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国膜市场竞争主体
2001年前,我国的膜产业发展整体处于基础较为落后且发展速度较慢的阶段。在1995年前已成立的从事膜产业相关业务的企业不足50家,且在1991—2000年期间,企业数量增长较为缓慢。而进入2001年后企业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且可看出增长速度加快,在2001—2005五年期间增加了260余家,在2006—2010五年期间又增加了近300家,在2011—2015五年间增加的膜企业数量达到峰值,为332家,实现膜产业的高速发展。而从2015年开始,增速开始放缓,说明膜产业已进入较为高速且稳定的发展阶段(见图1-12)。截至2017年上半年,我国的膜生产商、膜工程商、膜服务商以及与膜工程有关的泵、管路等配套设施建造公司达到1 102家。
图1-12 膜企业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图1-13 我国膜企业注册资金分布
对1 102家膜企业的注册资金进行分析发现(见图1-13),93.4%以上膜企业的注册资金在5 000万元以下,其中多数膜企业的注册资金不超过500万元,占总企业数的40.2%,说明整个膜行业中的企业多数规模较小。只有少数企业的注册资金大于5 000万元,仅占企业总数的6.6%。
从空间分布上看(见图1-14),国内的1 102家膜企业分布于27个省(市),其中集中分布在全国六个地区:广东占20.42%,浙江占17.33%,北京占13.88%,上海占12.43%,江苏占11.98%,山东占6.72%。这六个地区的膜企业总数占据了整个膜行业的80%有余。环渤海地区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反渗透膜、中空纤维膜生产基地,其研发、制造和应用等各个产业链环节均走在全国前列。长三角地区则形成了膜应用最为强大的产业集群。中关村的膜知名企业以内资特别是民营资本为主,上海的膜知名企业以外资为主,包括美国通用电气、日东电工/美国海德能、陶氏化学、三菱、凯发、诺瑞特等。在内资企业中,除天津膜天公司、海南立昇公司、厦门三达、山东招金膜天外,绝大部分国内知名的膜生产商、膜工程公司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
图1-14 我国膜企业数量的空间分布
从1102家企业筛选出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在行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143家重点企业,这些企业包含膜生产商、膜工程商、膜服务商以及与膜工程有关的泵、管路等配套企业。小部分企业虽然注册资本低于500万元,但在行内已具有较高知名度,如哈尔滨乐普实业发展中心、合肥世杰膜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
这些企业分布在16个省(直辖市),集中分布在北京、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六个地区(见图1-15)。北京、上海分别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本身对于大型企业的建立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该地区的膜企业大多注册成本、企业规模和发展速度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而浙江省、江苏省经济发展快,对于膜的需求也较多,所以企业发展较快,大型企业也相对较多。
图1-15 重点膜企业的地区分布
依据其主营方向,可以将这些企业划分为膜生产商、膜工程商、泵及其他配套服务商等三大类别,可发现这三类所占比例相差不大(见图1-16),说明我国膜生产商、膜工程商、配套服务商的发展较为均衡,部分企业同时身兼生产商、工程商、服务商的多重角色。
图1-16 重点膜企业的主管业务类型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