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绣衣卫插手
史宁知道,大汉的绣衣卫和前明的锦衣卫虽然职权相类但是并不完全相同。
在大汉,绣衣卫除了神京和金陵设有南北两大镇抚司之外,在各大府城都设有一个千户所。
南北镇抚司都设有属于自己的诏狱,可以关押犯人。但是绣衣卫千户所虽然也有缉捕权力,却并没有单独的监狱。
所以各千户所一般会把不涉及重要秘密的犯人关押在当地大牢中,当然,一般情况下都会有绣衣卫的人自己看守。
史宁皱起眉头,如果事情涉及到绣衣卫,恐怕之前的计划要做出改变了。
点了点头,史宁对身边的陈元说:“书墨兄,你回去找希夷,告诉他,咱们的计划需要更改了。暂时停止所有行动,等我的消息。”
陈元字书墨,郝昭字希夷,正是税务司跟着史宁来到扬州的两位录事参军事。
陈元知道史宁是在给自己留面子,所以才没有明说让自己回避。再加上当初跟着史宁来扬州府本来是为了见到刘宁后做个见证。
如今刘宁既然见不到,确实也就没什么必要留在这里了。
想明白了这些,陈元站起身,对着余大有和史宁行了一礼,便很痛快的离开了。
等到陈元走远,余大有端着的长辈架子立刻消失,站起身来就要对着史宁行礼。
史宁抢先一步拦下余大有,笑着说道:“叔父这是干什么?”
与大有挠了挠大脑袋说:“大爷千万别再这么叫,我……”
史宁摆了摆手,打断了余大有的话:“余叔叔,我知道你想要说什么。但是家父已然作古,你是我的长辈,我也视你为长辈。我相信就算是父亲活着,他也会同意我的话。所以,你还是叫我宁哥儿吧”
余大有胖胖的脸蛋激动的有些红,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终究却是没有张开嘴。
想当初他余大有不过是江南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因为自幼食肠宽大不为父母兄弟所喜。毕竟家里好几个孩子,每顿饭自己一个人就能吃掉一半,导致父母和几个兄弟顿顿饿肚子。
才六七岁余大有就被带到田地里干活,父母希望他如村中其他同龄人一般娶妻生子,在田地间度过一生。但是余大有自己并不想如此,他想读书,他也知道自己能读书。
可是,看看家徒四壁的情况,余大有怎么想都觉得好像要家里供自己读书有点不太可能。
正发愁的时候,一个面貌英俊的华服少年路过自己的村子,找自己讨水喝,见自己愁眉苦脸便同自己攀谈了几句。
余大有记得自己当初也是莫名其妙的就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了少年。然后自己就得到了少年的资助,不但得以读书,而且在他的提携下
仅仅十余年便一路高中成为进士。
可以说没有当初的少年史濎就没有如今的余大有。余大有也一直视自己为史濎家臣,若非史濎回神京前对他还有交代,余大有早就进京探望史濎了。
如今见自己视为少主的史宁颇有当年史濎少年时代的风采,余大有也很是高兴。
“好了,余叔叔,咱们说正事吧。这刘宁区区一个商户,怎么就牵连到绣衣卫了?就算是他真的倒卖私盐和盐引,难道不应该是你和盐院衙门接手吗?”
史宁脸色凝重,显得颇为担心。没办法,实在是绣衣卫凶名太甚。
当初太祖皇帝于安南起兵,为了随时掌控中原情况,便于起兵之初建立了属于汉军的情报机构,检校。
不过那时候检校的运作还不规范,后来汉军占领江浙,出身金陵的贾源贾演兄弟投入太祖军中。
于是崇康元年,太祖降旨将检校改组为绣衣卫,这首任绣衣卫指挥使正是宁国公贾演。
后来绣衣卫在同南明十三衙门,建奴血滴子的较量中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发展成了一个规模不比前明锦衣卫小的庞然大物。
不过绣衣卫真正立下凶威却是在泰安年间初代忠顺王执掌绣衣卫时,凭借绣衣卫搜集证据,罗织罪名,圣祖一下子将文渊阁五名内阁阁臣中的三名和武英殿五名军机大臣的两名拿下。办成了当时名动天下的移宫案。
经此一战,圣祖皇帝彻底把崇康老臣扫进了垃圾堆,同时沉重打击了江南士族的力量,扫清了迁都神京的障碍。绣衣卫也从此彻底成了汉廷朝臣的噩梦。
不过陈家历代天子对绣衣卫的使用比较谨慎,并没有如同前世朱明天家对锦衣卫那般放纵。
当然,这也和大汉勋贵实力强大足以和文官集团对抗有关。天子并不需要完全把自身安危放在厂卫这等特务势力手中。
纵然如此,绣衣卫也不是普通朝臣愿意对上的。先斩后奏、皇权特许,这可不是一句空话。
余大有沉默了一会儿,没有回答史宁,反而先问道:“宁哥儿,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得知道,你不会是真的单纯来帮薛家出头吧?”
史宁愣了下,他倒是真的没想到余大有会问这个。不过史宁也没怎么犹豫,同样他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回答的:“当然不是,薛家不过是个借口而已。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吗?”
余大有点了点头:“这就是了。这次绣衣卫对刘宁动手,怕是也和那批人有关!”
听了这话,史宁着实吃了一惊。
扬州的事,说到底其实就是盐商不满大汉对他们的政策而进行的一场反抗。
当然了,他们不得不反抗。因为,自汉廷建政以来,扬州盐商集团的日子就再也不复元明时那般惬意了。
大汉虽然表面上执行的还是如同元明那时候的政策。但是因为官营盐场的出现,再加上盐院衙门的设立,盐商们的生活其实远远比不上前朝。
甚至每当国朝财政出现危机时,杀几个盐商充实财政,几乎都成了大汉朝廷的惯用手段。
近百年来,扬州盐商最大的八家。除了出了一个太祖晚年忘年交的齐家外,剩余的七家甚至都已经换了一遍。
总是被人当猪养,当韭菜割,也难怪人家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