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意义
口译过程研究近年来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用不同的理论作指导对口译过程进行研究,这些理论包括关联理论(张庆月.2008[1];王佳,2011[2])、叙事理论(王洪宝,朱丽明,2011[3])、意义建构理论(蒋文干,郑亚亚2014[4])、生态翻译理论(陈圣白,2013[5])、符号视域论(王非,2012[6])、释意理论(熊雯,2014[7])和3P理论(刘建珠,2006[8])等。这些理论认识到口译过程的阶段性和过程的未知性,因此,都希望通过跨学科理论的引入来揭示不同阶段未知的口译过程。但是,这些研究都忽视了口译过程的阶段性和未知性是同时发生的,而不是割裂开来的,因此,这些理论都无法针对性地指导口译过程研究,都具有片面性和顾此失彼的问题。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为口译过程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指导。认知心理学强调认知的阶段性,把认知过程视为信息加工过程,信息加工包括感知、注意、记忆、编码、存储、解码和提取以及思维过程和语言表达,这些不同的加工过程构成了整个认知过程,这个总过程由相连或相叠合的不同阶段构成。认知心理学强调整体性下的不同阶段性,口译过程恰恰是在一个整体过程之下包含多个不同子过程,这些子过程具有阶段性特点。随着口译研究与认知心理学研究的融合发展,很多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都被不断应用到口译研究中来,从而使得口译研究从以往的重口译结果和口译技巧研究转向口译过程研究上来。以往的口译研究善于抓住口译的流畅性、准确性和口译的完整性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杨承淑,2005[9];张威,2010[10];Cencini,2006[11];Zhong,2001[12]),但是,这些研究实质上属于口译质量的评估性研究,或者口译技巧和方法性研究,属于重视方法和结果的研究,没有深层次挖掘导致口译流畅、准确和完整的内在原因。口译研究若要触及这些深层次的原因,就需要从口译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流程研究开始进行口译过程认知研究。口译过程认知研究包括口译的理解过程认知、口译的记忆过程认知、口译的信息转换过程认知和口译的信息表达过程认知研究等。
口译过程认知研究可以揭示口译信息加工的内在机制,口译过程中的信息加工过程堪称一个黑匣子,在这个黑匣子中信息如何加工一直是一个谜,因此,口译过程认知研究必将揭开此黑匣子,为口译的信息加工处理提供一个有效的研究方法,从而为口译过程研究提供一个有效的研究思路,更为口译过程不同阶段的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撑。
注释
[1]张庆月.基于关联理论的口译过程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19):288-289.
[2]王佳.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口译过程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3]王洪宝,朱丽明.叙事理论视角下的口译过程研究[J].学科教学研究,2011(05):177-178.
[4]蒋文干,郑亚亚.基于意义建构理论的口译过程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4):74-77.
[5]陈圣白.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口译过程研究[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3(4):30-37.
[6]王非,郭继荣.符号学视域下的会议口译过程研究[J].翻译研究,2012(04):55-59.
[7]熊雯.释意理论视阙下的口译过程研究[J].翻译研究,2014(24):154-155.
[8]刘建珠.口译过程研究与“3P”口译教学模式[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6(2):335-339.
[9]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5.
[10]张威.同声传译的工作记忆机制[J].外国语,2010(2):60-66.
[11]Cencini A.Translation of Search Result Display Elements.US,US20060277189.
[12]ZHONG W H.Interpreting Training:Models and Contents and Methodology[J].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200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