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世纪父母(卢勤教育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父母渴求现代家教

别怪孩子不懂事,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

几年前,一个年轻的妈妈曾向我讲述了一件让她困惑的事。

女儿上初中了,整天蹦蹦跳跳,爱吃爱玩,对东西很不爱惜。新买的衣服,穿几天就不喜欢了,扔到一边不予理睬;对家人也漠不关心。

妈妈准备对女儿进行一次“忆苦思甜”教育。她花了400元钱,买了两张票,陪女儿去看芭蕾舞剧《白毛女》。

看后,她问女儿有什么感想,女儿想都没想就说:“喜儿去当白毛女,我看是让她爸逼的。借债还钱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杨白劳借了黄世仁的钱,为什么不早点还给人家,逼得女儿躲进山里?喜儿也够傻的了,黄世仁那么有钱,嫁给他算了,干吗要到深山老林去当白毛女?”

女儿的回答让妈妈目瞪口呆。

“我女儿好像是从另一个星球来的,怎么什么也不懂,真拿她没办法!”

这个妈妈困惑了。自己小时候看《白毛女》电影时,为喜儿流了那么多眼泪,恨死了黄世仁,可今天同样的故事,孩子怎么看不懂了呢?

我对她说,孩子不懂历史,又没有体验,她不知道今天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当然会产生这么幼稚的想法。

让孩子们了解历史,了解父母所经历的风雨,是孩子理解父母、宽容父母的前提。近年来,许多当过知青的父母开始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们携儿带女去当年插队的地方“探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999年,是我们北京知青赴吉林镇赉县插队30周年。当年8月6日,我们发起组织了“北京知青赴镇赉插队30周年故乡行”,80多名知青带着自己的子女返回当年插队落户的东北农村。我们大家捐资10万余元,为镇赉县建立了“北京知青教育奖励基金”,设立“乡情奖”和“育人奖”,奖励当年接收知青的17个公社的中考“状元”和优秀教师。

作为北京知青联谊会教育奖励基金监委会主任,我带头捐了2000元。在镇赉县委举行的隆重颁奖大会上,我代表北京知青发言。这些话也是讲给在座的知青子女听的。我在讲话中说:

今天,你们和80余名北京知青及其子女一起端坐在这庄严的会场上,此时此刻,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都极不平静。

获奖的同学们,当你们接过获奖证书的时候,你们是否感到了这沉甸甸的分量?是否能够明白,这次回家探亲的知青们,为什么要建立“北京知青教育奖励基金”呢?

30年前,我们中有的是十八九岁的高中生,有的是十六七岁的初中生,正当我们满怀信心要报考大学、升入高中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大学的校门关闭了,高中的校门砸烂了,我们失学了!我们的大学梦、高中梦在一夜之间就破灭了!

但是,我们没有气馁,没有沉沦,打起背包,告别首都北京,毅然踏上北上的列车,到吉林省白城地区的镇赉县插队落户。

有失必有得。我们在社会大课堂里学到的东西是书本里学不到的。正是这一经历,给了我们一笔难得的人生财富,形成了我们这代人的主流人生态度和顽强的性格。尽管条件艰苦,但我们心中一直呼喊着同一个声音:“我要读书!”当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多少知青兴奋得彻夜不眠,多少知青累了一天后,晚上又在油灯下苦苦读书。终于有人考上了大学,而更多的同学回城后走上艰难的自学之路。

当我们成为父母,把孩子放在家中或幼儿园,在工作了一天后,风尘仆仆走进夜大的课堂时,我们品味到在职读书的艰辛。我们这些独生子女的父母曾不止一次地下决心,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完成大学学业再就业!因为,我们自己深受没有文凭之苦,我们深知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未来就不能生存,不能胜任工作!

所以,几个月前,当我们相聚北京,共同讨论这次“北京知青赴镇赉插队30周年故乡行”要为家乡父老带去什么礼物时,大家想到了一起:共同集资,建立“北京知青教育奖励基金”,让家乡的孩子们珍惜读书的机会。于是,大家十元、百元、千元、万元地凑,分分角角都是情!有些知青已经下岗,每月只有微薄的生活费,也一定要尽一份心意。就这样,基金建起来了。

奖励谁?大家一致同意奖励初中毕业将要升入高中的同学。因为上高中是步入大学的基础,而且当年来镇赉插队的知青绝大多数是初中生。

是奖励困难生,还是奖励优秀生?大家都同意奖励各乡的中考“状元”,因为只有热爱学习,努力掌握科学知识,才能最终摆脱贫困!

那么,为什么叫“乡情奖”呢?

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镇赉对我们这些北京知青的养育之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清楚地记得,30年前,镇赉县接收知青的17个公社都很贫穷。乡亲们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青菜送给我们知青。他们在生活上关心照顾我们,在生产上手把手教我们。有的同学的父母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误解,可是这里的组织和善良的人民,不但没有歧视他们,反而予以信任与关爱,并创造条件,让知青尽可能地发挥作用。

这浓浓的乡情,我们怎能忘怀!我们相信你们也不会忘怀!无论你们将来大学毕业在哪里工作,都不要忘了家乡,不要忘了父母,不要忘了乡亲,不要忘了镇赉!为了表达这种心情,我们在发给你们的奖状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当年北京插队知青,今天不忘浓浓乡情;今日镇赉有志青年,明日回报养育之恩。”

每一个有良心的人都不会忘记帮助过你的人,每一个在共和国阳光下长大的青年,都要以报效祖国为己任。我们国家将迎来50周年华诞,在我们知青中,有许多是共和国的同龄人。50岁的人虽已进入人生的秋天,但我们还可以耕耘收获;对于我们的国家,50岁正当盛年,正是兴旺发达时期。

20世纪将要画上句号,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高科技的时代,是创造与创新的时代,是中华民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获奖的同学们,知青子女们,我们的孩子们!你们今天正像我们当年一样风华正茂,你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作为你们的父辈,我们可以深情地说一句:“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你们身上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希望,千千万万父母的希望,和我们的第二故乡——镇赉父老乡亲的希望!

同学们,我们多么希望,明天在镇赉的史册上,在共和国的史册上,能有你们的名字!

最后,送你们一句话:“今天我以镇赉为骄傲,明天镇赉以我为骄傲!”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我看见,许多人眼里含着泪花,有的流下了一行行热泪。这中间,有知青,也有我们的孩子。

几日的“故乡行”深深打动了城市孩子的心。

14岁的初中女孩赵玉写了一篇体会文章《难忘镇赉行,难忘镇赉情》,文中说:

在县里参加颁奖会后,我与获奖的胜利乡“状元”媛媛姐聊起来。她说,500元的“乡情奖”对她而言是雪中送炭,否则她上学的花费家里恐怕难以承担。她的学习诀窍简单明了:起早贪黑,刻苦加巧学。我从内心感叹农村姐妹学习的艰苦,钦佩她们拼搏奋进的精神。

晚上住在农民家可就难熬了,睡惯了席梦思,硬邦邦的土炕真不舒服。好不容易睡着,又被小咬儿咬醒,一照镜子,妈呀!原来洁净如玉的脸上平添了许多小红包。看见我眼泪汪汪的,大姨杨芸打趣地说:“这是镇赉怕你忘了这里,留个纪念吧!”

我忍不住扑哧笑了,就问她当年吃了那么多苦,为什么还怀念这个地方呢?她语重心长地告诉我:

“我们那代人,当年把最美的时光都奉献在这里,应该说,这是一代人的特殊经历。但我们也留下了许多回味,许多思考。艰苦的生活造就了我们这代人忍辱负重、自强不息的特殊品格,它可能使一个人受用终身。而且,只有经历过那段特殊历史的人,才有可能体会到人间最朴实、最崇高的感情。”

我认真听着、想着,似乎明白了什么。回家后的这段时间,我时常回忆起在镇赉的日日夜夜,回忆起那秀丽的田园景色,那憨厚热情的乡亲父老,还有知青叔叔阿姨们期盼的目光。我觉得,自己不虚此行。我懂得“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挫折和磨难同样都是老师。我要深深记住这段经历,并把它告诉身边的同学、朋友。

假如赵玉在家里听到这番“人生哲理”,一定听不懂、不爱听、听不进。而今天,她和大姨一起去农村“探亲”,有了自己的体验后,她懂了。

邱长乐的儿子11岁,叫邱辰,他写了一篇《我随爸爸“故乡行”》。文中说:

在去二龙乡的路上,我长了很多见识,例如看到了玉米、高粱、小麦、大豆,知道了它们都长什么样。车到西二龙山脚下停了,爸爸要看看30年前抗洪抢险时他差点牺牲的地方,他要是牺牲了,今天可就没我了。一进村,矮矮的房子几乎都是泥巴做的,窄窄的土道上全是车轱辘压的道沟,真难以想象,爸爸就是在这样的地方劳动生活了五年。爸爸说,这才是他们过去的生活……这次“故乡行”给我的感触很深。爸爸他们把青春献给了这块黑土地,这块黑土地上的人们都记着他们。

有一个老先生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人在少年时经历磨难是一种财富!”爸爸他们享有这份财富,而我们要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美好时光!

别怪孩子不懂事,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孩子认识世界往往是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父母要让孩子尊重自己,除了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我们曾走过的路。与其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不如让孩子获取自己的体验。我相信,善良的孩子一旦体验到了父母的不易,便会发自内心地敬佩父母、体谅父母;一旦了解了过去的苦难,便会珍惜今天的幸福。

“家庭教育应当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教孩子正确做人转变,由单方面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

看来,我们要重新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