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概论(数字教材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货币的定义与计量

一、货币的一般界定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货币”一词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代表的含义也很广泛。有的时候,我们会说“我的钱花光了”,此时货币(钱)代表的是通货;有的时候,我们会说“这个人很有钱”,此时货币(钱)代表的是财富;有的时候,我们会说“这个月我挣了不少钱”,此时货币(钱)代表的是收入。然而,货币并不等同于通货、财富或收入。

如果我们把货币看作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中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那么用通货来代表货币就显得过于狭窄了。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用通货进行的商品交易和支付结算仅占全部交易的一小部分,更多的交易都是依靠转账结算完成的。此时,充当货币的就是能够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

货币是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财富并不全部都是货币。如果用通货来代表货币显得过于狭窄,那么用财富来代表货币就又显得过于宽泛了。一个人的财富实际上是由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共同组成的。实物资产包括房产、汽车等资产,金融资产包括货币、债券、股票等资产,货币只是财富的一小部分。

收入是某一单位时间内收益的流量,而货币是某一时点上的一个确定的余额,是一个存量。人们往往会把其收入的一小部分以通货、存款的方式保留,其他部分则用于消费和投资。因此,收入和货币也是两个概念。

二、货币的理论定义

货币在人类社会已经存在数千年,但是目前仍然没有一个经济学上完全统一的定义。经济学家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货币做出了理论定义,这里重点介绍其中的两种。

1.从职能角度归纳的货币定义

许多经济学家从职能的角度来归纳货币的理论定义。例如,亚当·斯密有“货币是流通的大轮,是商业的大工具”[1]的提法,米什金把货币概括为“在购买商品和劳务或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2],这些定义事实上是描述了货币流通手段的职能。

马克思并没有专门给货币下定义,就他论证货币起源的思路以及有关行文,可以归结出这样的理论定义:货币是商品世界中排他性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定商品。既然是一般等价物,意味着货币可以测量一切商品和劳务的价值大小,并且可以和任何商品交换。这一定义统一了货币具有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简明而完整。

马克思分析的货币是实物货币,随着信用货币的流通,货币已经不再是特殊的商品。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这样一个定义需要更深一步的理解。

2.从法律角度归纳的货币定义

中国古代有一种观点是国家或王权决定货币。例如,《管子》一书中提出,先王确定金、玉、珠等为货币。现代类似的观点这样定义货币:货币是法律规定的具有无限偿付能力的事物。

这一定义也比较片面。例如,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虽然法律没有规定可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具有法定偿付能力,但这一活期存款显然也是货币。而且,就货币的形成历程来说,国家法定的货币商品之所以能充当货币,是因为它们在经济生活中已经充当货币。否则,即使国家以法律手段强制推行也行不通。

现代信用货币的流通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护,如果客观经济发展没有提供这种钞票流通的基础,那么法律的强制也不能迫使人们使用这种钞票。比如,在恶性通货膨胀时代,人们宁肯退回使用物物交换的方式,也不愿意使用货币进行交易。

三、货币的计量

世界各国的货币当局都必须通过对货币的控制实现对整个经济进程的干预和调节,这就需要对货币供应量进行比较精确的计量。在实际操作中,只有大而化之的货币理论定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根据统计的要求,对货币进行精确定义,从而可以确认哪些资产可以作为货币统计起来,哪些资产还不能纳入货币的口径。此外,还要对纳入货币统计范畴的资产进行进一步的区分,以便于货币政策的操作。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在计量货币时,应该用实证的方式来划分货币。

在具体操作中,人们往往选择流动性指标,作为计量货币的标准。流动性是指迅速转换成现实购买力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流动性的大小取决于如下几个因素:第一,资产变现的难易程度。第二,变现时发生的交易成本大小。第三,该资产价格的稳定性。资产价格的波动幅度越大,资产的流动性越差。流动性程度实际上反映了资产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流动性程度较高,在流通中周转起来就比较便利,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比较强;反之,则较弱。根据流动性这个标准计量出来的货币供应量,对于观察经济状况、实施宏观调控有重要意义。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荐的货币供应量及其层次划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供应量采用三个层次:通货、货币和准货币。通货即是流通中的现金;货币等于通货加上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相当于各国通常采用的M1;准货币相当于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外币存款之和。货币加上准货币,相当于各国通常采用的M2

2.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及其层次的划分

从1994年10月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把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并按季度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伴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经过四次修改,目前具体划分的层次为:

M0=流通中的现金;

狭义货币M1=M0+单位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非银存款+非存款机构持有的货币基金。

3.美国的货币供应量及其层次划分

美国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由M1、M2、M3三个层次组成,同时公布大口径货币范围的流动性资产L的数字。

M1=流通中现金+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

M2=M1+小面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居民份额(MMDAs)+隔日回购协定+隔日欧洲美元;

M3=M2+大面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互助基金机构份额(MMMFs)+定期回购协定+定期欧洲美元;

L=M3+短期财政部证券+商业票据+储蓄债券+银行承兑票据。

4.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及其层次划分

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分别是狭义货币M1、中间货币M2和广义货币M3,其中M3是欧洲中央银行重点监测的指标。

狭义货币M1有现金和具有即时支付能力的存款,如隔夜存款,是欧洲中央银行货币统计中流动性最强的货币,处于货币体系的最底层。

中间货币M2是在狭义货币的基础上增加了期限为两年以下的定期存款。

广义货币M3是在中间货币M2基础上增加了回购协议、货币市场基金(MMF)和货币市场票据,期限为两年以内的债券。期限超过两年的定期存款在广义货币M3之外统计并公布,作为一个参考指标。


注释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1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25.

[2]米什金.货币金融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