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过程认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口译过程研究概述

第一节 研究总论

“过程”,一般指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阶段,如生长过程、认识过程、操作过程等。《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英语大辞典》(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中对“过程”的定义是:“持续不断进行的事件、动作或发展阶段;或者持续向前的进程,如一系列发生的事情或正在延续的经历。”对于口译过程而言,正如笔译一样,表现为从源语到目标语的转换过程。但二者在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在口译研究中,研究者往往更加注重“过程”。可以说,“过程”已成为当今口译研究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超级模因[1]

口译过程是一个多任务并行的认知加工过程,需要经过信息感知、记忆、提取、编码、存储、解码和再表达等一系列认知处理环节,其实质是心理的而非物质的,是认知的而非纯语言的。在口译活动中,译者的口译任务顺利完成与否,取决于其能否成功克服从理解到记忆过程中的认知矛盾,继而解决从记忆到表达过程中的认知困难。因此,口译认知过程是口译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口译过程从根本上讲也是一项认知过程。口译研究之初,学者们就把口译问题视作认知问题,运用认知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这个语言认知问题;口译理论模型建构阶段,学者们运用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和生物神经科学进行口译过程的语言转换认知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学者们以哲学思想为理念,借助人类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大数据技术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现代研究技术,进行口译过程认知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

可见,从认知角度对口译过程进行研究,探究口译认知机制运作模式,能更清楚地发现其内在规律,有助于提高译员口译技能,提升译员化解认知风险的能力,为口译人才培养提供积极策略。但是,已有的研究理论功能定位和理论基础界定不清,模型繁多,适用范围模糊,且研究内容过于分散,未能将整体口译过程与阶段性过程认知统一起来,缺乏系统性整合。因而,只解决译员单任务处理的认知能力不足问题,无法有效解决译员应对整个口译任务时认知负荷超载问题,亦难以有效支撑口译学科建设。

基于此,本研究以跨学科的哲学思想为理念,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理论为基础,以口译过程认知建构为导向,借助人类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运用语料库技术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现代研究技术,进行口译过程认知理论构建与方法探究,揭示整体口译过程认知加工机制,为口译研究学者提供清晰的研究理论体系,帮助译员化解口译任务中面临的认知负荷超载难题,促进口译研究、教学和实践,推动口译学科发展,将口译研究并入永续发展的认知进化轨道。


注释

[1]Pchhacker,F.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M].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4.