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大战尾声(一)
陈东手里的正是总兵印章,是从曹文诏那边顺来的,也不枉费之前他紧跟着曹文诏冲了很长一段距离。
“这是曹总兵的印章,给你看看。”陈东随手就把印章扔给了一旁的王五,淡然道。
王五手忙脚乱的才接住印章,小心翼翼的看了几眼,激动道:“这东西怎么到了你手里?”
陈东笑道:“捡来的。”
王五一脸不可置信的模样,挠了挠头,回想之前在战场上,陈东确实跟着曹总兵一段时间,可他心中还是有些疑惑,不等他问出口,就被一个声音打断。
“轰!”
一声巨大的响声转瞬间炸响在两人的耳边,仿若晴天霹雳,震彻寰宇。
巨大的恐惧感猛然涌上陈东的心头,刚还欢快的气氛,被这一声炮响打断,转头四处观察着周围。
他现在身上可没有穿甲,光着膀子小心翼翼的看向远方。
这么大的炮声可不是虎蹲炮可以发出来的,两者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根本没有可比性。
“这是佛朗机炮的声音。”王五听到也是瞬间趴下了身子,紧张解释道。
“这里不能待了,快走!”
陈东没有犹豫,直接光着膀子跟王五迅速的远去。
远处的战场上,流贼久攻不下明军的战阵,损失颇大,直接抬上来两门佛朗机炮进行炮火打击。
佛朗机炮是葡萄牙人传入明朝,明朝称葡萄牙为佛狼藉,因此而得名,能够连续开火,弹出如火舌,又被称为速射炮,一分钟连续打出三四发都不足为奇。
曹鼎蛟深吸了一口气,着实是被眼前的佛朗机炮给震慑住了,他不是没见过,而是太清楚这东西对军阵的打击了。
流贼知道眼前的明军是精锐,轻易不会无脑的冲锋,形成军阵对抗就是最有效的证明。
毕竟死一个少一个,精锐的士兵可不是那么好培养的。
现在唯一可以获胜的机会,就是拖下去,拖到曹文诏回来,士气振奋之下还能反败为胜。
可是过去这么久了,曹文诏还没回来,去支援的小队也没有任何消息,时间每过去一些,他心中就多一分的不安。
“咚!咚!咚!”
阵中鼓声响起,众人跟着鼓声纷纷往后迈步退后,只是步伐已经开始散乱。
火红色将旗之下,曹鼎蛟手持军令,拼尽一切的想要维持住阵型。
众人的目光接触到其身上之时,仿佛在期待着什么,但他们眼中满是担心跟恐惧。
“隆隆隆———”
远处的农民军又有马队支援过来,玄黑色的旌旗在风中鼓动,如黑色的浪潮,绵延不绝。
一个接一个的“闯”字映入曹鼎蛟的眼帘,也映入每个明军的眼中。
跟随在他身边的骑兵握紧手中的雁翎刀,握刀的手微微有些颤抖,温暖的阳光照射在刀身上,泛出幽冷的寒光,这阳光虽然温暖却驱不散众人心中的恐惧。
甲胄跟兵器跟明军的配置并无差别,只是颜色不同,这无疑是农民军中的精锐。
闯王高迎祥看到过来的人马,嘴角微微裂开,显然认出了来人。
这是他手下的大将李自成的精锐骑兵,本来还发愁怎么攻破明军的阵型,这下看来是不用着急了。
明军的火器大炮一般都是配合守城使用,在追击战中不仅阻碍行军速度,还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因为流贼大都是打不过就跑,经常都是被明军四处追着跑。
火炮看着威猛,其实能杀伤的人数并不多,但无疑是最能提升士气并打压对方气势的东西。
曹鼎蛟双目微凝,看着身旁的几个亲兵眼中的神情,已经猜到了众人的心中所想。
如果没有火炮,明军还能挣扎一下跟对方决个胜负,但现在主帅不见踪影,士气低落,一直被对方压着打。
严密的军阵原本是明军对抗流贼最有效的武器,但现在对方多了火炮这个大杀器,却是可以轻而易举造成大量的杀伤,打击士气,这么下去别说等到曹文诏,怕是不等他回来,手下的军阵就会崩溃。
这无疑是他最不能接受的,曹文诏把主力都交给他,他要是战死沙场还好说,要是他活着,手下的兵没了,回去也是死路一条。
大部分的精锐骑兵已经被曹变蛟带走,曹文诏又带走了百余个家丁骑兵,经过刚才几番冲杀下来,他身边的骑兵也只剩下不到百余人。
如果只是刚才的阵势,他还能坚持些时间,谁承想,没等到总兵带人支援,反倒让对方等来了支援,此消彼长,这场战役已经是必输无疑的结果了。
流贼军中分为几种等级,一是斯养(底层的流民被奴役裹挟),二是步卒(拿上武器就是),三是管队(流民中相对出众者),四是长家(有马或者一技之长)五是掌盘子(类似队长),五是老营(精锐马兵)。
流民的队伍中男子只要成年都会被强行征召为步卒,容不得抗拒,年纪稍小跟年纪稍大的都被安排到后勤。
生活保障待遇方面自然也是逐层分级,要想吃饱穿暖,唯有一个,那就是举起手中的刀战场立功,拿到功勋之后才有资格往上升。
只有成为了管队,才算是真正的有了保障,吃饱穿暖是最基础的,还能分到钱财跟女人,就算是战死首领也会帮忙抚养家眷。
能够成为精锐骑兵的大都是边军投奔过来的人,不是骑上马就可以被称为骑兵,那只能叫马军。
说是马军,其实就是步兵骑上了马而已,没有经常长时间的训练,战斗力可能还不如下马步战。
这也是明军敢直接冲阵,还能接连取胜的原因。
支援而来的正是流贼中真正的精锐,上千的骑兵。
他们拿着最好的武器,吃着最好的食物,骑着最快的战马,所有的待遇都是军中最好的。
任何杂事都不用做,他们只负责一件事,冲锋陷阵,是对付明军的绝对主力,农民军能够取胜的原因也就在这里。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九边欠饷人员,就算是跟建奴交锋也不在话下。
边境其实在小规模碰撞当中,九边的明军其实并不会处于下风。
只是一旦战局扩大,变成数千人数万人的交锋,战场的局势就会陡然出现一面倒的情况。
主将不同心,不能统筹兼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如何能够打胜仗?
有时候并不是人多就一定能赢,这才是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