营业额已超过100万美元,公司发展得相当不错。
营业额达到100万美元,这是詹姆斯事业上的第一次成功突破。因为他的杰出经营才能,使他的公司能在众多的同类小公司中脱颖而出。但是,詹姆斯·林是个积极进取的人,他并不满足于此,他还在寻找使企业上新台阶的办法。
当时股份公司作为一种新的形式,正在逐步兴起于美国。为扶植股份公司的发展,美国政府在税收上给予了一定程度的优惠。詹姆斯觉得,这又是一个机会。按美国的个人所得税来算,虽然詹姆斯的公司有着不错的营业额,但真正装进自己口袋的钱却并不多,他打算也搞股份公司之类的东西出来,做大自己的企业。詹姆斯这么想,便决定与他人合办股份公司。可是,当他向证券公司申请成立股份公司时,证券经纪商和投资银行都瞧不起这个毫无背景的小人物。因为他们认为一个小小的电机工程行,是不可能公开发行股票的。所以,他们对于詹姆斯的申请根本不予以理睬。
詹姆斯可不愿意就此放弃,他打定主意非办成不可!当时他想,难道非得依赖那些势利的证券商们才能成立股份公司吗?难道就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办到这一切?他不信这个邪,自己动手干了起来。
没过多久,金融界的人便发现詹姆斯已经付诸行动,并且办妥了一切法律手续。他把电机行改为林氏电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获准发行80万股普通票。
与证券商的推销方法不同的是,詹姆斯找了一帮朋友帮他做口头宣传,借以推销股票。证券商们平时的方法是以电话和挨家挨户上门推销,两者结合起来进行。
詹姆斯也考虑过电话促销的方法,同时分析过上门推销方法虽然有效,但费用太高,而且进展缓慢。所以他便想出了找朋友宣传的方法,既方便有效,又费用低廉。
具体如何来操作,他也深入研究过。他和他的朋友们出人意料地出现在工业品博览会上,向来宾们散发将发行股票的传单。在他们的宣传下,收到了奇特的效果,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40万股股票竟全部销售出去了,令那些证券商们大吃一惊。
在这一独特而又大胆的策划下,詹姆斯如愿以偿地完成了股票上市这件大事。此举使他不仅拥有了大量的发展基金,而且还为其公司和个人拥有的股权建立起全新的高水准市场信誉。
有人推测,股票上市前,詹姆斯的公司出让的话,顶多值25万美元。现在他创立了新的股份公司,并拥有40万股的股权,一下子便达到了100万美元。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詹姆斯使他的公司价值翻了许多倍。
想要得到机会,首先要有极强的好奇心与致富的欲望,更重要的是要以敏锐的目光、积极的行动去把握机会。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迅速进入富豪的行列。
我们都渴望成为富豪,也都知道机会的关键性,但我们所不能做到的是时刻关注机会。机遇不会眷顾“睁眼瞎”,想真正在人生之中有一番作为,你就要像詹姆斯·林一样,要善于发现机会,并敢于去追求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