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再版序 我和书的故事
卢勤
我的职业是记者、编辑。1979年我31岁,这一年,我进了中国少年报社。后当上“知心姐姐”,实现了我童年的梦想,就这样我乐此不疲地干了30年,直到60岁退休。
写书当作家,对我来说纯属意外。
1996年我48岁。在一次由全国妇联组织的“冬妮童话丛书”出版座谈会上,我做了十分钟的发言,得到时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启璪大姐的充分肯定。
过了十几天,中国妇女出版社当时的副社长薛宝根来找我。她说:“全国妇联为了推动家庭精神文明建设,准备在全国开展‘年轻妈妈读书活动’,要为年轻妈妈写一本书,启璪书记说:‘就请卢勤来写吧!我看她儿童观很好,事例生动,语言也不错,一定能写好!’”
当时我真是受宠若惊,因为我不是作家,只是一个记者、一个编辑。我被这种高度信任深深感动了,白天上班,早晚加班,每天写3000字,苦战两个月,16万字的书稿终于完成了。
《写给年轻妈妈》一书出版后,全国妇联和中国妇女出版社就在全国开展了“年轻妈妈读书活动”。由于活动开展得好,仅仅三年时间,这本书重印了46次,发行量达到213万册,并荣获中宣部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成为当时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我本人也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巾帼建业标兵”称号,作为“全国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成员,在全国几十个城市进行演讲。
静下心来想一想,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我拿起笔写书的呢?我领悟到是信任的力量!信任能使人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充分挖掘自身潜力、释放能量。
当新世纪到来时,中国妇女出版社又约我写了第二本书——《写给世纪父母》,全国妇联主办了“世纪父母读书活动”,后来此书荣获了中国图书奖。
《写给年轻妈妈》《写给世纪父母》出版后,我收到了许多读者的来信。家长的信任、社会的需求激起了我强烈的责任感,也激发了我对写书的兴趣。尤其当我看到许多孩子买了我写的书送给妈妈,有的孩子还来到报告会现场,坐在家长席上听我做报告时,我被感动了。我曾问一个坐在第一排的小男孩:“你来听什么?”他说:“我来听‘知心姐姐’说说怎么教育孩子,我看看我爸妈教育孩子的方法对不对。他们为什么老打我?”
我被震撼了,孩子们也主动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了,他们本来就是主体!
当时,我在《中国少年报》主持《知心姐姐》栏目。于是,我开辟了一个新栏目——《做人与做事》,同一话题,一篇写给孩子,一篇写给父母。讲给孩子的话,写在《知心姐姐讲座》专栏里;讲给父母的话,写在《知心家庭学校》里。
《做人与做事》栏目开办了三年,我先后写了《做人十大课题》《做事十大秘诀》《一生受益十大名句》,深受广大师生和父母的欢迎。
1999年的夏天,我去内蒙古参加一个作者座谈会,会上内蒙古的一名男老师带着三个小学生站起来说:“卢老师,今天我们要送您一件礼物。《中国少年报》的《做人与做事》栏目同学们都很爱看,但报纸不够分,我们就抄下来了,做了手抄本,大家传着看。这就是手抄本,送给您!”
我接过三大本手抄本,只见每一页都书写工整,而且配了彩色插图。孩子们的用心让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读者的信任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我决心以《做人与做事》为题,写一本父母与孩子共读的书,我从三年的讲座中,选择了十个话题,重新撰写了其中的二十个故事。
2001年,在接力出版社的热情帮助下,亲子共读的《做人与做事——我和爸爸妈妈共同的话题》得以出版。这本书发行量突破160万册,并荣获中宣部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2002年,我主编的《知心姐姐送给孩子的12件礼物》,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2000年时浙江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事件:17岁的浙江金华中学生用榔头打死了自己的母亲,原因是不堪母亲对其学业上过分的要求和给其带来的精神上的重压。这件事惊动了党中央,国家领导人为此专门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事发七周后,我去了金华,和这名男生面对面谈了100分钟。我真的非常震撼,这名男生的母亲以“我都是为你好”为理由,从小就“绑架”了她的儿子,不给儿子一点自由的空间,致使儿子心灵世界一片荒芜,最终走向犯罪。他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进了少管所。我一直没有放弃,他服刑期间我年年去少管所看他,和他谈心,我走近他、了解他、鼓励他、帮助他。后来,他减刑六年提前出狱,我又帮他安排了工作。如今,他已自食其力,组建了家庭,成为一个帅气儿子的父亲。
那一年,我作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的爱心大使,加入了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组织的“为了孩子的今天和明天——全国素质教育报告团”,到各地去巡回报告。每当我走进一个个座无虚席的会场,面对一双双望子成龙的眼睛,我的内心便会掀起波澜。我发现,中国父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孩子。我心中一直放不下这件事,朝思暮想:我能为中国的家庭教育再做些什么?一个家庭教育图书系列在我心中逐渐成形:《告诉孩子,你真棒!》(写给父母),《告诉世界,我能行!》(写给孩子),《告诉自己,太好了!》(写给父母、老师和孩子)。
2003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负责人金丽红和黎波得知我的想法后,给予了我热情的支持和有效的帮助。
2004年,《告诉孩子,你真棒!》出版了,一下子发行了100多万册,这本书产生的社会影响是我始料未及的,至今还有很多读者会说起这本书对自己的影响。
想起14年前,这本书刚刚出版时,一个妈妈拿着《告诉孩子,你真棒!》来找我,愁眉苦脸地对我说:“卢老师,你看!”只见封面上书名的“棒”字,被用铅笔改成了“差”字!“这是我上四年级的女儿干的!她在学校挺好,可我老觉得她不如别人,老说她,所以她对我很有意见!”
我笑了:“你女儿很有智慧,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了对你的意见。你老说孩子差,孩子会越来越差;你常说孩子棒,孩子会越来越棒。什么样的语言环境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八年后,在一家银行,我再次见到这位妈妈,她笑容满面地告诉我,由于自己的改变,女儿发展得很好,今年考上北京大学了。
金丽红曾说:“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发行数量大,更在于改变了广大父母的教育观念。”
金丽红说得对——家庭教育类的图书与小说不同,它的价值不在于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而在于传播的教育观念能切中时弊。一念之差,就有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
是的,错误的理念,会让孩子变为恶魔;正确的理念,会让孩子变为天使。此后,为父母、为孩子写作,成为我神圣的使命,从那年开始,我几乎年年出一本专著。
2005年“六一”前夕,《告诉世界,我能行——成长面对的50个问题》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
2006年,我主编的《发掘孩子的大脑潜能》由地震出版社出版。
2007年,《好父母好孩子》《把孩子培养成财富》由漓江出版社出版。书中表达的观念是:父母与其把财富留给孩子,不如把孩子变成财富。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当灾难降临的时候,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了,我们同时看到了一种伟大的力量——爱的力量,这是道德力量的基石。同年7月,我的新书《卢勤谈如何爱孩子》,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总结出10种爱孩子的方法。
2009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知心姐姐”书系(家庭版)。
2011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约我写了第二本书:《长大不容易》。本书传达了“长大不容易,成长有规律”的教育理念,发出了“教育儿童必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否则会导致不良后果”的呼唤。同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好父母好孩子》。
2013年,译林出版社出版了“卢勤家庭教育”系列。
2014年,我主编的《男孩梦》《女孩梦》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4年,以“知心姐姐语录”的方式编写的儿童读物《和烦恼说再见》,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2017年,由汇智光华策划、广东经济出版社打造的“中国当代家庭教育经典系列”问世了,内含《告诉孩子,你真棒!》《告诉世界,我能行!》《告诉自己,太好了!》。
2017年,《让每个孩子都精彩》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2018年,《悦长大——把孩子当孩子》由现代出版社出版。
这些书的总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
我从48岁开始写书,今年已70岁,一晃22年过去,真是弹指一挥间。回想20多年来写书的历程,我不仅收获满满,还得到许多贵人的指点。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原会长徐惟诚(笔名:余心言)四次为我的书作序,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知心姐姐”书系(家庭版)中,徐惟诚写了总序,题目是《受欢迎的“知心姐姐”》,其中有几段是这样写的:
“知心姐姐”写的书是受人欢迎的。孩子欢迎,家长也欢迎。她的每一本新书写出来都很畅销,一版、再版,还不断有人盗版,说明客观上社会对这类好书有着强烈的需求。
《知心姐姐》本来是《中国少年报》上一个面向读者解答问题的专栏。卢勤同志主持这个专栏多年,最终打造出了这样一个知名的品牌。其中的奥妙何在?
首先,她爱孩子。一听到有关孩子的事,卢勤就两眼放光。听到孩子有什么困难,她千方百计也要帮助解决。孩子说什么,孩子的父母说什么,她都能倾听,而且不断地引导、鼓励对方把话说完、说透。这样她就能彻底理解孩子,也能充分理解家长。于是,她说出来的话就能为对方着想,并且从对方的实际出发,真正做到了“知心”。这正是做思想工作、解决问题的最根本的条件。因为做到了这一点,孩子们把她看成“知心姐姐”,家长们也把她看成“知心姐姐”,她就成功了一大半。
其次,她很勤快。她的名字叫卢勤,确实也勤于学习。别人有什么好主意,她就会马上记到自己的小本子上,而且记得特别详细,到时候拿出来就能用。孩子的倾诉,家长的倾诉,她都不厌其烦地一一记下,也记得特别详细。这样,她肚子里就有说不完的有关孩子成长的故事,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许多地方都请她去做有关孩子健康成长的报告,她都尽可能地不予推辞,终年四处奔波,一遍遍地讲,讲完了还耐心地回答各种提问。她的思想就在这样的劳顿之中一遍遍地被打磨得更成熟、更精致。她说的道理是正确的,但又不是套话、空话,更不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官话,而是合乎道理、实实在在、一针见血的大实话,这就自然受到了孩子和家长的欢迎。也许她还有许多其他的重要经验,但我认为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徐惟诚副部长后来成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他本身就是大作家,工作又十分繁忙,他舍得抽出时间,那么认真地为我的书写序,还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让我十分感动,也深受教育。他帮助我总结出“先做好人,再写好书”的道理,让我明白:先要成为读者的知心朋友,写的书才能受到读者欢迎;只有“走进”读者的心,才能“赢得”读者的心。
教育部原总督学柳斌、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原社长海飞与李学谦,都曾热情地为我的书作序,让我十分感动。
在图书出版过程中,各家出版社的领导、编辑给了我多方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不仅使我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也令我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升华。
更让我感动的是千千万万读者对我的鼓励和支持。无论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还是男孩女孩们,见了面,他们常常会说——读了你的书,我的孩子教育好了,今天如何如何精彩……没见面的,会写信告诉我,他读书后变化有多大……
今年,在北京凤凰中心举办的“2017—2018华人教育家大会”上,我意外荣获了“华人教育名家”称号。本想我都70岁了,应该和各种奖项告别了,突然又得到这样的荣誉,我内心很激动。在颁奖会上,主持人让我发表获奖感言,我说:“昨天去北京医院做针灸,等待时,一位女士跑过来激动地和我说:‘十年前我看了你的书,我改变了教育儿子的方法,从打骂指责变为鼓励,我儿子变得可好了,今年考上了美国前十名的大学!我一直想感谢你,今天终于见到你了!’说完她情不自禁地和我拥抱。这样的场景,我经常会遇到,也常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刚才主持人问我,从事40年儿童教育和家庭教育,我最大的成就感是什么?现在我可以真诚地告诉大家:幸福灿烂的笑脸。”
这就是书的魅力!书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飞到任何需要她的地方;书可以陪伴任何需要她陪伴的人一起成长。我感谢书,给我带来朋友;也感谢书,让我的生命得到延续。
我还要特别感谢在北京凤凰壹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策划下,在我70岁这一年,由浙江文艺出版社为我出版了这套“卢勤教育文集”。这是一份对我来说价值连城的生日礼物!她记录下70年来我成长、工作、奋斗的历程,也记录下爱我的师长、朋友、家长、孩子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在这里,我谢谢大家!
2018年11月12日夜,北京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